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2016-11-16 15:16:38)
标签:

文化

旅游

历史

佛学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攝影、文(整理):陈宗岳

~攝於2016.10.9

  洛阳龙门石窟的奉先寺,是龙门石窟的主窟,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开凿,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到上元二年(675),历时三年完成,奉先寺取其供奉祖先之意。原名卢舍那大像窟,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一组摩崖型群雕,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露天佛龛,刻画了盛唐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代表唐代(公元618904年)「丰满健壮、雍容华贵」写实主义审美观点的石刻艺术风格,现代专家给予相当高的评价,将奉先寺与陕西干陵石雕,并列为现存唐代石雕艺术群中最成熟的两组杰作。

 

  龙门石窟位在河南洛阳南部伊河入口的东、西两山相夹之河谷处,北魏大和18年(公元494年)由山西大同迁都至洛阳前后开始开凿。奉先寺则在西山南边可避风雨的山崖凹处,前临伊水,背倚西山(龙门山),以南、北两侧的山岩为护卫,以西山为靠背,与对面的东山(香山)相对应,属于风水上的“应山”。山脚下的伊河从东南向北横流而过,风水上称为“德水”,属风水宝地之势。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依据唐玄宗为了「彰显高宗创建奉先寺的功德」而立的《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石碑所载:佛身通光、座高八十五尺,二菩萨七十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五十尺。全寺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九尊大像。再加上在菩萨与天王中间尺度较小的女性供养人雕像,则为十一尊雕像。当时的工匠为了让这十一尊雕像如同真人般的活灵活现,除了在雕大佛时,特意模仿武则天的神态和威仪之外;雕迦叶、阿难两弟子时,则显现官宦虔诚的模样;雕菩萨像时,模仿宫中仕女,既富态又温顺;雕天王像时,表现出大将军的威武;雕力士像时,凸显皇家卫士不可一世的强悍;就连天王脚下的夜叉,也是以唐代的番奴为写照。所以奉先寺的雕塑虽然是佛像,其中且有六尊严重残损,但是依然会让人联想到唐代的宫廷景象,这也正是奉先寺艺术水平高超的地方。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主佛「卢舍那」,正中端坐,是释迦牟尼的报身佛,大佛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由高僧善导及惠简监造,是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大佛手肘以下部位的表面都已风化,佛像面部方额丰颐,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月眉秀目,两耳下垂,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显现慈祥和善,令人敬而不惧;佛眼彷有灵性,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看,都像在注视着你,是将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典雅的外貌等特质完美结合在大佛上,因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传说这是依照唐朝女皇武则天的相貌雕刻的,所以奉先寺落成时,武则天亲率群臣参加卢舍那佛的“开光”仪式,因此,当地人亦称卢舍那佛为「武则天像」。

 

一、卢舍那佛为何会照着武则天的相貌雕造呢?

 

  武则天是山西文水县人,父亲武士出生于贫穷的农家,后来经商致富,又步入仕途,晋升为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县)都督(统辖数州军政的地方长官)。《旧唐书》等史料和传说盛赞的那位星相家袁天纲,有年路经利州,看了小武则天的相貌,说是君临天下的王相,便早早地使她产生了这个念头和欲望。

  武则天14岁时,以美名被招进宫中侍奉唐太宗李世民。却不被太宗宠爱,这个有心计的姑娘便凭着自己的美貌和才智,吸引住了太子李治。李治继位为高宗皇帝后,武则天又一步步排除政敌,登上皇后宝座。

 

  武则天要「君临天下」的念头是很强的。她不仅逐渐插手政事,还通过各种通径在天下树立自己的神圣形象。

  高宗敬重佛教,曾在长安为亡母长孙皇后建了大慈恩寺,并给玄奘为首的译经事业极大方便,但他更重道教,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命家家要备老子的《道德经》。因为李氏在建立唐朝之初,宣扬道教的教主老子李耳是自己的祖先,藉以抬高自家的地位,增强自家在社会上的号召力。麟德元年玄奘病殁之前,请求在公开场合改变「道先佛后」的次序为「佛先道后」,但是高宗不肯答应。

 

  武则天要想改变唐朝,建立自己的新王朝,不仅要在社会力量上打击李氏势力,像她称帝后大诛李氏封王一样;还要在形象上树立自己至高无上、君权天授的神秘色彩。因此,武则天一直是把自己的形象和佛的形象有意的连在一起,混为一体。

 

  另有一说:是她撒着娇,让高宗开凿这尊大佛时依自己形象为摹本的;有说是她慷慨捐助了两万贯脂粉钱(大佛左侧束腰部位碑刻记有捐钱事),工匠们受感动后主动依她的形象为摹本。总之,这尊佛和其他佛像确实不同,的确是位慈祥貌美的女性模样。

 

  大佛雕好后,名为卢舍那,卢舍那译意为「光明普照」,武则天后来造字给自己取名「曌(zhao、照)」,意为:「日月当空」,与这有着相同的含义。

 

  奉先寺竣工后的第十年,武则天当上了皇帝,便常来此礼佛谢恩,据说这与大佛头顶上那块近七十立方公尺的巨石有关。这块巨石位于风水所称的“临官”位上,“临官”位上山峰起,出仙、出圣、出贤良。可能当时武则天认为自己能登上皇位,与位于“藏风聚气”宝地上的大佛保佑有着关系。

 

  现今洛阳市有一个易经学会,他们经过几年的现场观察,发现每年冬至那一天早晨六点四十分至七点半,刚升起的太阳将大佛和左右二弟子的上半身照得红光焕发,而三尊像的顶部却被月亮映照得淡紫莹莹,这恰是“日月同辉”的奇观,堪称巧合!

 

  武后称帝前夕,授意翻译批注并大力推广了佛教《大云经》,明明白白暗示出武则天就是弥勒菩萨转世,要成为女王,天下之人都将崇拜归顺。这实质上是继卢舍那之后,又在官民心中依照武则天形象塑造的另一尊大佛像。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二、「奉先寺」的十一尊雕像

  奉先寺十一尊雕像的配置是正面五座,两旁各三座。除了正中间的大佛是释迦牟尼的报身像~卢舍那佛之外,其余为:

  右侧(南侧)是:释迦牟尼弟子阿难、文殊菩萨、供养人、南方增长天王、金刚力士。

  左侧(北侧)是:释迦牟尼弟子迦叶、普贤菩萨、供养人、北方多闻天王、金刚力士。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左侧(北侧)侍立者迦叶,虽然形体严重残破,但严谨持重、饱经沧桑的苦行僧形象栩栩如生;右侧侍立者阿难,眉清目秀,表情矜持,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清高之美。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二菩萨:在迦叶、阿难像的外侧,分别雕着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两菩萨高1330公分,面貌雍容华贵,慈眉善目,头戴莲花宝冠,上身披天衣,身挂链状璎珞,身姿优雅端庄,犹如雍容华贵的唐代贵族妇女,静立台上。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二天王:菩萨之外是英武雄健、蹙眉怒目的天王。南侧的天王头像已经完全风化了,身体也残破不全,而北侧的北方多闻天王保存的非常完好,手托宝塔,肃穆硕壮,一手插腰,一手高举,极富艺术感染力。多闻天王身穿甲冑,足踏仰头咧嘴、用力挣扎的夜叉,神情威武,展现护持佛法决心。(四大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南方增长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二金刚力士:北侧的金刚力士,高1030公分,竖眉怒目,袒露上身,一手立掌一手抚衣,胸、手、腿的肌肉隆起,雄健有力,神情威武,气势逼人。南侧的力士头像已经完全风化了,身体也残破不全。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二供养人:在菩萨与天王的中间,各有一尊高约6公尺,面向大佛,合十伫立的女性供养人雕像。她们头梳双髻、身着长裙、脚穿唐代流行的云头鞋,面带微笑。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供奉「武则天」佛像的洛阳龙门「奉先寺」

  唐玄宗时期在高力士的主持下,再于奉先寺龛壁背后凿造了48尊立佛,这些高2公尺左右的立佛型态大致相似,艺术价值低于前面的十一尊大像。

  奉先寺十一尊雕像的背后有很多长方形的小龛,大约是在宋、金时代,人们为了保护大像龛,依龛修建了木结构屋檐式建筑,但是这些建筑反而影响了佛像的通风,加速了佛像的风化,因此后来被拆除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