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议大家回避高位票,同时进行低位吸纳。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3月份CPI和PPI数据,其中3月份CPI只有0.7%,PPI更是-2.5%,引发市场人士对通缩的担忧。
周二晚间,我在微博做了简要点评。
1)CPI同比+0.7%,前值1.0%,市场预期1.0%;CPI环比-0.3%,前值-0.5%;2)核心CPI同比0.7%,前值0.6%;3)PPI同比-2.5%,前值-1.4%,市场预期-2.3%;PPI环比0%,前值0%。
通常,CPI以2%左右为分界线,低了是通缩,高了是通胀。比如美联储的加息,就是以2%为控制目标。2月CPI仅为1%,已经有通缩的苗头,3月跌至0.7%,则证实了通缩的事实。
通缩,通常伴随着经济景气度的下行。工业品价格的下滑,意味着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最典型的工业品例子就是电池材料碳酸锂,从年初的60万一吨,一路下跌,到最近的17万元,跌幅高达70%以上。
新能源赛道本人一直比较关注,2021年的某月,和某上市公司老板有个饭局。他当时介绍了几个背景,我印象很深。一是碳酸锂成本不到10万/吨,二他们当时卖20万一吨已经很赚钱了,不好意思涨价。三,由于行业景气度高,相关公司都在争相扩充产能,预计到2022年底产能过剩。
现在看来,不幸被言中了。
个人消费品这块,汽车居首位。据乘联会的数据:3月份狭义乘用车为批发量为198.7万,同比增长9.3%;零售销量为158.7万辆,同比增长0.3%。意味着,销量几乎没有增长,但库存增加不少。
生产商的库存压力,比经销商要大的多,一旦同行降价,自己的库存砸手里,对资金密集型的汽车行业来说,杀伤力巨大。因为太卷,所以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抛货。通常PPI比CPI更加敏感,居民端刚有一点通缩的苗头,工业端就已经通缩了。
东风系汽车前阵大降价,雪铁龙C6最高降价9万元,效果显著,3月销量超过去8个月之和。其它燃油车厂家要不要跟?新能源车要不要降价?潜在买家一看跌价了,会不会因此而观望?等等,这就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光伏、新能源等行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优势产业,更是我们布局“弯道超车”的重要抓手。新能源革命,产品输向全球,进而在碳排放取得领先优势,甚至还可能因此动摇美元霸权。
这个逻辑很清晰,问题是对手也不傻。我很久以前就提出疑问,如果欧美不跟呢?你的优势产业就化解于无形。中国另一个领先的行业是5G,美国不能不玩,所以就来卡脖子。
在俄乌战争之前,全球气候变暖,或许是大国领导的议题。如同宴席上,荤菜吃多了,上来一盘豆腐,更受欢迎。可现在欧洲局部还在打仗,水生火热之中,谁去关心气候问题?
投资行业有个说法,叫“通胀无牛市”,其逻辑是通胀的背景下,央行为了控制通胀,将会采取货币紧缩政策,进而引发包括证券在内的资产价格下跌。
好了,如果“通胀无牛市”成立的话,那么反过来,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通缩有牛市”?至少当下,央妈不太可能收紧流动性,或许还有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此前笔者预判今年会有两次降准,降息可能性不大。
如果下半年欧美经济衰退,中国的出口将雪上加霜,美联储都有可能降息,中国未必不可能。
股市,是今年较为确定的有机会的场所。数字方向,一大批垃圾股靠着小作文、讲故事,已经飞上了天。两市成交量连续过万亿,这就是货币充足的表现。
中产股民,要好好把握市场的机会。富豪是印股票的,不用炒,穷人则没钱炒。只有中产阶级和职业投资者在里面博弈,高位票,最近同样很卷。
选股是第一生产力,基本上抓住了炒股的要害。昨天我们的某游戏标的涨停,某次新半导体一度接近20CM。这两天我开始提示风险,建议大家回避高位票,同时进行低位吸纳。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相信我们千里挑一的VIP组合,能经得住市场的考验。()
忙哥收评(4.13):“通缩比通胀难受”
摘要:建议大家回避高位票,同时进行低位吸纳。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3月份CPI和PPI数据,其中3月份CPI只有0.7%,PPI更是-2.5%,引发市场人士对通缩的担忧。
周二晚间,我在微博做了简要点评。
1)CPI同比+0.7%,前值1.0%,市场预期1.0%;CPI环比-0.3%,前值-0.5%;2)核心CPI同比0.7%,前值0.6%;3)PPI同比-2.5%,前值-1.4%,市场预期-2.3%;PPI环比0%,前值0%。
通常,CPI以2%左右为分界线,低了是通缩,高了是通胀。比如美联储的加息,就是以2%为控制目标。2月CPI仅为1%,已经有通缩的苗头,3月跌至0.7%,则证实了通缩的事实。
通缩,通常伴随着经济景气度的下行。工业品价格的下滑,意味着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最典型的工业品例子就是电池材料碳酸锂,从年初的60万一吨,一路下跌,到最近的17万元,跌幅高达70%以上。
新能源赛道本人一直比较关注,2021年的某月,和某上市公司老板有个饭局。他当时介绍了几个背景,我印象很深。一是碳酸锂成本不到10万/吨,二他们当时卖20万一吨已经很赚钱了,不好意思涨价。三,由于行业景气度高,相关公司都在争相扩充产能,预计到2022年底产能过剩。
现在看来,不幸被言中了。
个人消费品这块,汽车居首位。据乘联会的数据:3月份狭义乘用车为批发量为198.7万,同比增长9.3%;零售销量为158.7万辆,同比增长0.3%。意味着,销量几乎没有增长,但库存增加不少。
生产商的库存压力,比经销商要大的多,一旦同行降价,自己的库存砸手里,对资金密集型的汽车行业来说,杀伤力巨大。因为太卷,所以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抛货。通常PPI比CPI更加敏感,居民端刚有一点通缩的苗头,工业端就已经通缩了。
东风系汽车前阵大降价,雪铁龙C6最高降价9万元,效果显著,3月销量超过去8个月之和。其它燃油车厂家要不要跟?新能源车要不要降价?潜在买家一看跌价了,会不会因此而观望?等等,这就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光伏、新能源等行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优势产业,更是我们布局“弯道超车”的重要抓手。新能源革命,产品输向全球,进而在碳排放取得领先优势,甚至还可能因此动摇美元霸权。
这个逻辑很清晰,问题是对手也不傻。我很久以前就提出疑问,如果欧美不跟呢?你的优势产业就化解于无形。中国另一个领先的行业是5G,美国不能不玩,所以就来卡脖子。
在俄乌战争之前,全球气候变暖,或许是大国领导的议题。如同宴席上,荤菜吃多了,上来一盘豆腐,更受欢迎。可现在欧洲局部还在打仗,水生火热之中,谁去关心气候问题?
投资行业有个说法,叫“通胀无牛市”,其逻辑是通胀的背景下,央行为了控制通胀,将会采取货币紧缩政策,进而引发包括证券在内的资产价格下跌。
好了,如果“通胀无牛市”成立的话,那么反过来,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通缩有牛市”?至少当下,央妈不太可能收紧流动性,或许还有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此前笔者预判今年会有两次降准,降息可能性不大。
如果下半年欧美经济衰退,中国的出口将雪上加霜,美联储都有可能降息,中国未必不可能。
股市,是今年较为确定的有机会的场所。数字方向,一大批垃圾股靠着小作文、讲故事,已经飞上了天。两市成交量连续过万亿,这就是货币充足的表现。
中产股民,要好好把握市场的机会。富豪是印股票的,不用炒,穷人则没钱炒。只有中产阶级和职业投资者在里面博弈,高位票,最近同样很卷。
选股是第一生产力,基本上抓住了炒股的要害。昨天我们的某游戏标的涨停,某次新半导体一度接近20CM。这两天我开始提示风险,建议大家回避高位票,同时进行低位吸纳。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相信我们千里挑一的VIP组合,能经得住市场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