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班音乐表演区的创设
(2015-06-21 18:35:13)
标签:
情感 |
分类: 教育科研 |
在日常的音乐活动中,我们发现:在常规性音乐活动结束时,有些孩子仍沉浸在音乐活动的喜悦中,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投入下一环节的活动;况且音乐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学习音乐尤其需要循序渐进。如果说对音乐活动进行“一刀切”,那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想象、创造都只是触及即返。各种能力都不能得到深入完善的发展。久而久之,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会逐渐衰退,稚嫩的情感和心灵以至审美的心理结构会遭致扭曲,不利于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由此可见,创设音乐活动区是十分必要的。它,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不仅巩固了兴趣,发展了能力,而且这种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了一定的自我选择的机会,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了自由度与选择度,有助于形成自我意识。
一、
幼儿很早就开始接触音乐,伴随着母亲哼唱的声音、摇晃的节奏就已经在体验着音乐带给他们的享受,他们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敏感和接受能力,可以说幼儿是天生的“音乐家”。他们喜欢进行敲打,制造声音,创造出各种类型的节奏,他们经常是在有意或无意中把听过的歌曲完整准确地进行演唱,他们更乐于在动听的乐曲中做着手脚或身体的舞动,以表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或感受,幼儿对音乐的专注与记忆、领悟与创造是其他活动所不能比拟的,让幼儿拥有一个自由的音乐天地,有助于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整体发展。
在聆听、欣赏不同性质的歌曲中,体会欢乐、优美、抒情的情感,培养幼儿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通过辨别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的变化,培养幼儿倾听和跟从节奏指令的能力;在学唱歌时,记忆理解歌词、学习新的于严、练习准确发音、吐字;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中,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在音乐的感染和熏陶下,有助于调动积极良好的情绪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满足幼儿的表演和表现欲望,培养自信心和成功感;在表演中,促进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在幼儿熟记乐曲、唱准节拍时,精神集中,增强记忆。在活动中,共同商议,分派角色,合作表演,最近幼儿交往技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