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mw690/003fFy4qzy6WfISBA0Z45&690
抚远,原名“伊力嘎”,赫哲语的意思是“金色的鱼滩”,由于是多民族聚居之处,尤其是受中国最少的民族之一的赫哲族的影响,抚远人从衣食住行无处不和鱼紧密相连。
http://s1/mw690/003fFy4qzy6WfK8HpJu90&690
http://s16/mw690/003fFy4qzy6WfJZjXcP5f&690
http://s6/mw690/003fFy4qzy6WfKeAkTz85&690
赫哲族,这个中国东北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也是现存的唯一的渔猎民族。聪明的赫哲人还用鱼皮做成衣裤、鞋子,还有绑腿、披肩、围裙、腰带、帽子、手套等,他们用的皮料都是取自几十斤上百斤的大鱼,鱼皮不仅轻便保暖,还耐磨防水。
鱼皮画是赫哲人特有的艺术品,鱼皮因其有天然的鱼鳞花纹,画面色彩斑澜,浑然天成,风格古朴,粗犷,而且有立体感和动感,是任何其它美术材料不可取代的,而且几十年不会变质,是艺术收藏的珍品。鱼皮画的内容展示了赫哲人的审美追求与信仰崇尚,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http://s7/mw690/003fFy4qzy6WfMe21xQc6&690
http://s5/mw690/003fFy4qzy6WfMl9vDKe4&690
http://s7/mw690/003fFy4qzy6WfMXd6m276&690
抚远是“中国鲟鳇鱼之乡”、“中国大马哈鱼之乡”,盛产鲟鱼、鳇鱼、大马哈鱼。鲟鱼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最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素有"水中熊猫"和"水中活化石"之称。鳇鱼,学名为达氏鳇,是鲟鱼的一种,主产于黑龙江水域,身躯庞大,一般体重50~100公斤,大者可达1000公斤,以其寿命长,身体大,食量多,力量强而著称,有淡水鱼王的美称,现仅存于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江——黑龙江之中。
大马哈鱼是鲑鱼的一种,肉色粉红,肉质鲜美,鱼卵更是因营养丰富而堪称饮食佳品。我们都知道它们是:"海里生,江里死",出生在江河淡水中,却在太平洋的海水中长大。大马哈鱼的鱼子和幼苗只能在淡水中生存,在海洋里生活了3~5年后(通常4龄达性成熟)才在夏季或秋季成群结队进入黑龙江作生殖洄游,因此,抚远是大马哈鱼的故乡。大马哈鱼对产卵场的条件要求很严,环境要僻静,水质澄清,水流较急,水温5~7℃,底质为砂砾地。产卵前雄鱼用尾鳍为雌鱼做成一个圆坑,称为"卧子";雌鱼产卵于卧子内,同时雄鱼射出精液,雌鱼将卵埋好。产卵后雌雄鱼一直守护在产卵场周围。它们由于经过长途而艰辛的洄游,洄游其间又不再进食,加之筑"卧子"产卵,体力消耗殆尽,产卵后7~14天即死亡,幼鱼破卵出生后以食用亲鱼肉来生存,大马哈鱼终生只繁殖一次,产卵量在4000粒以上。大马哈鱼的这种一往无前的拼博精神、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http://s2/mw690/003fFy4qzy6WfOSYrMB31&690
http://s14/mw690/003fFy4qzy6WfOXHc9T6d&690
http://s10/mw690/003fFy4qzy6WfP05Hh709&690
http://s4/mw690/003fFy4qzy6WfP5cCSD23&690
http://s1/mw690/003fFy4qzy6WfPcVGcE10&690
http://s15/mw690/003fFy4qzy6WfPx7l1kde&690
早就知道抚远盛产“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但都是哪“三花”?哪“五罗”?哪些是“十八子”?这次的抚远之行,通过参观抚远黑龙江鱼展馆和逛鱼市儿,对这些鱼有了些初步的认知。何为“三花”?“三花“者:鳌花(鳜鱼)、鳊花(长春鳊)、鲒花(鲫鱼);何为“五罗”?“五罗”者:哲罗(哲罗鲑)、法罗(三角鲂)、雅罗、胡罗、铜罗。何为"十八子"?说法不一,这个十八子应该是个概数,形容其多而已:岛子(白鱼)、七里浮子(鲟鱼,也称鳇鱼)、牛尾巴子(乌苏里鮠)、鲤拐子(鲤鱼)、草根棒子(草鱼,学名鲩鱼)、鲫瓜子(鲫鱼,学名银鲫)、鲢子(鲢鱼,学名白鲢)、嘎牙子(黄颡鱼)、鲇鱼球子(鲇鱼)、狗鱼棒子(黑斑狗鱼)、柳根子(拉氏鳗)、船丁子(蛇鮈)、斑鳟子9黑龙江鮰鱼)、青根棒子(青鱼)、黄姑子(银鲴)、红眼瞪子(赤眼鳟)、麦穗子(麦穗鱼)、山鲤子(东北鳈)、葫芦片子(黑龙江鳑鮍)、沙姑鲈子、红尾巴梢子(拟赤梢鱼)、白漂子、紫泥肚子、细鳞子、刁子...
http://s16/mw690/003fFy4qzy6WgEEZjpt0f&690
http://s7/mw690/003fFy4qzy6WgEFWuyy96&690
http://s9/mw690/003fFy4qzy6WgEGyAyY98&690
http://s5/mw690/003fFy4qzy6WgFjOrsMe4&690
http://s15/mw690/003fFy4qzy6WgEOk9mS2e&690
除了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鲟鳇鱼出自抚远外,抚远的其他鱼类资源也十分丰富,这里的淡水鱼无污染,肉质鲜美,种类和做法繁多:炒、炸、熘、爆、烹、炖、焖、煨、烧、扒、煮、汆、烩、煎、拌,无一不味美。在抚远抓吉镇,品尝了第一顿淡水鱼宴。
http://s10/mw690/003fFy4qzy6WgGO3MSZd9&690
这个咸鸭蛋,外表上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吃起来却是不同反响,它们可是平时吃鱼的鸭子生的蛋。
http://s2/mw690/003fFy4qzy6WgEMgRqhb1&690
大马哈鱼不仅肉质鲜嫩,大马哈的鱼籽比鱼肉更加珍贵,含有18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8种维生素和9种人体自身不能产生的微量元素,并含有大量的脑黄金,色泽鲜艳,晶莹剔透,在抓吉镇吃的大马哈鱼籽是直接食用的,什么调料都不加,据说,这是最正宗的吃法,用牙齿轻轻咬破,再细细品味,没有丝毫的腥味,极其鲜美。
http://s9/mw690/003fFy4qzy6WgGjJ6Aw78&690
http://s5/mw690/003fFy4qzy6WgGk2vgE74&690
http://s3/mw690/003fFy4qzy6WgGkhwSS42&690
http://s10/mw690/003fFy4qzy6WgGl017Pf9&690
http://s6/mw690/003fFy4qzy6WgGlI1GR15&690
http://s5/mw690/003fFy4qzy6WgGmdVgEa4&690
http://s10/mw690/003fFy4qzy6WgGJvkNze9&690
离开抚远前,一餐全鱼宴让我这个对鱼不怎么感冒的人,彻底的爱上了吃鱼。
http://s15/mw690/003fFy4qzy6WgGIt4aG3e&690
http://s12/mw690/003fFy4qzy6WgGLooY3db&690
赫哲族名菜刹生鱼,被誉为“天下第一菜”,在赫哲人中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刹生鱼,脆生生;
塔拉哈,香喷喷”,刹生鱼是赫哲人宴客时必不可少的菜肴,清脆爽口,回味悠长。没吃刹生鱼,就等于白来一趟抚远。
http://s1/mw690/003fFy4qzy6WgH3bQPuc0&690
http://s15/mw690/003fFy4qzy6WgH6Kfuu2e&690
这次的抚远之行,收获颇多,但对我这个对美食特别钟爱的人来说,也有点小小的遗憾,就是没有吃到炒鱼毛和烤塔拉哈。“鱼不入海不能称之为鱼,不尝炒鱼毛就不算到过赫哲家“,炒鱼毛,是把各种鲜嫩的肥鱼切成鱼丝,再加白糖等作料炒成“它斯罕”即鱼毛,放入罐子中贮藏,存在地窖里,可以随时食用,可惜没吃到。塔拉哈是赫哲语,就是烤生鱼,是鱼宴上的美味佳肴,据说味道鲜嫩,十分可口。不过在鱼市场见到了炒鱼松,多少弥补了些此行的缺憾,鱼松是赫哲族每顿饭必不可少的,把鲤鱼、草根、鲢鱼、鲶鱼等鱼去鳞去肠,洗净后加入盐和水煮熟,把鱼骨挑出,放入锅内不停翻炒,据炒鱼松的师傅说,要不断地炒2个多小时才能炒至焦黄出锅,1公斤要卖到1000元人民币左右。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抚远凭借独特的地域优势,以水兴业,以水富民,其独有的边陲文化,将会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