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葆年款朱泥高士壶

标签:
历史文化收藏 |
分类: 茶具 |
杨葆年款朱泥高士壶
2018.12.10 陈宗嶽 写于台北
壶左侧铭文:
高士闲眠侧耳听,风声雨声两不闻;
世道艰辛行生苦,自取一刻百年功。
公寿
壶右侧刻图:高士隐居图
长15.5公分*宽8.1公分*高14.8公分,重440公克。
这把朱泥壶,泥色橘红,胎质坚实,内含梨皮般的颗粒遍布壶体,是少见的朱泥大壶。制壶、铭刻者都是曾参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陈曼生创制文人壶工作群的杨葆年。这壶的制作年代应该是陈曼生(陈鸿寿,1768~1822)过世后,杨葆年自立门户、自行创作的30年之间的作品(1822~1853),所以用上的曼生壶少见的朱泥,以及除了诗文之外再加刻呼应诗文的图像。壶上诗文的书体有着行云流水般的流畅利落,这样的刀功清代以后几不复见。由于诗文的行草书体夹带有难以辨识的草书,因此,2017年12月,专程请教了在台湾、美国旧金山、以及大陆重庆、深圳教授书法,对书体研究甚深的的张梅驹老师,才解读出所有字义,对照文图都在描述高士的心境与图像,因此直接将这把从未见过的柿纹盖高圆壶直接定名为『高士壶』。
杨葆年,又名宝年,字公寿,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约1773—1853),是杨彭年之弟,杨凤年之兄。善制茗壶,擅捏制法,常为陈曼生造壶,所选泥料均为名贵的天青泥,紫檀色中微泛蓝,精光内含,温润如玉。《耕砚田笔记》称其砂器的铭文刻得好,“兼善刻竹、刻锡,亦佳”,堪称一代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