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历史收藏 |
分类: 茶具 |
清代乾隆文旦款朱泥壶
2020.12.12 陈宗嶽写于台北
长10公分、宽7.3公分、高6.7公分。
此壶是壶形完美的文旦壶,壶形略小呈梨形,壶形饱满俊雅,壶把外圆内平,钮纽扁圆,壶嘴呈三角锥形,壶底作圈足,盖“文旦”印款。用泥甚精,泥质含颗粒,且有许多铁质黑颗粒,显示练泥工艺久远。参酌壶盖唇壁呈收口状且稍为束腰,壶内底有直线条的布纹或刮修纹,壶内壁留有制壶时所留下来的众多指纹等因素,推定是乾隆(含)以前的清代初期壶。
在1985年前后,出水俐落的龙蛋与文旦朱泥壶很抢手,在台湾一把这样的清初壶可抵一把或半把顾景舟壶。老友小余当时只听闻有这类壶的存在,只是看不到,玩家诣雁堂郭启尧当下纠集小余、景隆三好友,以大、中、小三把一套,每套一万元台币的价格,向宜兴年轻工艺师订制了三套龙蛋壶,满足一下对龙蛋与文旦壶的企盼。如今这样的壶仍属高价区域的朱泥壶。
&转引黄健亮先生对文旦壶的解析:
文旦壶式应该是由明代“龙蛋”古式与“西施乳”壶式转化而来,其壶嘴概作三角圆椎,根部粗,至流口大幅缩束,这是一种有助出水爽利的设计。壶钮有圆椎、珠圆、椭圆诸式,端视整体搭配而定。壶盖皆采截盖式,壶底有采“加底”法做出圈足,亦有做一捺底者。
“文旦”一词到底是壶名或陶工名?有两说,一说认为文旦壶式与水果中的柚子形似,工夫茶区盛产文旦柚,因以为名。另说认为清早期朱泥壶陶工中有一批“文九(文丸)、“文远”等陶工款,可为“文旦”乃陶工名之旁证,这种以壶工为壶式名的情形,在朱泥壶中亦不乏他例,如“君德”、“思亭”皆然。由于史料的缺乏,此事今已难确考,可以确定的是,清初以降,“文旦”即专指此类壶式。
一般对于朱泥龙蛋、文旦壶式的断代参考之一是:清初时期的胎身掺砂往往较粗,颗粒效果明显,概因此类壶形的调砂泥料,受明末清初紫砂器影响,追求大开大阖,豪放潇洒;清中以后渐趋含蓄,文气稍重;迨至晚清以后,不惟颗粒内蓄,且气势易流于纤弱之病,尤其是壶嘴、把、钮等配件最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