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古今的「曲水流觞」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物故事 |
*
溯古今的「曲水流觞」
一、「兰亭序」里的「流觞会高朋,曲水宴嘉宾」
公元353年由王羲之完成的兰亭集序,肇因于东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初三,三十三岁的会稽内史王羲之和太原孙统、孙绰、广汉王彬之、陈郡谢安、高平郗昙、太原王蕴等父子辈四十一人,以修褉事宴集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诸位列坐曲水两侧,酒殇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逐水飘流,「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酒觞流到面前,当下就要即席赋诗,不然罚酒三觞。这次聚会有廿六人作诗三十七首,雅集行将结束时,众人公推王羲之作一兰亭序雅集的序文,王羲之当时已有几分醉意,以特选的鼠须笔和蚕茧纸,乘兴而书写了一篇序,记述宴集的盛况,和与会诸人的观感,书法遒劲,文采灿然,全文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纵横多姿,其中「之」、「以」、「也」、「为」等字,文中重见者,都另构别体,不使雷同,特别是「之」字,一共二十个,体势殊异,面貌、美感各不相同,因而被世人推为千古杰作,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登峰造极之作。
如今千百年过去了,历史烟散,人们记忆中只存下「曲水流觞」王羲之的风流遗韵,引申为「流觞会高朋,曲水宴嘉宾」,也常有名士到兰亭举行曲水宴以附风雅。乾隆游兰亭时亦不免俗的赋诗云:「向慕山阴镜里行,清游得胜惬平生。风华自昔称佳地,觞咏于今纪盛名。」。
「流觞曲水」这一风俗也东传至日本,演变成女儿节的一个习俗。
*
二、紫金城宁寿宫花园内的褉赏亭
宁寿宫花园又称乾隆花园之内,亭台楼阁,苍松翠柏,有古华轩、褉赏亭、遂初堂、三友轩、萃赏楼、耸秀亭、符望阁、倦勤斋,园中有殿,殿中有园,景色秀丽。
褉赏亭位于花园西侧,亭中有流杯渠,系根据王羲之「兰亭序」中所述曲水流觞,修褉赏乐的记载而设计,渠水来自南边假山后的水井,汲水蓄入缸中,缸与假山下的管道相通,水流入渠内,渠泄水于井中,如此循环往复。褉赏时,皇帝与大臣坐于渠旁,置酒杯于水上,饮酒赋诗,作曲水流觞之乐。
三、北京恭王府沁秋亭(亦称「流杯亭」)流杯渠
偶然发现:恭王府沁秋亭里的流杯渠,与清康熙(1662-1722)青花八仙祝寿碗的『寿』字同形,也恍然觉悟,既要刻流杯渠道,何不赋予特别的意义,一笔写成的『寿』字遂成最佳选择,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后人竟忘了其中寓意,只因我先前曾收到过一枚清代一笔『寿』字玉簪,因此,一眼瞧到,就觉当是个『寿』字,经由这个清康熙时期的青花八仙祝寿碗里的『寿』字为证,这恭王府沁秋亭里的流杯渠确有『寿』意。
恭王府简介(维基百科):
恭王府及花园原是清乾隆时代大臣和珅的府邸,被抄家后赐给庆郡王永璘,后由于庆亲王的孙子一奕劻世袭降低为贝勒,由内务府收回,后于咸丰年间赐予奕欣作为府邸,称为恭王府。
1921年,恭亲王奕欣的孙子溥伟、溥儒(溥心畬)将恭王府和花园抵押给天主教会,后由辅仁大学买去作为校舍,后先后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的校舍。
恭王府建筑曾部分为北京空调机厂占用,1980年代腾退。1996年10月起,恭王府花园作为旅游景点供公众参观。
2008年8月20日,修复后的恭王府全部对外开放。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
恭王府王府在南,花园在北,由高高的后罩楼将王府与花园分开。
恭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过四合院组成,后为长160米的二层后罩楼。
恭王府花园也分为三路。中路是西洋门、独乐峰、蝠池、安善堂及左右配殿明道堂、棣华轩、福字碑、邀月台、蝠厅。东路是怡神所、垂花门、大戏楼、芭蕉院,西路是湖心亭、澄怀撷秀。此外还有龙王庙、榆关、妙香亭、流杯亭、艺蔬圃。
四、圆明园绮春园流杯亭基座
这是圆明园残迹里的一件,名为「绮春园流杯亭基座」,与恭王府沁秋亭里的流杯渠「异曲同功」。
*
五、串门子茶馆的当代曲水流觞
在2013年6月21日台北市丽水街「串门子茶馆」的曲水道,在馆长兼设计者沈侥宜的主持之下正式启流之后,「曲水流觞」吸引了众多喜茶、品茶人的注意,也因此类似的仿效者远扬中国大陆多处,玩赏、品味之余,也试着回溯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