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叶仲三作醇王(载沣)吉祥水晶内画(绘)扳指

标签:
历史文化收藏 |
分类: 文物故事 |
*
1901年叶仲三作醇王(载沣)吉祥水晶内画(绘)扳指
图文:陈宗岳
醇王(1883~1951.02.03)吉祥 辛丑(1901年、光绪27年)冬 叶仲三作,水晶内画(绘)包银扳指。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正月授载沣阅兵大臣。五月,授头等专使,赴德国为庚子德国驻北京公使克林德被杀一事进行道歉。
壹、叶仲三
叶仲三生于光绪元年(1875),卒于1945年,为京城内画(绘)壶高手。
叶仲三堂号“杏林斋”,是清代末年闻名京都的内画(绘)大师,他的作品有别于周乐元的雄浑古朴和马少宣的清新雅致,以雅俗共赏著称于世。其所绘题材,山水、虫鱼、人物无所不包,尤以描绘中国文学名著,历史故事中的人物见长,他经常以《三国志》、《红楼梦》、《聊斋》、《封神榜》中的人物为作品内容。同时,其作品的施色也别具一格,以大红大绿为主,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在人物脸部处理上,不论男女老幼,叶派画法均以短圆脸、月牙嘴来表现,使之神采奕奕;在绘制树木草丛时,用秃尖柳木笔蘸极深的颜色,一点一点地在壶壁上挤出外圆中空的叶丛,这些均成为叶派作品独具特色之处,了解这些,对于鉴赏收藏有很大益处。
他的作品来源主要是晚清和民国初年社会上所流行的一些画册。他用竹勾笔内画(绘),线条古拙敦厚,以大红大绿等色彩造成强烈的对比,施绘于作品之上,使之具有浓郁的民俗气息。他创作的题材广泛,除擅长人物外,也画山水、花鸟、草虫、鱼蚧之类的作品。
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上,叶仲三的内画(绘)鼻烟壶很受欢迎。1985年苏富比拍卖公司在美国纽约举办了一次鼻烟壶专题拍卖会,其中就有叶仲三创作的玻璃内画(绘)蝴蝶螳螂鼻烟壶、玻璃内画(绘)鱼藻图鼻烟壶。叶仲三在1945年离世后,他的三个儿子,长子蓁祯、次子蓁禧、三子蓁祺,继承并发展了叶仲三的内画(绘)技艺为把中国内画(绘)鼻烟壶推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贰、第二代醇亲王载沣(1883~1950)
载沣,奕譞的第五子,清光绪九年(1883年)正月初五日出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光绪十六年(1890)袭王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正月授阅兵大臣。五月,授头等专使,赴德国为庚子德国驻北京公使克林德被杀一事进行道歉。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授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光绪三十四年(1908)其子溥仪溥仪入嗣继承皇位,载沣成为摄政王。因此,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1909—1911),他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
面对清末鼎沸的局势,载沣屡屡举措失当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宣统三年八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次年他被迫同意溥仪退位。清帝退位后,载沣以醇亲王退归府邸,在京深居简出。
1912年9月,孙中山到北京曾访晤载沣,慰勉他和平交出政权之举并题照相赠。1928年,载沣移居天津。1934年曾去东北探视溥仪,月余即归。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于2月3日病故。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
叁、内画(绘)艺术
内画(绘)艺术,有据可考,自清嘉庆年间始。几百年后,内画(绘)艺术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能称作“内画(绘)大师”的,寥寥数人,内画(绘)师也不及百人。
内绘鼻烟壶的产生,与高度透明玻璃的炼制和掏膛技术的成功是分不开的。一件神奇而美妙的内绘鼻烟壶作品的完成,首先要从选料开始,能够用于制作内绘鼻烟壶的材料,最早的是透明玻璃,后来仍是以透明玻璃为主,透明度较好的水晶、茶晶也被用于制作内绘鼻烟壶。在选好材料并进行掏膛处理之后,还要用金刚砂、小铁球和水在壶内来回摇动.进行磨砂处理,直至内壁细而不滑,使颜料能够附着其上。最后,利用弯曲成钩状的竹笔沾上颜料在壶的内壁反向作画或写字。身怀绝技的内绘大师们凭借其精湛的书法绘画技艺和敏锐的感觉,在方寸之间随心所欲,笔下生花,使小巧玲珑的内画(绘)鼻烟壶成为鬼斧神工般的精美艺术品。
内绘鼻烟壶发轫有一个流传故事,相传于乾隆末年,有一个地方小官到京城办事,只因没有贿赂上司,拖了很长时间也没能把事办完,随后被困在一个庙里。此人素有闻鼻烟的习惯,当鼻烟壶里的烟用完之后,他便用竹签去掏粘在壶内壁上的烟,这样就在壶内壁上画出了很多道子。掏者无心,观者有意,此举被庙里的一个和尚看在眼里,他从中得到启发,用一根竹签弯了钩、沾上墨,伸进透明的壶里作画,遂创内绘鼻烟壶艺术,深得人们的喜爱。显然,内绘壶这门艺术,是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内绘鼻烟壶艺术的发展,也和其他事物一样,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最早的内绘壶是在没有经过磨砂的水晶石或玻璃壶里面作画,由于壶内壁光滑,只能画一些粗糙的线条和简单的图案。后来,人们经过磨砂改进,一些国画技法就比较容易得到发挥,由此,能画一些较细的人物、山水、花鸟,之后再加上题字加上落款印章,使内绘鼻烟壶艺术获得文人画般的发展,为世人瞩目。
从保存至今的大量内绘鼻烟壶作品中可以看出,内绘鼻烟壶的创作在清代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时期。当时名家辈出,有名姓的内绘大师就有30多位,如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毕荣九、丁二仲、孟子受、陈仲三、张葆田等,他们分别是内绘鼻烟壶的京派、冀派、鲁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水平最高、对后来内绘艺术影响最大的有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毕荣九、丁二仲等人内画(绘)鼻烟壶,四派均起源于北京,其中京派的历史最为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