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药师佛经变图》壁画
~摄于2017.10.06(色彩经增艳)
这幅壁画最早由美国著名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Arthur M. Sackler收藏。他是一名牙医,在美国牙医非常富有。他很喜欢中国艺术品,购买了大量的中国文物。同时,他还捐款建造了许多博物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用以展出中国艺术品。在90年代,他还给北大文博学院捐了一所博物馆,仍以他的名字命名,只是前面加了北京大学四个字。他的艺术品的来源有二,一是去中国购买,二是从古董商的手里购买,常常是买下一位收藏家的所有中国艺术品。五十年代以后,他开始捐献中国艺术品给各个博物馆了。1964年,Sackler以他母亲的名誉将这幅大壁画捐献给了大都会博物馆。据Sackler声称,他是从广胜寺购买了这幅壁画。曾经担任大都会博物馆东方艺术部研究员的Aschwin Lippe(1914-1988年)于1965年发表了该壁画。他指出:各种来自广胜寺的壁画的尺寸与寺中大殿的长宽使人们有可能判定它们分别出自哪所具体的大殿。通过比较,Lippe认为大都会壁画长度基本符合广胜下寺主殿山墙(大约15米长)。因此,大都会壁画应来自广胜下寺主殿。
【壁画中央的形象是如来佛还是药师佛】
有两种说法,其一,壁画中端庄慈祥的如来佛祖端坐正中,左右分别是普贤和文殊菩萨;其二,《药师经变》则表现药师佛和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在一起,合称东方三圣。据考证应为药师佛,按照佛像造像的规矩,如果表现如来佛说法,那么佛的手印应该是施无畏印或说法印,可是大都会博物馆藏壁画的佛像并没有施无畏印或说法印,而是右手举起,掌心向上,施的是与愿印。由此证明这尊佛不是正在说法的释迦牟尼,而是药师佛正在施愿。《本生经》的故事说,在久远的过去世,电光如来住世时,有一梵士养育两子,一名日照,一名月照。这位梵士修行成佛后,即是药师如来。跟随他一起修行的两个儿子,则修成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成为药师佛的重要辅佐。这就是在大都会博物馆藏《药师经变》壁画上,药师佛端坐正中,左右两胁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的由来。药师佛是佛教中一位重要的佛陀,佛教最能吸引信徒的教义无非两点:一求长生平安富贵,二求死后超生极乐世界,生病就要拜药师佛,由此可见药师佛的地位重要。
巨型壁画《药师经变》
巨型壁画《药师经变》绘于元代,即公元13—14世纪,(迄今已有700—800年)具有十分宝贵的历史文物价值。从艺术的角度看,这幅壁画继承了中国民间壁画艺术的优秀传统又融入了中国佛像绘画的技法。佛像的造型沿袭了唐以丰满肥胖为美的审美情趣,药师佛及日光菩萨、月光菩萨的脸庞,皆圆若满月,慈眉善目。由“法像”展示其慈善、宽容、智慧、禅定的内心世界。除端坐正中的药师佛身着袈裟,袒露前胸外,其余菩萨神将,都是穿着类似中国士大夫那样的长袍宽频,显得俊逸潇洒。衣服的皱褶自然生动;衣服的质感薄如蝉翼。凸显秀骨清像名士气韵。我们虽然不知道这幅壁画的作者是谁,但从壁画的风格及艺术成就可以看出,它继承和发扬了自魏晋南北朝僧佑、戴逵,到唐代“画圣”吴道子的佛像艺术的传统技艺,堪称艺术珍品。
流失海外的四幅元代广胜寺壁画
广胜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的霍山南麓,寺区古柏苍翠,山青水秀。广胜寺始于东汉建和元年(西元147年)创建,初名具卢舍寺,唐代改称广胜寺。大历四年(769)重修,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毁坏后重建,明清两代又予以补葺,始成现状。
广胜寺分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上寺在霍山之巅,下寺在霍山之麓,水神庙位于下寺西侧,和下寺仅一墙之隔。著名的国宝—元代戏剧壁画,就绘制在这里。
1929年,寺僧为筹款修缮寺院,作价1600元将4幅壁画卖给古董商人。赵城县的县长和当地的乡绅也都参与其事。因为当时并不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还勒石记功,把出售壁画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下来。如今看来是国宝贱卖,但是,当时却可借此保全其他寺内文物。1600元在当时,虽然只是北平那些著名教授半年的工资,甚至连一个像样些的四合院都买不到,但是在当年的山西省洪洞县仍是一笔钜款。
以后,由卢芹斋一手策划将壁画飘洋过海到美国。大约在1932年,壁画被分开出售。下寺前殿的两幅被宾大考古和艺术博物馆收购。后殿西壁的《炽盛光佛经变》被纳尔逊博物馆收购。1933年纳尔逊博物馆开馆时,壁画作为馆藏的艺术珍品,被永久陈列在博物馆特设的“中国庙宇”之内。后殿东壁的《药师经变》被纽约收藏家萨克勒收购。他在1960年代把壁画捐赠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后由博物馆修复并永久陈列于以萨克勒命名的大厅之中。
唐代是中国壁画创作的黄金时代。元代则是唐代之后,壁画艺术发展的又一次高峰。纳尔逊博物馆收藏的《炽盛光佛经变图》与大都会博物馆的《药师佛经变图》几乎一样,传承了北朝以来《说法图》的基本构图,场面极其的恢宏和壮观;笔法上以工笔线描加上色彩渲染,虽然承袭了宋代佛道绘画的传统,但是在技法上更加娴熟,设色也更加大胆。浓艳的红色,明快的绿色,和深沉的蓝色,配以佛殿中明暗交映的自然光线,既烘托了气氛,又突显了绘画强烈的视觉效果,令人赞叹。
图中,释迦牟尼佛趺坐于莲台之上,日光、月光菩萨左右侍坐,十二宫天神分成两班,东、西侍立。天神们的表情庄严凝重,姿态手势动逸自如,乃至于华美的衣饰,飘动的衣带,和永乐宫《朝元图》中的星宿、仙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尽管广胜寺和永乐宫的元代壁画在佛教、道教的主题选择上各有不同,但是绘画的风格却是同出一源,被誉为元代壁画艺术的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