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2014-04-15 16:17:12)
分类: 茶具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图文:陈宗岳

  2014329日下午,一如往例与小余等老友一同品茶论壶。因为当天使用一把师蠡阁印款,壶身镌刻:一面刻-饮迈卢仝;一面刻-花间渴想相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友泉;壶盖印款为友泉(一般经称「支泉」,赵松亭的字)的桥纽半月段泥壶试茶,所以当天讨论赵松亭印款的壶,经四处搜集赵松亭刻款的壶,总计搜到:2把松亭自制平盖德钟壶、1把小佛楼平盖德钟壶、1把艺古斋宣统东溪氏刻筒形壶、1把艺古斋寿珍龙盖莲荷壶、1把松亭刻款思亭壶、1把宜兴松亭自造倒把西施壶、1把宜兴松亭自造多线圆壶,加上当天泡茶的那把师蠡阁友泉刻友泉作桥纽半月壶,总计九把。

  经过检视、比对在加上事后的文献查考则发现:

*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

  一、三把赵松亭作的平盖德钟壶2把「松亭自制」款平盖德钟壶,此种壶形我没见过,也查不到壶行名称,因此参考相关壶形帮它取了个如此的名称。另1把「小佛楼」四灵印(非常难刻)底款平盖德钟壶,将这3把壶摆在一起,再检视壶内的修饰工法,可以明确的认定:这3把平盖德钟壶都是赵松亭镌刻、制作的壶,书画具佳,朱泥质与作工亦属一流,应属1894年底赵松亭离开吴大澄府邸后,自行创制与接受订制的壶,时间约当18851904年间。

*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

  二、赵松亭字「友泉」非「支泉」:这把师蠡阁底款,赵松亭制刻的桥纽半月壶,应是赵松亭在清代光绪年间制作的于,时间约当18851904年间。只是对原先认作是「支泉」的印款,我认为是「友泉」印款的误认,毕竟篆书有些模棱两可的空间,因此经过仔细辨认,并征询书法专家的意见,认为就印款来论,确定是「友泉」,「友」的篆字是两只「手」的意思,印款里的下方「手」采用了篆刻常用的迭文字法,加上本身是书画名家的赵松亭不可能在自己亲手制作的壶上再请旁人来镌刻诗文,因此壶身上的镌刻落款「友泉」,才应该是赵松亭真正的字号。

  但是,从目前所能看到的资料去查考来源,有2008年转载自鲍建南先生所撰「赵松亭-竞业创业成大业」一文,以及20021120日由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出版、吴山主编的「宜兴紫砂辞典」之中的「赵松亭」与「赵松亭印款」条项,所有的记载都说是「支泉」。然而,如同20009月吴山先生在「宜兴紫砂辞典」的后记之中所说的:编撰期间有众多人提供信息与咨询,因此疏漏实属难免,但是倘若因此以讹传讹则非大家所愿,是故特别提出此项看法与辩证供参。

*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

  三、赵松亭亲刻壶多在晚清:松亭刻款思亭壶与艺古斋宣统东溪氏刻筒形壶的壶形不同,但是都是在壶壁上镌刻诗文,制作时间一如艺古斋宣统东溪氏刻筒形壶上所刻,在宣统元年的前后。

*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

  四、艺古斋印款约在1905年~1925年之间:艺古斋寿珍盖款龙盖莲荷壶的壶形非常罕见,还是见到20101024日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拍卖一把丰彭款的龙盖莲荷壶,才知道壶名,制作时间约在1905年艺古斋成立与1925年复兴窑成立之前。

*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

  五、「宜兴松亭自造」发现两种印款:「宜兴松亭自造」倒把西施壶与「宜兴松亭自造」多线圆壶,两印款并不同,前者应该制于光绪年间,后者应该制于1925年前后。

  六、赵松亭在紫砂壶上镌刻书法的功力名震一时:赵松亭是一位紫砂艺术家与紫砂企业家,留下的作品很多,但是由他自己刻绘书画与制作的文人壶却非常少,而且品级非常典雅,可以视为继陈鸣远、陈曼生之后,与玉成窑同时代的第三波文人壶中的一支,其且与吴大澄、端方等王公贵族合作制壶,是少数民间艺人制作的紫砂壶可以典藏入清代故宫的紫砂名师。

  查考20078月艺术家出版社出版之「(北京)故宫收藏宜兴紫砂200件」一书中,有赵松亭署名刻款「东溪」的紫砂壶共5把:

  第66件,愙斋款题字壶,东溪刻。壶盖「国良」款。

  第67件,愙斋款诗句端把壶,东溪刻。

  第78件,箬笠壶,「玉麟」款,东溪生选。

  第80件,「芝亭」盖款题字壶,筠氏题,东溪书。

  第85件,段泥提梁壶,「国良」款,东溪氏作。

  由此可见赵松亭在紫砂壶上镌刻书法的功力,在清代光绪年间已经是名震一时。

 

※赵松亭简史

  赵松亭(1853-1934)-集制坯、书画、镌刻诸艺于一身,号九龄,刻款常署「支泉、东溪、东溪氏、东溪生、东溪渔隐」等,是晚清至民国初年的著名紫砂艺人、实业家。

一、幼承家学苦练书画

  赵松亭,号九龄,清咸丰3年(1853年)出生于宜兴蜀山川埠上袁村一户清贫秀才家庭。赵松亭出生时,家道中落,赵父曾为私塾先生,以办私塾教学度生计。赵松亭一出世,赵父即亲自负起教育培养之责。赵松亭自幼从父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神童经》、《治家格言》等诗文暨绘画、书法,少年时到蜀山「东坡书院」学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赵松亭聪敏好学,在宜兴知县的每月生员考核中总是名列前茅;每天放学回家后,还在父亲的督导下,先练书法、绘画,其父见他颇有书画天赋,期盼赵松亭长大后能成为一名画师,或继承家业。

二、「邵家壶」嫡系传人

  咸丰8年(1869年),赵松亭16岁时丧父,原规画的画师愿望落空,为减轻家庭负担,赵松亭拜上袁村紫砂艺人邵夫迁为师,学习紫砂制壶技艺。邵夫迁,系「邵家壶」嫡系传人之一,所制紫砂花货、光货都有一套。赵松亭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技艺,长年五更入寝,黎明即起,苦练基本功,至壶艺学成,赵松亭所制的《竹鼓》、《汉韵》、《掇球》等基础工夫已经十分扎实。

  光绪初年(1875年),赵松亭成家立业,虽然每天制壶不止,但生活十分清苦。

  光绪5年(1879年),紫砂市场情况好转,赵松亭所制《仿鼓》、《竹鼓》端庄大度,圆净光洁,受人喜爱。

  光绪7年(1881年),仿造古器之风盛行,赵松亭制出成名作《隐角竹鼓壶》,高8.4公分,宽16.5公分,底钤方章阳文篆书「宜兴松亭自造」。该壶壶身在《圆竹鼓》基础上重新创制,分阴阳八瓣块面巧妙组合,凹凸线清晰而深成,肩腹对比匀称,流、钮、把虽为竹节枝基,但与壶身风格统一,浑然一体,十分适宜把玩。此壶一出,赵松亭声名大振,引得村上常为赵松亭师傅邵夫迁制壶刻字的客师吴月亭的注意和青睐。

三、学艺吴月亭并成莫逆之交

  吴月亭,艺名竹溪,娴熟制作紫砂花货竹饰器具的本领与刀法纯熟的镌刻工夫。吴月亭见赵松亭《隐角竹鼓》造型别致,十分推崇。赵松亭趁机请吴月亭帮他在壶上刻字,吴月亭也爽快地答应了,此后,赵松亭和吴月亭往来十分密切。

  之后,赵松亭想要拜吴月亭为师,学他的镌刻本领。吴月亭见赵松亭聪敏好学,亦知道他自幼苦学过书画,十分愿意教他,但不肯以师徒名份相称,赵松亭与吴月亭遂成为忘年的莫逆之交。吴月亭教他刀法的运用和技巧的表现,也教他「单刀」、「双刀」、「清刻」、「空刻」,赵松亭凭着幼年时打下的书画功底,没多久,就学会了镌刻本领。并因他常在家门前的溪流东面书写、作画、打稿,而起了艺名「东溪」,凡在壶上镌铭落款,均用「东溪」,镌刻书画技艺的学成,为他以后紫砂技艺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受聘吴大澄眼界更宽

  清光绪19年(1893年),声誉日隆的赵松亭受苏州大收藏家吴大澄(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愙斋、白云山樵,江苏苏州人。同治七年进士,历官广东、湖南巡抚。工山水、花卉,精于金石书法和鉴赏,富收藏。)之聘,至吴府仿造古器。在吴府,赵松亭遍观吴大澄所收藏的钟鼎古物及各种古陶瓷器,先摹仿古器,然后自行创制紫砂茗壶。因壶底要盖印吴大澄的收藏印款,故他以自己师承「邵家壶」是茗壶正统中的支流为由,而取名「支泉」(此说不知来自何处?如为「友泉」,则为穿凿附会之说),并钤于茗壶盖内。赵松亭这一时期所制茗壶,其款式浑朴雅致,简洁明快,并于壶上自刻自画,留下许多传统经典之作。

  1893-《平盖扁鼓》现藏南京博物院。高8.1公分,口径7.4公分,底钤方章阳文篆书「愙斋」,盖款「支泉」,壶身铭「湘江水,洞庭春,松火新煎瑟瑟尘,癸己仲冬,东溪仿古。」该壶造型简练大方,圆润如玉,浑朴有致,做工精细,集日用与把玩于一体,可谓紫砂茗壶佳品也。

  1894-《朱泥仿鼓》现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高9.5公分,口径8.7公分,材质朱泥,底钤方章阳文篆书「愙斋」,盖款「支泉」,壶身铭「渊其中,骏其色,是茶山,有琴德。甲午东溪生书并刻。」该壶为朱泥大壶,仿鼓造型,工技精巧。古谓「朱泥品最难成型也」,用朱泥做此大壶,实属不易。此壶曾入藏张虹碧山壶馆,铭字题画皆刀法纯熟,笔到意到,颇显功力。另香港罗桂祥先生藏品中有传器《折身圆壶》,壶上亦为「东溪」刻款,底钤「愙斋」印款。
  1894-在吴大澄府上,赵松亭精制之品《紫砂瓦形枕》可谓填补了紫砂品类之空白,这个紫砂枕,高11公分,宽14.8公分,上呈圆弧形,下呈平形,两侧留有圆孔,枕侧气孔上方刻「雪香外史倩 东溪制」。一面题诗,一面刻画。题诗的一面,刻有两首五言律诗,洋洋洒洒各80个字。刻画的两面,一幅刻绘「慊慊思妇对荷伏石凝思图」,一幅刻绘「慊慊思妇袖手傍几静坐图」。赵松亭在创制这对《紫砂瓦形枕》过程中,不仅表现出了紫砂艺人精湛高超的传统技艺,而且在构思作画、镌刻技巧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和层次,留下了不可多得,可以说是紫砂历史档案中非常宝贵的经典传世之作。与香港茶具文物馆内罗桂祥先生收藏一对东溪款题诗仕女紫砂枕雷同。

  清代故宫博物院藏“愙斋”款的紫砂壶中有多件为赵松亭刻制者,如东溪铭方斗式壶,腹部刻“一勺水、八斗才、引话话,自源来”。东溪铭扁圆形壶,盖里“逸间”小印章款,腹部刻“润我喉,伴我读,温其必至”。

  赵松亭在吴大澄府上创制各式茗壶、文玩,使他声誉鹃起,见识也更上一层。赵松亭利用吴大澄与沪上客商做古董生意的机会,自己亦经常与沪上客商洽谈,使他萌发了经营紫砂的念头。

五、创建「艺古斋」紫砂陶作坊

  清光绪20年(1894年)年底,赵松亭坚辞吴府续聘的要求,但是到光绪27年(1901年)之间,赵松亭仍接受吴大澄的仿古壶订制。

  赵松亭回到宜兴上袁村,开始筹划经营紫砂陶的准备工作。他一面自己做壶,一面物色制壶好手,亦一面开始订制人家的茶壶,自己租窑烧造。赵松亭日夜忙碌,在几年中顺利地为沪上客商完成了一批批茗壶的订购、订制,使他的经营顺利展开。

  清光绪31年(1905年),历10年耕耘,赵松亭正式创设「艺古斋」陶作坊,并亲授年满16岁的儿子赵廉太技艺,将自己的制壶技艺尽心传授。赵廉太(亦有称「赵干泰」,1889-1953年)师承父传,得赵松亭亲传,长期仿制古壶。

  清光绪32年(1906年),赵松亭在上海订制一批出口南洋外销壶,回上袁后,即聘请一批紫砂艺人到自己陶坊制壶,其中包括:邵步云(又名云甫)、程寿珍、储铭(1881-1937年,又名腊根,号大匠巨人,亦号龙溪山人,时年25岁,以制《紫砂洋桶》崭露头角。)郭其林、潘石根等著名制壶师。

六、创新壶的品种与装饰技术

  1906年赵松亭制作出口《独钮洋桶》至泰国,深受泰国人士欢迎。至民国初年,赵松亭先后研究各种釉色,各种紫砂泥色,并施用贴花、挂釉、加彩技法,并先后获得成功。

*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考据「赵松亭印款壶」

*

  在清代光绪年间人,曾接受嗜爱茗壶的晚清举人、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兼曲学专家童斐(18651931),以其号「师蠡阁」(因其是宜兴人,推测或有师法隐居在宜兴的「范蠡」之意)订定茗壶,有《刻花折腰扁壶》传世。民国25年出版之「阳羡紫砂图考」中记载:披云楼藏「师蠡阁朱泥壶」,壶身镌铭:饮者寿,乐未央,宜子孙,大吉祥;癸巳(1893)阳月东溪并刊。这可能是存世唯一一把刻有年号的「师蠡阁」印款壶,亦即证明了童斐先生虽至1931年才过世,但是,其喜好、订定茗壶的时间约在其28岁左右尚未秋闱中举之前。

  童斐,字伯章,江苏宜兴人,早年求学于江阴南菁书院,1903年秋闱中举,1907年受聘为常州府中学堂历史和国文教员,1911年任学监,1913712日,常州府中学堂改名为江苏省立第五中学,任命童斐为校长,兼授国文。他在该校共19年,掌校12年,为该校前10任校长中任期最长的一位。1916年,北洋政府投资10万银元,在蜀山北麓开办“江苏省立宜兴陶业工厂”,潘宝熙任厂长,同时设立“职业学校艺徒班”,童斐兼任校长。1925年到上海担任光华大学国史系主任,着有《中乐寻源》一书,是著名的教育家与昆曲推广家。但是,他曾以「师蠡阁」的斋号,订制紫砂茗壶,却鲜为人知。

七、创建「复兴窑」烧制「贡壶」系列

  民国13(1924),军阀混战,陶工疏散,紫砂陷入低谷,窑场呈停顿状态。民国14(1925)下半年,赵松亭投入自己所有资金暨其他资金重建龙窑,定名「复兴窑」,并烧制「贡壶」系列。经过二年呕心沥血,日夜奋战,赵松亭不但站稳脚根,制品供应茶坊氿肆,并将业务发展到沪上所有租界,独占鳌头。沪上租界内全部订制赵松亭的「贡局」系列壶,「贡局」系列壶,转手出口销往英国、法国,且供不应求。

  赵松亭亲自监督制造,并巧妙利用人们好古心理,或刻或铭,或印或款,叫陶坊客师及儿子赵廉太仿制各式朱泥小品,红泥小品。所用底款印章为无边框印款,或阳文楷书上下单行「贡局」,或在壶盖沿子口用刀款楷书横写「贡局」,或用花边框中为阳文楷书上下单行「贡局」,或为盖款阴文楷书「贡局」。壶表面或磨砂抛光,或不作处理,或用包金片包口沿、盖沿、壶脚等处,至1930年代后才止。

  同「贡局」特定年代印款一样,19261937年期间,赵松亭仿古贡壶系列制作特定印款茶壶。仿古贡壶系列有「花章」;有「图记」;有「龙印」;有「雍正三年乙巳孟臣」;有「孟臣」、「水平」、「君德」等等。均为赵松亭亲制、定制、监制的,壶把多数为圆把,与清初期中期的壶把与土质略有不同。其壶全都用包金片包壶口沿、盖沿、壶脚等处,这与清末民初仿古壶不作任何处理有所区别,也是1920年代至1930年代特定的明显特征。

  遗下传世品中,有「贡局」、「顺治贡局」、「雍正贡局」、「乾隆贡局」,《仿古》、《贡壶》、《龙凤印》等款式水平壶,参与仿制贡壶系列的艺人有:赵廉太、王寅春、潘石根、郭其林、邵步云、沈孝陆、邵茂章等都是制水平壶的好手。

  赵松亭自己高兴之余,亦会亲制部分产品混杂其间。

  1930年代初期,赵松亭的生意越来越大,经营规模亦越来越大,名气也越来越大。各家店号,厂家纷纷仿效。赵松亭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厂房规模有四十多间,制品成型工人有几十名,可谓是经营有方的紫砂大户,名副其实的实业家。

八、罕有的紫砂艺术家与紫砂实业家

  民国23(1934),辛劳一生的紫砂名家兼紫砂实业家赵松亭逝于宜兴上袁村,享年81岁。

  赵松亭一生勤奋并敢于筑梦,为紫砂陶艺留下无数珍贵的名品,其作品典雅富文人蕴含,尤其他集诗书画印的金石气和书卷气为一体的紫砂陶艺,在毛胚上刻陶如同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一般游刃有余,不仅广受文人雅士的钟爱,更是一些藏壶家努力追寻的艺术珍品。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馆、香港茶具博物馆均有收藏。

参考:鲍建南先生所撰「赵松亭」,百度百科,互动百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