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府東洗壺工
府東洗壺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996
  • 关注人气:1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王之羽”款“伯乐相马”竹雕笔筒

(2020-10-14 22:42:12)
标签:

文化

历史

收藏

分类: 書畫篆刻

清代“王之羽”款“伯乐相马”竹雕笔筒

清代“王之羽”款“伯乐相马”竹雕笔筒

清代“王之羽”款“伯乐相马”竹雕笔筒

清代“王之羽”款“伯乐相马”竹雕笔筒

清代“王之羽”款“伯乐相马”竹雕笔筒

清代“王之羽”款“伯乐相马”竹雕笔筒

清代“王之羽”款“伯乐相马”竹雕笔筒

清代“王之羽”款“伯乐相马”竹雕笔筒

清代“王之羽”款“伯乐相马”竹雕笔筒

清代“王之羽”款“伯乐相马”竹雕笔筒

清代“王之羽”款“伯乐相马”竹雕笔筒

清代“王之羽”款“伯乐相马”竹雕笔筒

2020.10.14 陈宗嶽写于台北

笔筒高19.1公分、直径14.4公分。

以刀为笔,以书画之法刻竹,如此成就了嘉定(今日上海)竹雕,从晚明到如今,香火不绝。“竹雕就和绘划一样,虽然原材料不昂贵,但是经过艺术家的静心雕琢,就有了特别的艺术价值。”而且因为竹子的竹丝密布,使得雕竹不仅耗工费时,一个笔筒往往要花费累月数年的时间,雕竹者还需是书画具佳者才能刻出层层叠叠的精彩画面,否则只是一般匠人,刻完画在竹面的画稿之后,下几层如何刻?刻什么?就不会了!所以历来真正出名的竹雕大师是非常稀少的。

竹雕笔筒是圆的,画面是连续的,只是以前要将整幅竹雕画面拍下来,除了用特殊昂贵的连续画面相机之外,就只有用墨色拓下来。对如何能拍下全幅画面曾思索许久,如今尝试成功,终于可以用比较简约的方式,把完整的全幅竹雕画面拍摄下来了。

这幅多层次的竹雕画面约制作于清中期或以前,画面上阴刻的“王之羽”落款是清初康熙至雍正时期的人,王之羽,生于康熙中叶,活跃康熙末期或雍正初期,字谓韶,自署逸民,清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善刻竹,少为徐氏馆甥,与吴之璠(鲁珍)居近,日从之游,尽得其运腕之法,故名冠一时。只是因为阴刻可以后面再加刻上去,所以不一定真正是“王之羽”雕制的,但是确定一定是清代的笔筒,因为清代以后没有人会花费近年的时间去制作一个笔筒,而且雕刻的风格也不一样了。

“伯乐相马”典故

  语出《战国策》。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于是,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春秋时代人)。一次,他受楚王委托,去购买骏马。一天,当他在路上见一匹马拉着盐车,在陡坡上行进,步履艰难,气喘吁吁,于是走到马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头瞪眼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闻声认定,那是一匹难得的骏马。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误认为伯乐是有意愚弄他,很不高兴地说:“你这买的是什么马呀,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主要是由于喂养得不好,所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楚王一听,将信将疑,便命马伕尽心尽力把马喂好,经马伕精心喂养后,那马果然变得精壮神气。楚王跨马扬鞭,便觉两耳生风,瞬间已跑出数里之外。就是伯乐买回的那匹骏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后来人们就用“伯乐相马”比喻善于发现人才。

清代“王之羽”款“伯乐相马”竹雕笔筒

清代“王之羽”款“伯乐相马”竹雕笔筒

清代“王之羽”款“伯乐相马”竹雕笔筒

清代“王之羽”款“伯乐相马”竹雕笔筒

清代“王之羽”款“伯乐相马”竹雕笔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