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2020-10-19 21:33:11)
标签:

文化

历史

收藏

分类: 書畫篆刻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2020.10.19 陈宗嶽 写于台北

文人竹刻始于明代朱鹤的出现,他代表著文人竹刻的正式登场。朱鹤就是这件八骏图笔筒作者朱三松的祖父。朱鹤的竹雕具有开创性,创立了“以画法刻竹”的设计理念,使竹刻的艺术水平和书画韵味大大提升,让传统竹刻跨入文人艺术的殿堂。

朱鹤开创的竹刻新风,后人称之为“嘉定派”。自朱鹤开始,祖孙相传,出现了三代名家。后人称谓的“嘉定三朱”,指朱鹤(松邻)、朱缨(小松)、朱稚征(三松)祖孙三人。

这件朱三松款竹雕笔筒收藏甚久,从这笔筒的深高浮彫技法来看,创作时间至少在清代乾隆以前。留青阳刻名款的刻法至少说明这笔筒在雕成之时就已经落款“朱三松”,不像后来阴刻名款有后加之嫌。只是朱三松是竹雕界的巨擘,明清时代他的仿品就很多,因此只能从笔筒的竹质、皮壳与雕工来辨识真伪。

传说八骏图中的八匹骏马,是一个名叫“造父”者献给周穆王的,周穆王命造父为其驾车,乘着八匹骏马拉的马车去见西王母,但是徐偃王叛乱,周穆王乘着八骏拉的车,赶回国,平定了叛乱,于是将造父封到赵城,造父的后代缔造了战国时的赵国。

唐代画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说:“古人画马有《八骏图》,或云史道硕之迹,或云史秉之迹,皆螭颈龙体,矢激电驰,非马之状也。”这里说的八骏是指周穆王所驱乘的八匹骏马,八骏不是平常的马,有龙一样的躯体,跑起来像离弦的箭和闪电一样快。

柳宗元时,许多人围绕《八骏图》赋诗作文。白居易有《新乐府·八骏图》、元稹有五言古诗《八骏图》、李观有《周穆王八骏图序》。究其原因,与唐德宗的望云骓马有关。建中四年(783年)十月,发生兵变,唐德宗逃离京城,直到兴元元年(784年)七月返京。说到德宗逃难时的坐骑,元稹在《望云骓马》歌序中说:“德宗皇帝以八马幸蜀,七马道毙,唯望云骓来往不顿,贞元中老死天厩。”李肇《国史补》也记载了这件事,说望云骓“后老死飞龙厩,贵戚多涂写之。”于是,一时间人们借德宗的爱骥,大肆推崇“八骏”。

这竹雕“八骏图”笔筒描绘着八俊彦骑八骏马的景象,应该也是这股推崇“八骏”的余风,八人骑姿与八匹骏马的姿态不一,骑马者穿着的也是唐代服饰。历史上最看重“骏马”的年代应该是汉代与唐代,在文化上唐代与马的关系更是密切,如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浮雕着曾与他共生死的青石刻的“昭陵六骏”。

又如唐玄宗李隆基八月初五过寿辰时天下百姓与之同乐称之“千秋节”。在寿宴上就有数百匹的舞马盛装表演,当朝宰相张说曾写过一首《舞马千秋万岁禾府词》,描绘了当时舞马表演的盛况。诗中说:“圣皇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腕足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踏千蹄。髻需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脐。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全诗将舞马的表演过程惟妙惟肖地描述出采,令人彷佛身临其境。

再如清末建造陇海铁路时,在洛阳邙山毁损唐代墓葬,发现颇多的唐三彩陶器,其中就有高大壮硕的唐三彩马。

在把玩这竹雕“八骏图”笔筒时感觉:雕工圆润不涩手。马的鬃毛系以绝难的斜刀法“拉丝”(篆刻术语,对狮、马、人的鬃毛与长发,需一刀不断的拉成长线,谓之“拉丝”)而成。“八骏图、三松、『朱』字印”的绝美飘逸书法。都让这“朱三松”款的竹雕“八骏图”笔筒有着绝佳的艺术价值与名器风范!

*《八骏图》中的八匹马传为周穆王的八匹马,命名的说法有二:

1、《拾遗记.周穆王》,以骏马的速度命名,王驭八龙之骏。

一名:绝地,足不践土;

二名:翻羽,行越飞禽;

三名:奔宵,夜行万里;

四名:超影,逐日而行;

五名:逾辉,毛色炳耀,

六名:超光,一形十影;

七名:腾雾,乘云而奔;

八名:挟翼,身有肉翅。

2、《穆天子传》卷一,以骏马的毛色命名。

赤骥:火红色的马;

盗骊:纯黑色的马;

白义:纯白色的马;

逾轮:青紫色的马;

山子:灰白色的马;

渠黄:鹅黄色的马;

华骝:黑鬃尾红马;

绿耳:青黄色的马。

*朱三松

朱稚征,字叔子,号三松,可能生于嘉靖38年(1559年)前后,卒于明末。活动于明万历、天启年间。朱缨子。较全面地继承了家族的雕刻技艺。

《竹人录》记述他“性简远,善画远山、澹石,丛竹、枯木,尤长画驴。其雕刻刀不苟下,兴至始为之。······所刻笔筒及人物臂搁、香筒,或蟹,或蟾蜍之类,当时即已宝贵。”

嘉定“三朱”擅长深刻浮雕、透雕和圆雕,由朱松邻开创,至三松技法愈精,臻于完备。这种技法也是嘉定竹刻的主要传统技法。

清人金元钰在《竹人录》评述“嘉定三朱”的竹刻艺术:“朱氏擅名竹刻,比之山阴父子,虽羲、献自有分别,然源流一也。大抵花鸟规抚徐熙写意,人物、山水在马、夏之间。画道以南宗为正法,刻竹则多崇尚北宗。盖以刀代笔,惟简老朴茂,逸趣横生一派,最易得神也。”这可看作对朱氏一门“以画法刻竹”风貌最中肯的评介。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舞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