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2017-09-11 13:48:37)
标签:

文化

历史

收藏

财经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陈宗岳摄于2017.09.06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号称是全台湾「最有钱的博物馆」,银锭藏品非常丰富,能呈现出古代中国货币体系样貌,在世界的博物馆中堪称首屈一指,尤其中国使用货币已有五千年之悠久历史,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馆藏近762枚银锭实物中,包括唐末、两宋、金、元、明及清代各式银锭。银锭的使用始于汉代,当时以窖藏作为保值。唐代可谓是银两使用的萌芽期,仍属「称量货币」,银两不属法定的货币,政府方面主要在于特种赋税的征收及贮备;民间之用银主要在于贮藏财富、贿赂、谢礼等,仍未见普遍。两宋及金代,银两流通日广,朝廷已明文规定地方府州军监「岁赋征银」,并以银两作为贡币、百官俸禄。元、明二代,银两已成为官府及民间商民交易的主要媒介,举凡农家纳粮折课、日常买卖酒食,均以银两计算。

  「银锭」(或称「银铤」)是铸成锭状的银块,元朝以「元」为国号,逐将银锭称为「元宝」,取其元朝之宝之意。元宝是经由银匠手工铸成,因此每件银锭也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加上现今存世的古代元宝已非常稀少,亦使鉴赏元宝成为一个高水平且极为值得研究的课题,而中国元宝的发展历史,也就成为一部民生经济盛衰变迁的实物史证。

 

一、典藏精品~行中书省50两银锭

  重1930g 138mm

  元代行中书省银锭,背面有「元宝」阴文大字,正面中间有「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的阴文款识;右侧有「杨州」、「销银官王珪」、「秤验银库子侯成」;左侧则有「重伍拾两」、「库官王仲方」、「铸银侯君用」;面文款识记载,是元代至元十四年于扬州所铸的官制银锭。这种银锭造形有如一只马蹄,别名「马蹄银」。元朝受金国影响也重视银锭,灭宋前便大量使用银锭,世祖至元三年正式定名为「元宝」,分赐给有功将士,有元朝之宝及大银锭之意,自此以后,「元宝」便成了银锭的通称。其形制呈扁平砝码状,大的五十两,反面阴刻「元宝」两个大字,正面则例錾有铸造地、监纳、库使、库副、提举司、秤子、银匠等名称。

  由于银锭属贵重金属货币,常遭熔解或改铸,因此存世稀少,目前所知现存元至元年间扬州铸造银锭仅有五件,数量稀少,且本件银锭重量为现存五件银锭最重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

  鉴于宋、金两朝通货膨胀的教训,元政府特别制定了严谨的银本位钞法,规定由中书省提举司统筹其事,并一律以白银为钞本,有一定的兑换率,即钞二贯值白银一两;而银五十两为一锭,故一锭银值钞百贯。各行省在发行钞币前必需有充足的银锭作为准备金。这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货币制度。传世及出土的元代银锭颇多,显示在元统治期间曾相当程度地贯彻过银本位的钞法。

  明朝以后,银锭成为主流货币,最大重五百两,一般重五十两;为方便交易,另有各式各样的小银锭。官方铸行的银锭上也錾有铸造地、重量,及工匠姓名、年号等。

  清代大体仿行,而各省铸造尤为通行,因此名称和形制非常繁多,迄清末始渐为机器铸造的新式银币取代。

 

二、典藏精品~宋辽柳大吉船形银锭

  长18.6公分;宽5.7公分;高7.6公分

  据出土数据,宋代银锭的形状没有一定的样式,如一九七一年蒙古巴林左旗上京汉遗址出土的崇宁四年额银,为长方扁形,而徽宗天守节银,却是腰子形银锭;两种银锭面上都有年代及记重的字样。

  一九八○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公社出土一件陶罐,内装银器,其中有宋代束腰形银铤一件,下端左右有「出门税」戳记各一。

  一九八○年湖南省信阳茶山乡龚冈村出土一件南宋窖藏银锭,首尾两端成圆弧形,中间束腰。同年西安南郊陕西省戏剧院出土船形银锭十四件,西安南郊大学东路出土船形银锭两件。

  综合而论,出土宋代银锭的样式,有长方扁形、腰子形、船形不等,其中以腰子形最为普遍,因此腰子型可能为宋代银锭的主要样式。

  本件银锭呈现两头折翘起,呈七十五度向外斜出的角度,形状如船形,底部铸有「柳大吉」阴文三大字,正面无戳记。此件船形银锭的样式与西安出土银锭相似,为宋代之样式无疑,此样式无论在流传或出土上,均罕见,弥足珍贵。由于银锭是秤量货币,前朝的银锭多不予保留,常径行销熔后再行铸造新银锭使用,这也是宋元银锭较为罕见的主要原因。

  银锭是古代的秤量货币,乃以重量来计值。银锭的使用,始于汉代,当时主要用于保值,与黄金一样,不做市场上的一般买卖。

  宋代以后,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之需要,原来作为保值的白银,开始成为大宗买卖的货币;加以辽、西夏、金等异族入侵期间,常索求大量白银以为议和条件,以致银价高涨,影响民生甚巨。

  宋室南渡后,政局安定,银价才慢慢回稳。而工商经济也空前繁荣。宋代产银的地方,将近有三十州,其中以信州(江西)为最多,每年十万两以上。其余如虢州、陇州、南剑洲、潭州等地,年产都有几万两。

  明代中期以后,规定各地方的赋税,都应折算为白银缴纳,从此白银就成为市面上最主要的通行货币。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的历代银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