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府東洗壺工
府東洗壺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996
  • 关注人气:1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袖藏茶香的元代龙泉窑荷叶盖罐

(2019-05-21 14:02:01)
标签:

历史

收藏

文化


红袖藏茶香的元代龙泉窑荷叶盖罐

红袖藏茶香的元代龙泉窑荷叶盖罐




红袖藏茶香的元代龙泉窑荷叶盖罐

2019.5.9 陈宗 写于台北

 

7.4公分、宽7.5公分,重206.8公克。

 

  偶然喜欢上一个青瓷荷叶小罐,经过一年多才辗转送至手上。等不及的仔细把玩与钻研了起来,原来这是一个元代龙泉窑的荷叶小罐,而且是目前所能看得到的龙泉窑荷叶盖罐之中最袖珍的一个,古人可以直接藏在衣袖之中,映照元曲那句「翠楼红袖倒金壶,春色满皇都。」试想:「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这元代龙泉窑荷叶小盖罐当年可是盛着茶粉,由红袖来注茶添香的私房器皿。

 

  书上印的是宋代唯一的龙泉窑荷叶盖罐,是梅子青色。这个龙泉窑荷叶盖罐偏青黄色,釉上有冰裂纹与土咬,加上盖上与罐身上有元代才出现的荷叶筋文,荷叶盖内与圈足内有上釉,内外满釉,器外釉不到底,因此形制上虽与四川宋瓷博物馆所藏的金鱼村窖藏的南宋龙泉窑莲瓣盖杯与盖罐形似,但是综合各项因素还是认定这是一个元代龙泉窑制作的荷叶盖罐,用来藏茶的。

 

荷叶盖罐始于北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被佛教誉为圣洁之花,宋代首先将莲花的造型引入陶瓷器皿,其中,荷叶盖罐丰肩鼓腹,罐身敦厚饱满,盖作荷叶形,低纽,盖沿的荷叶边曲线起伏平缓,是中国宋代以后传世经典瓷器中的一种。

  1991920日,在四川省遂宁市的金鱼村,附近的农民依然往常在田间劳作,突然一位老农手中的锄头「当」的一声,一只瓷炉的耳被挖了出来,由此,在这里震惊中国田野考古学领域和古陶瓷界的南宋窖藏破土而出,有985件宋瓷出土,其中一件龙泉窑的荷叶盖罐,罐身呈现出完美的梅子青色,罐身圆润且大,高31.3公分、宽23.8公分,腹径最长处达到了100公分,是龙泉青瓷中最大的一件瓷器,也是宋瓷当中惟一的一件荷叶形盖罐,现为四川宋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继宋之后,荷叶盖罐在元、明两朝均有烧造,它优美的造型成为中国古代陶瓷器皿中一朵美丽的花朵,深受人们喜爱。

  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荷叶形盖罐主要有银器、瓷器两大类。银制荷叶形盖罐最早见于唐代,也还有铜制的,如镇江市丁卯桥唐代窖藏出土了一件银质荷叶形罐盖,盖呈卷边荷叶形,写实风格较强,荷叶的蒂、茎、叶脉都一一表现,錾刻工艺精细,线条流畅细密。据考古研究,瓷制的荷叶形盖罐最早出现于宋代,兴盛于元代,衰落于明代。

  荷叶盖罐有专家考证认为是酒具,兼具储器和盛器功能。如浙江义乌柳青乡一件宋代窖藏出土錾刻人物故事图银片,其中1件錾刻“毕卓醉酒”故事,画面中除人物外,还有经瓶和荷叶盖罐,作为酒器之用显然无疑。

  宋代,荷叶盖罐属创新器形,罕见。荷叶盖罐的盖子做成荷叶状,边缘曲线微微起伏,较为平缓。目前只出土了一件四川遂宁市金鱼村的龙泉窑荷叶盖罐,却是龙泉青瓷中最大的一件瓷器,被称为中国瓷器三大国宝之一。

  元代时期的荷叶盖罐,器形上常见,大小也不一,内外满釉,器外釉不到底,足内深凹,胎体厚重,釉色青中泛黄,呈豆青色或青黄色,滋润如玉。当时,荷叶盖罐大多用作酒具,兼具储酒和盛酒的功能。之后,荷叶盖罐这样的创新器形种类、式样开始增多,因此元代的龙泉窑荷叶盖罐,南北各地都有出土,如江苏溧水县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工地元代窖藏出土龙泉窑青釉荷叶带盖罐,高30公分、口径24公分、腹径30公分;荷叶形盖,圆形钮;短颈,鼓腹,圈足;盖与罐腹饰数周弦纹。此罐胎体厚重,全器施釉,底部无釉,圈足一周呈火石红色,釉色青绿。另外,在中国新安沉船上出土的元代12,000余件龙泉窑瓷器中,就有大大小小的荷叶盖罐多件。

  明代的龙泉窑荷叶盖罐少见,而且明代的器形较小,留足部位做法与元代不同,元代器形一般都器体做好再做上圈足,看上去器体与圈足之间有较大的空间,似双层底,而明代则是挖足成形。明代早期的龙泉窑荷叶盖釉色光洁滋润,多数不开片,其精美程度不亚于官窑器,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明代的龙泉窑荷叶盖罐内外施釉,釉色青中闪黄,胎质灰白,厚重。另外,明朝宣德时期荷叶盖罐的盖子起伏较大,盖纽隆起。

 

龙泉窑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南部的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薄。北宋中晚期是龙泉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南宋叶寊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龙泉窑虽然胎体较为厚重,但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产品多生活用具为主,有碗、盘、杯、壶、瓶、罐等,在装饰工艺上有刻花、划花和蓖纹。图案有花卉,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

  宋代龙泉窑瓷器,曾烧出梅子青色的瓷器,这比烧出粉青还难,需要多次施釉,故而釉层比粉青色更厚,但是也跟柔和。用高温中的强还原焰才能烧制成功,对于工艺,烧制的温度,釉质,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样烧出来的颜色莹润青翠,犹如青梅的颜色,故名梅子青色。且釉层厚却透明,色调基本可与翡翠相媲美,是龙泉窑创制史上杰出的青釉品种,不仅如此,史上梅子青品种的瓷器,只在南宋这一朝烧造过,存世极少,弥足珍贵!

  在元灭宋以后,由于南方的经济基本上没有受到破坏,为当时龙泉窑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加上水路交通发达,海外贸易增加运输便利,加速促进了龙泉窑的生产和发展,建立了许多窑场,温州地区就有文成、永嘉、泰顺、苍南等地。丽水地区有晋云、庆元、云和、遂昌等地。此时产品丰富多彩、品种繁多,特别增添了划、刻、印、贴、镂、堆等装饰技巧,一般以划花围主,线条奔放豪迈。在纹样创作上亦是黄金时期,题材丰富多样,流行各种花卉装饰。同时在露胎装饰技法上突破了单一色釉彩的装饰,成为龙泉窑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全盛的创新时期。元代瓷器最大特征是胎釉二元配方,使整个龙泉窑的生产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标准。

  元代龙泉窑在装饰风格上继承了南宋龙泉窑的装饰方法,同时又有自身的特色。在胎釉工艺上,胎料中掺入了更多的紫金土,提高了胎料中铁的含量,在二次氧化的作用后,器物的露胎部分,呈现铁锈红色。釉层从薄胎厚釉的多层施釉改变为一次施釉,釉色呈豆青、青黄色,豆青滋润如玉。此时器形上最大的特点是器型很大,胎体厚重。

  元代的龙泉窑成为在中国青瓷史上,从烧瓷的工艺到装饰手法,从器物的品种到器物的类型,以及纹饰、题材等方面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时期,从而把浙江的青瓷制造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由于元代龙泉窑的产品吸取了国内外多元文化的因素,所以形成了独特的时代风格,荷叶盖罐就是其中之一。

  明代是龙泉窑瓷器的衰落期,明代胎质比宋代的要略粗厚,但仍很坚致,白中闪灰,施釉厚,釉面不如南宋时润泽,但很光亮,有很强的玻璃质感,呈黄绿色或葱绿色。

红袖藏茶香的元代龙泉窑荷叶盖罐

红袖藏茶香的元代龙泉窑荷叶盖罐

红袖藏茶香的元代龙泉窑荷叶盖罐

红袖藏茶香的元代龙泉窑荷叶盖罐

红袖藏茶香的元代龙泉窑荷叶盖罐

红袖藏茶香的元代龙泉窑荷叶盖罐

红袖藏茶香的元代龙泉窑荷叶盖罐

红袖藏茶香的元代龙泉窑荷叶盖罐

红袖藏茶香的元代龙泉窑荷叶盖罐

红袖藏茶香的元代龙泉窑荷叶盖罐

红袖藏茶香的元代龙泉窑荷叶盖罐

红袖藏茶香的元代龙泉窑荷叶盖罐

红袖藏茶香的元代龙泉窑荷叶盖罐

红袖藏茶香的元代龙泉窑荷叶盖罐

红袖藏茶香的元代龙泉窑荷叶盖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