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2021-02-27 21:51:42)
标签:

文化

历史

收藏

分类: 茶具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

一把“破而复生”的清代光绪癸未(1883年)邵光裕款朱泥宫灯壶

2021.2.27 陈宗嶽 写于台北

高16公分*长10.5*宽10公分

  壶上铭文:山径摘花春酿酒,竹窗留影夜评茶。癸未(光绪九年、1883)年,颂九刻。

  底款刻:邵光裕

  这把壶收藏许久,早年一直摆在办公室没拿回家,因为在买这把壶时就失手将壶盖摔裂。

  当时一眼在一堆壶中看上这把壶,在老板报完卖价之后,我就将之拿起,没想失手让壶盖掉了下来,也摔成了两半,已熟识多年的老板说:“按照惯例,一人一半。”我就以半价抱回了这把壶。如没摔坏,如今市价当超过人民币五万元以上。

  虽然壶盖裂了,却也时时提醒我~持壶要小心,除此之外,裂开壶盖的泥色,也是清代同治、光绪时期最好的朱泥样本,这时期的朱泥,应该是这样非常坚硬、片状的感觉。

  一直到2012年10月,台湾开始从中国大陆引进传统的补壶与补瓷器的打铆钉的锔补技术,因而触动我将古壶送补的念头。

  2012年12月,经由好友沈侥宜的引荐,透过友人直接送到宜兴去修补,历经一个多月的往返,在2013年1月27日晚上收到修补回来的壶。看着这把壶上身上闪闪发亮的铆钉与金片,使得这把壶仿若饱经征战,从战场归来的将军,所以身上配着闪闪发亮的勋章。一如“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上亡”,但是,破而能复生的,极其难得,有赖各种机缘的撮合。

  修补壶盖的代价,每一根铆钉约台币五百元,对这样一把老壶而言,当然是值得的!因为这把壶仿若“死而复生”。

   一、有“颂九”刻款的有:

  2008年元月12日江苏爱涛拍卖公司举办之首届中国宜兴紫砂专场保真拍卖会,编号236DY-148之清晚期源记紫泥仿古壶,17.5×11.9×9.7cm,壶盖印:源记,壶身款:秀翁仁叔大人稚玩,古剑不磨留养气,文澜持增,颂九刻。当时估价人民币6000-10000,拍出11000元。

  另外。民国南洋劝业会展品杂件中有一件蒋瑞庭(可能是工艺美术大师蒋蓉的伯父“蒋彦亭”)颂九刻的红泥笔洗,上刻铭文:

意气阮生青眼客,文章王椽黑头公。

  刻铭内容精辟,典型民国书风,刀法遒劲有力,具书卷气。

 

  二、有“光裕”款的壶有:

  香港茶具博物馆收藏一把“刻松鼠瓜果题诗折肩壶”,底款为“已酉(1909)南洋劝业会纪念品”(清代宣统二年(1910)四月二十八日至十月二十八日,清政府在南京举办了中国“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因该会由南洋通商大臣所倡办,其宗旨是为了振兴实业、奖劝农工,故名“南洋劝业会”。)篆文方印,盖印为“光裕”,此为纪念此次活动所制作的纪念品。

  另外,在香港艺术馆还有一把同样刻着松鼠瓜果题诗的折肩壶,上书宣统(1909)颂九(刻),邵光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