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茶具 |

「行有恒堂」定亲王载铨订、吉安制的平盖莲子壶
图文:陈宗嶽
高7公分、长15.5公分、宽10.5公分
把款:吉安
壶腹刻行书四言诗:“挹彼甘泉,清泠注兹。先春露芽,一枪一旗。烹以兽炭,活火为宜。素瓯作配,斟斯酌斯。”咸丰壬子冬行有恒堂主人制
行有恒堂定制的壶目前所知有三个订制年代,三种壶型、除了御题诗之外都是同一篇铭文,壶长都在15~16.5公分左右,作品均由名手杨彭年、申锡、吉安等制作:
1、道光丁未(道二十七年,1847年)春“行有恒堂主人制”,申锡把章,平盖莲子紫砂壶。
2、道光己酉(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春“行有恒堂主人制”,“定邸精赏”钤印,白泥加彩御题诗圆壶。
3、咸丰壬子(咸丰二年,1952年)冬“行有恒堂主人制”,无章款,吉安把章,紫砂平盖莲子壶。
4、咸丰壬子(咸丰二年,1952年)冬“行有恒堂主人制”,“定邸清赏”篆书方章款,吉安把章,紫砂平蓋蓮子壺。
5、咸丰壬子(咸丰二年,1952年)冬“行有恒堂主人制”,“定邸清赏”篆书方章款,吉安把章,紫砂嵌盖圆壶。
行恒堂主人是第五代定亲王爱新觉罗·载铨(1794—1854),清皇族宗室,清高宗皇帝干隆之玄孙,安定亲王永璜曾孙,道光皇帝兄弟,极为受宠,道光十六年袭定郡王,为股肱之臣,声名显赫权重一时。初封二等辅国将军,三进封辅国公,授御前大臣、工部尚书、步军统领、袭爵。道光末年,受顾命。定府收藏的文房珍品丰富,“行有恒堂”是定亲王载铨的私人专用堂号款。目前所见“行有恒堂”款器物的生产年代早可及至嘉庆十八年(1813),晚可至咸丰四年(1854)。其所制的器物法度严谨,格调高雅。“行有恒堂”款的器物皆为定制器物,包括陶瓷、寿山石、玉器、宣炉、紫砂壶、鼻烟壶、葫芦器等多个门类的大量艺术品,制作之精,门类之广,俨然一个小造办处。一般器身刻有“行有恒堂主人制”或“行有恒堂主人珤(宝)用”、“定府行有恒堂”等铭,有的加印“定邸清赏”方章,器底多为“行有恒堂”四篆字款,说明是皇亲贵族使用的器物,技术娴熟,皆为佳品,并具有宫廷文房的风格。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行有恒堂”款紫砂器有:
(1)“行有恒堂”款紫砂诗句壶一对,壶为圆腹、曲柄、短流,盖面平整,深紫红色帮派胎,壶泥较细,腹部印四言诗“挹彼甘泉,清冷注兹。先春露芽,一枪一旗。烹以兽炭,活火为宜。素瓯作配,斟斯酌斯。咸丰壬子春,行有恒堂主人制”,文后落“定邸清赏”篆书方章款,是咸丰二年制品。
唐云先生藏道光丁未(道二十七年)春“行有恒堂主人制”紫砂壶,其胎色、造型、诗句与北京故宫咸丰二年壶相同,又与干隆御题诗圆形紫砂壶相近,可见皇亲定府家族紫砂茶具不仅制作精细,并具有宫廷御用的风格。
(2)“行有恒堂”款紫砂仿古铜饕餮纹橄榄式瓶,此瓶颈部两侧各凸印一兽面见衔环耳,颈部印五组蕉叶状饕餮纹饰,圈足内“行有恒堂”四篆字款。瓶体造型古朴,纹饰清晰,与干隆紫砂仿古铜纹花觚风格相近,应是“行有恒堂”早期定烧的器物。
(3)“行有恒堂”款黑砂凸雕花卉蝙蝠把杯,此器极为少见。杯外刻五言六句诗。据顾景舟讲,黑砂器道光以后很少见了。
(4)“行有恒堂”款紫砂挂釉的餐具,有菊花瓣式梅花杯、菊瓣式梅花盘、梅花勺,这套紫砂器的特点是器表均刻梅花装饰同时均有“行有恒堂人珤用”铭文。器里均挂白釉,开细小纹片较为特殊。值得重视的是梅花盖碗,在碗盖纽旁有一“彭年”二 篆字小印章款。说明嘉、道时制壶名匠杨彭年为定府制作过此砂挂釉餐具。这套餐具造型别致,器身雕刻折枝梅花,朴素大方。
另外,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一件“行有恒堂”款紫砂火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