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历史收藏 |
分类: 茶具 |
2020.8.16 陈宗嶽写于台北
长11公分、宽6.5公分、高8.8公分
此六角朱泥思亭壶属于将传统思亭壶形的锐角化,在此之前,清代店肆“万丰”、“恒兴”曾将此壶式腹部改为六方形,是将梨状圆形壶化为六方形,器身纯手工抟成,是在传统的思亭壶式中另加棱线,使其呈现“圆中寓方”、刚柔并济的式度。而这把六角朱泥思亭壶是在这种六方思亭壶的基础上,再将壶盖、壶纽、壶把、壶流全面六方化,成为棱角分明,却又“寓方于圆”的六角思亭壶。一般来说“一把方壶抵三把圆壶”,此壶难在以手工镶接片成六角形,加上是用收缩比超过18%的朱泥来制作,当然是“难上加难”。
“荆溪宝玩”属于清代壶款,约在清代中期至晚期,比对一把形制相近的潘大和“嘉庆年制”六角掇球壶,我以为这把六角朱泥思亭壶制造年代偏近于清代中期。
思亭壶在清代初期出现,到干隆年间成为约定成俗的款式,由艺人家传,尤其为“万丰”、“元茂”、“恒兴”等陶器商家常年销售的品种。早期的“思亭”壶,壶流曲度较小,流口简练,以竹刀落款于盖口墙延。年代稍晚些的“思亭”壶,受“孟臣”、“逸公”诸式的影响,曲线明显,流口较尖,风格柔美,署款则有竹刀写刻,也有钢刀双勾刻,罕见钤印者。
明清时期制作小品壶的名手有张君德、惠孟臣、惠逸公、陆思亭等,壶品小巧精妙,皆为传统经典壶式,有的方中寓圆、古朴典雅,有的线条简洁、浑然天成,因而成为后世朱泥小壶的代名词。闽南俗谚:“一无名,二思亭,三孟臣,四逸公。”
思亭壶多为朱泥小壶,素面无饰、气韵天成,能体现紫砂本质的简朴无华,素静端庄,其曲线之妙,予人舒畅、轻快的感觉。壶形秀雅,壶式俊挺,伫立茶船之中,有若蛟龙昂首,气韵出众,因而使“思亭壶”排名先于“孟臣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