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2020-11-21 23:20:00)
标签:

文化

历史

收藏

分类: 書畫篆刻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清代中期【十八罗汉】竹雕笔筒

2020.11.21 陈宗嶽 写于台北

此笔筒的竹筒材质上手感觉非常轻,显示已然经过二、三百年的干燥,才让竹筒中原有的水分都挥发了,才有如今的轻巧手感。

笔筒身上深刻成浮雕的十八罗汉表情各异,各具形象,是各种图录上所曾见过的十八罗汉笔筒中,雕刻最生动、层次最分明的一件。

依据清代乾隆皇帝将原有的十六罗汉再加上降龙、伏虎两罗汉,才有了现在最常见的十八罗汉的这段历史,以及笔筒的干燥程度与深层浮雕的技法,这个十八罗汉笔筒应该诞生在乾隆~嘉庆年间,是十八罗汉才被乾隆皇帝钦定确定的初期。

十八罗汉包括下列十八位:

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降龙罗汉、伏虎罗汉。

罗汉,是梵语arhat的音译,或译为阿罗汉,别名应真,是指应乎真道之修行者,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低于佛与菩萨,位列第三。

依据唐朝玄奘汉译佛典《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所记载,佛祖身边只有十六名修行者,佛祖命他们常驻人间普渡众生,这是原始佛典中出现的十六罗汉。但是佛教传入国之后,加入中土元素,在五代十国时期,高僧贯休大师曾绘制了十六罗汉像,这十六罗汉像姿态不拘,形骨奇特,胡貌梵相,曲尽其志,为罗汉画像中的名作。同为五代时期的张玄及贯休都曾绘制过十八罗汉像,苏东坡还为贯休的画提过十八首赞,并标出十八罗汉的名称。之后十八罗汉的说法逐渐兴起,而十六罗汉的说法逐渐沉寂,不过民间有加入梁武帝、达摩等修行者与原始的十六罗汉并称十八罗汉,诸多内容不一。直到清朝乾隆皇帝钦定加入降龙与伏虎两罗汉,至此十八罗汉的名称才正式成为法定的说法。至于为何印度的十六罗汉到了中国会变成了十八罗汉,可能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喜欢“十八”这个数字有关吧!譬如“十八层地狱”、“十八铜人阵”等等。只是日本京都、奈良两地的古佛寺,仍然保留供奉最原始的十六尊罗汉习俗。

十八罗汉

布袋罗汉

——因揭陀尊者

无量寿佛、乾坤宝袋 欢喜如意、其乐陶陶

因揭陀相传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后拔去其毒牙而放生于深山,因发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载蛇的袋。

有人认为布袋罗汉是公元九0七年五代梁朝时的布袋和尚,但是布袋和尚于贞明三年(公元九一七年)在岳林寺磐石上说佛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他便失踪了。由此可见布袋罗汉是布袋罗汉,布袋和尚则是弥勒菩萨显灵。

长眉罗汉

——阿氏多尊者

巴林石雕长眉罗汉慈祥老者、得道高僧 通察大千,心领神会

阿氏多是梵文无比端正的音译。这位罗汉的特征,是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原来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为修行到老,眉毛都脱落了,脱剃两条长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后再转世为人。他出世后,有人对他的父亲说道:"佛祖释迦牟尼也有两条长眉,你的儿子有长眉,是佛相。"因此他的父亲就送他入寺门出家,终于修成正果。

芭蕉罗汉

——伐那婆斯尊者

悠闲隐逸、傲视太虚 仙风道骨、超脱凡尘

伐那婆期梵文为雨的意思。相传他出生时,雨下得正大,后图中的芭蕉树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他的父亲因此为他取名为雨。他出家后修成罗汉果,又相传他喜在芭蕉下修行,故名芭蕉罗汉。

沉思罗汉

——罗怙罗尊者

佛祖十大弟子之一。沉思罗汉那尊塑像俗称沉思罗汉,他的特征面相丰腴、蚕眉弯曲、秀目圆睁、敦厚凝重的风姿之中带有逸秀潇洒的气韵。

罗怙罗多是印度一种星宿的名字。 古印度认为日食月宜是由一颗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这位罗汉是在月食之时出世,故取名罗怙罗多,即以该蔽日月之星命名。

沉思罗汉沉思瞑想,在沉思中悟通一切趋凡脱俗。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时能行人所不能行。 他的沉思,就是获取智慧与行动。以【密行】修为著名。

过江罗汉

——跋陀罗尊者

身负经卷、东渡传经 跋山涉水、普渡众生

跋陀罗三字,意译是贤,但这位罗汉取名跋陀罗,是另有原因。原来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的母亲怀孕临盆,是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的,因此就为他取名跋陀罗,并将他送去寺门出家。相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最初是由钹陀罗传去的。他由印度乘船到东印度群岛中的爪哇岛去传播佛法,因此称之为过江罗汉。

欢喜罗汉

——迦诺迦代蹉尊者

迦诺迦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论师之一。论师即善于谈论佛学的演说家及雄辩家。有人问他什么叫做喜,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快乐之喜。又有人问他:"何谓之高庆?"他说:"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觉的快乐,就是高庆。例如诚如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他在演说及辩论时,常带笑容,又因论喜庆而名闻遐迩,故名喜庆罗汉,或欢喜罗汉。

静坐罗汉

——诺距罗尊者

清净修心、神态自若 安详瑞庆、进彼极乐

诺距罗可译作大力士,这位罗汉是一位大力罗汉,原为一位战士,力大无比,后来出家为和尚,修成正果。他的师父教他静坐修行,放弃从前当战士时那种打打杀杀的观念,故他在静坐时仍现出大力士的体格。

举钵罗汉

——诺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借托钵福利世人,予众生种植福德,并为他们讲说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众生。成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

开心罗汉

——戍博迦尊者

开心见佛、各显神通 相互比莫、佛力无穷

戍博迦尊者,盛言即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来长安的善无畏尊者;他是中天竺国王之太子,国王立他为储君,他的弟因而作乱,他立即对弟弟说:"你来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信,他说:"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说也奇怪,他打开衣服,弟弟看见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乱。

看门罗汉

——注茶半托迦尊者

看门罗汉威武标杆、警觉凝视 禅杖在握、勇炽邪魔

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释迦牟尼亲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缘,常常用拳头叫屋内的人出来布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他不慎把它打烂,结果要道歉认错。

后来他回去问佛祖,佛祖说:"我赐给你一根锡杖,你以后去化缘,不用打门,用这锡杖在人家门上摇动,有缘的人,自会开门,如不开门,就是没缘的人,改到别家去好了!"原来这锡杖上有几个环,摇动时发出"锡锡"的声音。人家听到这声音,果然开门布舍。

骑象罗汉

——迦理迦尊者

骑象轩昂、颂经朗朗心怀众生、目及四方

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骑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征,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迦理迦本是一位驯象师,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骑象罗汉。

探手罗汉

——半托迦尊者

安悠自在、呵欠伸腰 神志灵通、自得其乐

半托迦尊者相传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据《可哩底母经》说:古印度王舍城内一山边有药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罗国又有一药叉神名叫半遮罗,婆多与半遮罗的妻子同时怀孕,于是指腹为婚。婆多生女,半遮罗生子,半遮罗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儿成道。他被称为探手罗汉,因他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将一腿架于另一腿上,即单盘膝法,打坐完毕即将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

托塔罗汉

——苏频陀尊者

七层宝塔、佛法通灵 威而不怒、道行超群塔,是取梵文"塔婆"一词的第一音而制成的中国字。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是没有塔,故特造"塔"字,佛教中的塔,是载佛骨的东西。由于塔是载佛骨的器具,于是塔也成为佛的象征。托塔罗汉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萨,菩萨和罗汉有分别:菩萨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罗汉则是"小乘"修成的果。这罗汉名苏频陀,是佛祖释迦牟尼所收的最后的一位弟子。他为了纪念师傅,特地把塔随身携带,作为佛祖常在之意。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

挖耳罗汉

——那迦犀那尊者

闲逸自得、怡神通窍 横生妙趣、意味盎然

那迦译作中文名龙,犀那译为军,那迦犀那即龙的军队的意思,比喻法力强大,有如龙的军队。这位罗汉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名闻印度。

所谓耳根,是由于醒觉而生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六种根源之一。

所谓六根清净,耳根清净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听各种淫邪声音之外,更不可听别人的秘密。因他论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净。

笑狮罗汉

——伐阇罗弗多罗尊者

他身体魁梧健壮,仪容庄严凛然。据说,由于他往生从不杀生,广绩善缘,故此一生无病无痛,而且有五种不死的福力。故又称他为"金刚子",深受人们的赞美,尊敬。

虽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静坐终日,端然不动。而且能言善辩,博学强记,通晓经书,能畅说妙法 ; 但他难得说法,往往终日不语。他的师兄弟阿难诧异地问他:"尊者,你为何不开一次方便之门,畅说妙法呢 ?"尊者答到:"话说多了,不一定受人欢迎;尽管你句句值千金,却往往会令人反感。我在寂静中可得法乐,希望大家也能如此。"尊者经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所以世人称他为"笑狮罗汉"。

坐鹿罗汉

——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

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赏

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又名宾头卢尊者。

降龙罗汉

——迦叶尊者

十八罗汉的第十七位,即是“迦叶尊者”,他是清朝乾隆皇帝钦定的。降龙罗汉又叫摩诃迦叶,乃是释迦牟尼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付法藏第一祖。生于王舍城近郊之婆罗门家。于佛成道后第三年为佛弟子,八日后即证入阿罗汉境地,为佛陀弟子中最无执着之念者。摩诃迦叶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赖;于佛弟子中曾受佛陀分予半座。释迦牟尼佛祖入灭后,摩诃迦叶成为教团之统率者,于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经典结集。直至阿难为法之继承者,始入鸡足山入定,以待弥勒出世,方行涅槃。禅宗以其为佛弟子中修无执着行之第一人,特尊为头陀第一;又以『拈花微笑』之故事,至今传诵不绝。

至于为何称摩诃迦叶为降龙罗汉,传说古印度有龙王用洪水淹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后来降龙尊者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立了大功,故称他为“降龙尊者”。降龙罗汉法力无边,助佛祖降龙伏妖,立下不少奇功。降龙修炼1420年却始终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观音,得知七世尘缘未了,便下凡普渡众生,了结未了尘缘。所以才有了降龙罗汉频频降世的传说,据说济公和尚就是降龙罗汉的转世之一。降龙罗汉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好打不平,息人之净,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的形象。据说降龙罗汉的绝招是罗汉翻天印是十八罗汉中最强的。

伏虎罗汉

——弥勒尊者

伏虎罗汉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八位,他是清朝乾隆皇帝钦定的。传说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饿长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称他为“伏虎罗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