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陈光明制徐悲鸿铭兽耳衔环紫砂方瓶

标签:
历史收藏文化 |
分类: 文物故事 |
1928年陈光明制徐悲鸿铭兽耳衔环紫砂方瓶
2018.06.15 陈宗嶽 写于台北
腰径18*12公分长,底台径9.2*8.3公分,高24.2公分,重2216公克。
这是一只很值得玩味的兽耳衔环紫砂方瓶!
当初第一眼看到它时,只觉得这只棱线分明的紫砂方瓶很古朴,颜色斑驳如青铜器,很有韵味!底款是是晚清到民初的紫砂名家「陈光明制」,但是因为花瓶不好保存,通常只是欣赏、看看、过眼就算了。过了一段时间,第二次再看到这方瓶时,却一眼被瓶上的奔马吸引住了,这不是徐悲鸿的马吗?费了很大功夫,将瓶上斑驳的铭文看清楚个大半,当看到其中有徐悲鸿的字样,当下就决定要收藏这方瓶,之后并对这方瓶做了番研究:
北京故宫珍藏的乾隆蓝釉方瓶
一、这方瓶的型制,可上溯自北京故宫珍藏的乾隆蓝釉方瓶(如上图),只是蓝釉方瓶高度只有11.5公分。后来看到晚清至民国初年有许多这样类似的紫砂方瓶(如后图),可见这是当时流行的瓶型,只是类似方瓶的高度约在20公分左右,相较之下,这只兽耳衔环紫砂方瓶是少见的大瓶。
二、这只兽耳衔环紫砂方瓶的泥色采仿青铜器的斑驳色,但是将瓶体沉入水中吸水之后则会显出细腻的紫色紫砂。
三、方瓶作者是晚清至民初的紫砂名手陈光明(1859-1930),其曾被顾景舟大师评为:「技艺较同辈精致,被同代艺人誉为二陈~『清初陈鸣远,清末陈光明』,仿历史作品,技不如黄玉麟。传器朴雅古茂,格调较高。」以我自己曾经过眼近十件的经验,陈光明的作品无一不精!这只方瓶的印款也对,我确认是陈光明的作品。
四、壶上的奔马图,有骨有肉,神骏无比,确是徐悲鸿画笔下的骏马。
五、壶上纯铭文面的铭文:
惊闻贤兄儿聚西
暮寒连夜捏对赐
天宫月桂鸣更时
如意祥瓶双供记
鸿儿异国展峯期
阳羡屺亭为艺思
壶上奔马图面的铭文:
邀仁兄陈光明
为吾爱子徐悲鸿
西方聚艺制
戊辰年
徐达章携子铭
记述了:徐悲鸿(1895.07.19-1953.09.26)的父亲徐达章,为了纪念徐悲鸿在西方聚艺,因为前一年的1927年徐悲鸿的九幅作品全部入选法国国家美展,他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东方韵味在法国获得巨大的成功,特别委请陈光明制作了一对方瓶(这是其中之一),并且由徐达章携子徐悲鸿铭记下这段文字与奔马图,时间在民国17年(1928)戊辰年。
但是,在核对徐悲鸿父亲徐达章的生卒年时,发现民国3年已经过世的徐达章(1874年-1914年)不可能在民国17年(1928年)还去委托陈光明(1859年-1930年)制作这只方瓶,因此只有两个可能:
一、这兽耳衔环紫砂方瓶是后人作的高仿品。
二、这兽耳衔环紫砂方瓶确是陈光明所制作,其托款徐达章、徐悲鸿父子另有原因,或是另有委托者,不过出生在江苏宜兴屺亭桥的徐悲鸿,必然当与紫砂陶都有所因缘或连结,只是还未彰显出来。
我个人持第二个看法,方瓶是陈光明所作,奔马的图稿来自徐悲鸿,铭文字体是文人所写的漂亮行书,刻字画者应该都是制方瓶的陈光明。但是,要让底气十足「人或有所求,交货不限年月」且被誉为陈鸣远第二的陈光明去制作这样特殊的纪念方瓶,必须有充足的原因,是另一种悼念徐达章的方式?因为就在同一年徐悲鸿还为他父亲徐达章画了一幅肖像画以为追念。还是甚么原因?恐怕只有制作这兽耳衔环紫砂方瓶的陈光明能回答。
虽然「收而不研者陋,藏而不鉴者庸」,但是回溯性的研究终究不是在现场目睹的真实,因此也不是每次探讨一定能研究出个水落石出,如同这次,确定了:这兽耳衔环紫砂方瓶是由陈光明制作,因为他如果有心造假,改个年代与去掉徐达章的名字不过举手之劳,何须留下一个这么明显的把柄?其中原因就留待后人去探究,尤其这兽耳衔环紫砂方瓶是从日本收得,更引人有无限遐想。不过,无论如何,这只兽耳衔环紫砂方瓶非常精彩是无庸置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