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希贵讲座观后感(刘志敏)

(2014-08-02 21:18:03)
标签:

教育

学校转型期的挑战与挣扎

听李希贵校长讲座有感

 2014717日下午,我终于亲眼目睹了十年前就非常仰慕的北京十一中学的李希贵校长。我是通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了解李希贵的,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是:“教育其实很简单,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付出一腔真爱,一份宽容,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如此而已。

抛砖引玉的韩延辉同学和龙海平校长依然水平很高,也作了充分的准备,发挥的也很出色,但依然没起到“抛玉引砖”的效果。

讲座前十八分钟的那个短片,记述了三位同学在十一学校一天的学习生活,从学生脸上流露出的那份纯真、自信,从课堂上学生的自由、放松,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谐,我们可以感觉的到李校长的改革、转型是被师生认可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位女同学的评价“十一中学满足了我对理想中学的全部想象”。我想不出,还有什么评价能超过这样的评价。

从李希贵今天的讲座和互动我收获了什么呢?首先我看到了他对教育的敬畏。李希贵无疑是一位教育改革家,他在十一中学做的转型、改革是从“课程”入手的,可以说是从根子上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任何改革都有一定的风险,而显然李希贵不是个冒险家,尽管他注重培训学生的冒险精神。他用了足足三年的时间,酝酿出了《行动纲要》,为改革做了充分的准备,他还组织各部门分析、预设出了160个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一一做了对策预案,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因为他坚守一个信念,在教育改革上不允许失败。这就是教育改革家对教育的敬畏。

第二就是行动,风险不能束缚改革者的手脚,三年的运思,为的是行动的脚步更加坚实。因为他相信,行动才能改变、改变才有价值,坚持才有奇迹。那么他为什么要行动呢?因为,传统的教育不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那么,我们反思一下,我们现在的教育能否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李希贵为我们每个人都找到了行动的理由。当然,行动不能模仿,只能借鉴。李希贵也坦言,十一学校不可复制,也无需复制,他并不想把学校做大、做强、规模化、集团化。因为学校教育必须多样化、个性化、本土化的。

第三个感觉就是“生为贵”,当我们决定行动后始终不要忘记我们行动的目标和方向。两千多年前,亚圣孟子就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亲”的社会理想,对国家而言,我们追求“民为贵”,对学校而言,我们信奉“生为贵”。其实教育很简单,拿出你的爱、你的宽容,关注学生的需要,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其实就是三个之,“生为贵”。

第四就是做不一样的自我。最近流行一句话,就是“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焰火”。我们要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老师也必须有个性的发展。李希贵为做不一样的自我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找到制高点,二是从教育学以外汲取营养,三是要学会放弃。其中,我对第二条从教育学以外汲取营养,有些自己的体会,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博学才能多才。尤其是理科教师要加强人文、历史、艺术修养,文科教师要加强科学修养,所有的教师都应拥有哲学头脑,这样才能真正修炼出教育智慧。当然我自己做得还很不到位。

                                          教育家班 刘志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