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府東洗壺工
府東洗壺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996
  • 关注人气:1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2014-12-26 17:34:55)
标签:

股票

分类: 茶具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残缺之美~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

图文:陈宗岳

日本的金缮修复与中国的铆钉锔补同属陶瓷器(甚至牙角器)的修补技术,只是金缮修复不再损害被修补的器皿,所加诸其上的金、土、漆都可再回复,是可逆的修复手段。但是,铆钉锔补却因要用钻洞器钻出内斜的钉孔洞,再用蚵粉拌红糖(海线居民)或窑灰拌糯米(山线居民)的黏着剂黏合器皿,再用铆钉固定,补上弥补剂,其中钻孔属不可回复性质,所以与金缮修复有根本上的差异,但是金缮修复耐用性较差,而铆钉锔补过的器皿耐用性几乎等同原品,所以各有千秋。

此外,用铆钉修补将碎未碎的冲线,比金缮更加牢固;而如果器皿缺损,譬如碗口缺了瓷,或者茶壶断了嘴,就只有依靠金缮的手段,用木胎和生漆按原样造出型填补上去了。此两种本是不能完全互相替代的修缮方式,但是运用的好,两者甚至可以相互弥补彼此的不足。

一、日本的金缮修复

1、源起

「金缮」日语中称为“Kintsukuroi ”,是将器皿的碎片用天然生漆黏合,表面再敷以金粉或者金箔,装饰性较强。金缮是源自传承古代的金漆瓷器修补技艺,本质上是漆艺的范畴。中国漆艺所使用的生漆、也名国漆、大漆,是取自漆树的原液,生漆一旦变干既坚且牢,能耐酸、耐热、防腐,它不但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美丽的光泽和色彩,将其涂于器物的表面,不但能起到保护器物的作用,而且能起到美化与装饰的作用。金缮修复有很广的适用范围,用作于瓷器和紫砂器居多,除此以外也可以用作于竹器,象牙小件木器,玉器等。

金缮的本意在于面对不完美的事物用一种近乎完美的手段来对待。虽然用金不是太多,但是金代表一种姿态,一种态度,用世上最贵重的物质来面对缺陷,精心修缮,面对缺陷不去试图掩盖,欲盖弥彰,坦然的接受生命中的这份不完美,在无常的世界中恪守心中那份对美的向往。

金缮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审美,一种完善,一种创造。“喝茶人几乎都喜欢这样的美,在日本称作侘寂。”侘寂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指残缺之美,不完善的、不圆满的、不恒久的,也有朴素、谦逊、自然的意思。茶人惜物,因为只有珍贵的东西,才需要修补。

2、金缮修复的工序

金缮修复所需材料:生漆、黑漆、蛋白或糯米粉、金箔。

金缮修复工具:刮刀、砂纸、圭笔、吹风机、电窑炉、美工刀。

金缮修复主要运用漆的粘性大,稳定,是没有化学污染的天然黏合剂。金缮修复一般周期在30天左右,最后用金漆的部分大约5天可以完成,之前的用漆的基础部分要花20天左右。

(1)、黏合破损处:第一步用生漆将破裂器皿的部分粘和起来,入高湿度、温度30度左右条件下的阴房干燥至少两天。

(2)、调制调和膏与修补器皿:调和膏有两种配方:黑漆加蛋白、或黑漆加糯米粉,也有用面粉、黄粘土或大米粉。将不需要上漆做肌理的壶身先用纸胶带覆盖。待生漆干透,用调和膏将破碎的部分填平,过大的缺口,可以绢、蚕丝做夹苎或木胎等上漆后来填补。

(3)、打磨漆面:待调和膏干透用360号砂纸打磨,如表面不平整,重复数次,一般漆面干透髹一遍漆,阴干两天;复髹一遍漆,用600号水砂纸打磨,打磨至肌理层;复髹一遍透明漆,入阴暗之房待漆面干透,再用水砂打磨出肌理效果,需时约一周。

将漆面磨至光滑平整后,再用不会损伤漆面、表面较为光滑的丝绸包裹的棉花团,蘸少量精制生漆擦拭在漆面上,揩清时要注意手法与漆的流动方向,切记不能残留多余的漆在漆面之上。揩清一次需阴干两至三小时。这样重复揩清四至五次,方可进行推光。

推光用食用植物油、细灰,古时候用鹿角灰、棉花以及珍珠粉、面粉。推光时需注意力度和温度,这样重复数次,直到漆面发出宝蕴之光。

(4)、裂缝再涂抹一层红漆,待漆半干未干时(用手指粘漆,有粘手的感觉,但漆不会残留在手上),将金箔裁剪成合适大小后,在上漆处贴上金箔,贴金的最好时机是在生漆将干未干时,但是用竹制镊子把金箔一片片贴得平整美观没有瑕疵。最后去除未贴附的部分金箔。

(5)、金绘:最后在接缝处用金粉进行绘画,这是一种因地制宜的自然修复技巧,不但可以修复器物,也可能诞生一件独特的全新作品,让那些美丽的器物复活。修补的线条要细而有弹性,好比书法的笔画中所存的气韵,线条细也是技艺到达一定精度的证明。

总之,金缮修复是用天然大漆黏合器物的碎片或是填补缺口后,再在漆上施以金粉或金箔进行装饰,使破碎的物品在复原的基础之上有了一种残缺的线条美,多用于精美的陶、瓷器与紫砂器,简单的几条金线,不仅复原了原始的器物,也融入了日本当代的审美意识,呈现出另一种金绘之美,有另一种风情,但是有人也依据实际的经验表示:修补后的器皿强度大不如前,不可装热的,否则很快就会剥落磨耗,如此看来,金缮修复过后的器皿,只可远观,不可亵玩了!

二、中国的铆钉锔补

1、铆钉锔补的起源

铆钉锔补,通称锔瓷修补,其实就是陶瓷补钉,台语称「补回仔」,大陆称呼为「锔瓷」。至少在清代中期,先民节俭惜物,陶瓷破了舍不得丢弃,情商修补工匠补钉。当年因补钉两根足以买个新碗,使得补钉价格显得昂贵,所以锔瓷的破损陶瓷,不是原本的价格昂贵,就是极具纪念性,使人舍不得丢弃因而找上修补匠锔补。

2、铆钉锔补的技术

锔瓷匠人的工具包括一张短弓,一把金刚钻,金刚钻最早因钻头上镶嵌金刚石而得名,后来多用各种金属打造,是锔瓷匠人最重要的工具和行业标志,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由此可以看出金刚钻在锔补工艺中的地位。此外,锔瓷工具还有铁锤、刷子、锔钉、油泥等物品。

锔补时,匠人坐在小板凳上,膝盖上蒙一块厚布,首先用小铁锤轻轻敲击裂缝,以找出其走向;而后用刷子把裂缝处刷干净,把破碎的器皿用绳子绑起来固定好。接下来就要用金刚钻在裂缝附近打孔。匠人首先把弓弦绕在钻杆上,钻头抵在裂缝旁边约一寸处,钻尾套在一个口朝下的酒盅里,以保证钻头能轻快的转动。匠人左手握酒盅,右手横握弓子,与钻杆成垂直角度。左右拉动弓子时,金刚钻就被弓弦带动而飞速旋转,不一会就打出一个孔。钻孔数量视裂缝的长度而定。钻好裂缝一侧的孔之后再在裂缝的另一侧钻孔,两孔之间的距离要比锔钉的长度稍大一点,这样锔钉才能使得上劲儿。

锔钉又称铆钉、巴锔子,多为铜铁等金属打制而成,状如柳叶,弯成“U”形。匠人用小铁锤轻轻敲击,分别将锔钉两头的尖角嵌入裂缝两边的小孔里,然后将锔钉敲紧、砸平,最后在裂缝处抹上白色的油泥防止漏水,一件器皿就算锔好了。

总的来说,锔补工艺就是以金刚钻为针,以锔钉为线,像补衣服一样将破的器皿“缝”起来。锔补工艺在以往是一种高超的技巧,所以有着严格的师徒传承关系,但是,现在知识广博,大家的基础知识都提升了,学习此样技术应该没有多大的困难,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3、铆钉锔补的收费

2012年10月,已经失传锔瓷技术的台湾开始从中国大陆引进传统的补壶与补瓷器的打铆钉技术,因而触动我将古壶送补的念头。

2012年12月,经由好友的引荐,透过友人直接送到宜兴去修补,历经一个多月的往返,在2013年1月27日晚上收到修补回来的壶。看着壶身上闪闪发亮的铆钉与金、银片,使得这壶仿若饱经征战,从战场归来的将军,所以身上配着闪闪发亮的勋章。虽然「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上亡」,但是,破而能复生的,极其难得,有赖各种机缘的撮合。

这次修补壶盖的代价,每一根铆钉新台币五百元,对这样清代中晚期的老壶而言,当然是值得的!因为这令壶仿若「死而复生」。

2014年12月18日,与一位经常往来大陆的业者谈起锔补茶壶,他说近日透过大陆亲戚从江西送到宜兴补壶盖,每个铆钉收15元人民币,盖唇包银部分收100元人民币,价格约是从台湾托人送去的1/5~1/6,当然从台湾送去路途较远,外地人也肯定难有好价钱,加上人工携带等费用,因此,「每个铆钉收15元人民币(=台币75元)」应该是铆钉锔补茶壶的底价了,特别列出供有需要时之参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