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越调《老子》唱词解读(3):“河图洛书”与《道德经》的关系,戏中相关唱段

(2015-10-06 07:45:13)
标签:

申小梅

老子

道德经

河图洛书

分类: 越调

 


    本文又牵涉到一个大课题。“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千百年来,人们在论及中华文化的起源和代表性文化符号时,总是离不开“河图洛书”。然而,“河图洛书”的原始形态是怎样的,经历了哪些演变与改造,为什么发生这些变化,却是众说纷纭,扑朔迷离。

    我只能百度出来对“洛书河图”的简介如下:
    河图,黑点白点排列奥秘数阵;洛书与河图不同最早只有八个由三条虚实相间的直线组成的图形,分别代表乾、坤、坎、离、兑、巽、艮和震八卦,伏羲八卦是先天八卦,后来又有周文王的后天八卦,文王还据此演绎出八八六十四卦。两种八卦的八卦方位不同。后人附会上去一套数字,应该是数字游戏。该套数字纵横斜三条线上数和皆15。《周易》和《洪范》,在哲政军伦美文学诸领域,为
中国历史文化渊源。洛书河图,产生于河洛地区,地处中原腹地,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 源一带,“居天下之中”。洛书河图文化意义,博大精深---“河”指黄河,“ 洛”指洛河,在黄河与洛河交汇的流域,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成了华夏文明源头洛书河图文化。

http://www.pop-photo.com.cn/data/attachment/forum/myspace/image/2009/10/0/0/52/5222_1761243909.jpg

 建于洛阳市王城公园内“河图洛书”造型的图片

(一)《道德经》与“河图洛书”的关系

    老子的《道德经》与“河图洛书”有什么关系?因为老子在洛阳,也费时三载,参与“河图洛书”的编制,不过被大火焚烧。能找出许多专业性极强的论文,让我摸不着头脑,不知所惜。今转载言日中先生一篇博文,这篇比较通俗易懂,题目是:

   《道德经》宇宙生成变化规律与河图、洛书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5-3-5 19:52:52)

      原文是:《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此即为宇宙万物生成变化模式,今将其与河、洛联系,明白天地万物生成变化原理。

      道生之“一”者:
      一即混沌,万物未形,太极之始。内含先天真一之气,此先天真一之气为造人造物之祖炁,能动能静,依形而现,万千幻化,均含此先天真一之气。依形物而言,如母孕着床之受精卵,内含先天真一之气,即将开天辟地,生成万物。
      此即紫阳真人云:“道自虚无生一炁”
      一生二者: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者,上升之清气,积清成天,升极反降;阴者,下降之浊气,积浊成地,降极又复升。气上升者为动,气下降者为静。然动静有度,至极而止。极者,太极之限也,即今谓 “范围”之义。至此,鄞鄂初具,造化之道己备,即如河图所示,生成五行矣。
      紫阳真人云:“便从一炁产阴阳” ,便是此意。
      二生三者:
      天下降之气至地(次序为初,即一),与中五之精相遇成六,生成水,此即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下极反升,地上升之气至天(次序为二),与中五之精相遇成七,生成火,此即河图“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气复降至地(次序为三),与中五之精相遇成八,生成木,此即河图“天三生木,地六成之”;地气复升至天(次序为四),与中五之精相遇成九,生成金,此即河图“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气复降至地(次序为五),与中五之精相遇成十,生成土,此即河图“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
       三生万物者:
       承上所言(二生三者),至此五行生成,鄞鄂已成,天地人三才具备。先天落入后天(在人物而言即脱胎而出矣),天地、万物之阴阳、刚柔、男女、雌雄相互作用,万物生长,变化万千。
      上述过程即如紫阳真人云:“阴阳再生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 。
      以上为河图要义,万物生成如此,天地生成如此,宇宙生成亦如此。
      
至于洛书九宫,是对后天所有形迹(包括天地万物)的方位(体)、运动变化规律(用)的总括(内容繁多太广,涉及八卦方位、天干地支、阴阳气运等等,恕不详解),这个运动变化规律的本质就是阴阳五行。而《易经》就是围绕后天洛书为中心的逆推演工具,以期达到上究天文、下穷地理、中通人事的“神人”境界。(全文完)


 

(二)越调《老子》三个唱段赏析
    

1、越调《老子》河图洛书唱段_标清 

    我在洛阳生活了53年,但对“河图洛书”了解甚少,不敢妄加解释,一怕贻笑大方,二怕把观者引入误区,只能只看不评了。

【参考唱词】

    河之图洛之书千年神鉴,隐纵横藏造化玄机万千。

    只可惜千年来世无慧眼,储深宫束高阁蛛封尘淹。

    多亏了师傅他有缘亲展,解隐幽破真谛尽开密栓。

    三年来出译文匹帛成卷,三年来写注释简片成山。

    三年来镂铭文刀笔频断,三年来耗丹朱石砚磨穿。

    三年来成就了《河图全典》,三年来完成了《洛书洪范》。

    世有则民有依天下归善,皇有循帝有守社稷泰安。

    但愿得大道行行之弥远,普染天下、惠及万民、蠲除纷争、规避凶险、

    成就华夏长长久久、物阜民丰太平年!

2、视频: 越调《老子》来到函谷关_标清

    (此段容易解释,写老子从洛阳梦幻般的来到函谷关,受到尹喜的挽留,在此写下了惊世之作《道德经》)

【参考唱词】

(老子骑着青牛上场)幕后合唱:

    河图洛书毁无遗,三年著述化赤炬。

    唯有青牛不相弃,骑着睡来睡着骑。

(老子骑着青牛来到函谷关,被镇守此关的官员尹喜发现,当老子听到来到函谷关时,有下面一段与尹喜的对话,主要对白如下)

老子:函谷关!

    东起崤岭,西至潼津。

    大山中裂,绝壁千仞。

    有路如檐,莫测险深。

    这是当年弘农独步的地方,老愚竟有一瞻哪!

尹喜:

    紫气东起,三日不绝。早知贵人驾临函谷,先生,住下吧!

(当老子提起回家时)

尹喜:你的家乡是回不去了。

老子:关令何出此言?你知我家何处?

尹喜:梅鹿成群的地方,大周天子赐名鹿邑的陈国苦县。

老子:关令说的不错!却为何又说我有家会不得呢?

尹喜:鹿邑已被强楚所灭,就连先生的草庐篱圍,也都烧为灰烬了。

(老子听后万念俱灰,从此留在函谷关,住了七个月著有五千言的《道德经》一书,将自己毕生的思想浓缩在这一篇五千字的短文中。)


3、越调《老子》“毕生放喉第一喊”唱段_标清

   (此段唱,是全剧最后一个唱段,是老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唱词比较通俗,但营造的意境也比较难懂。我也没有能力作解释。)

【高清】越调《老子》选段 申小梅 徐乐雅等-表演

【参考唱词】

    毕生放喉第一喊!惊醒了,

    千年的青松、万年的枯楝、

    沉睡的山岭、梦中的大涧,

    果然见紫气东来、漫天飘红烟!

    见紫气蒸腾起美美焕焕,见紫气浮地走袅袅姗姗。

    见紫气缠我身绵绵软软,见紫气沁我心甜甜甘甘!

    见紫气想紫葺侬近侬远?见紫气念青牛在地在天?

    为师我毕一生无欲无念,惟有儿与青牛悬我心尖。

    晚年路十七载有女相伴,犹如那霜中木又遇春天。

    青牛背赋予我毕生温暖,超浮尘避乱世半人半仙。

    儿劝我进周宫亲睹神卷,识河图辩洛书放眼大千。

    儿促我佐王政息争夷乱,举仁恕倡和谐培植善源。

    儿伴我理民风吁勤吁俭,贬贪欲薄大伪予民泰安。

    儿助我梳理尽皇经尧典,阅毕这:大千世界、世界大千、

    变幻天地、天地变幻、江山替代、替代江山、

    王权兴衰、兴衰王权、万般衍变皆自然;大道一统居高览!

    为师我髦耋之人万事皆淡,唯钟情:

    卧青牛,听玉管,偕我儿,游山川,老少无隔堪忘年!

    指望着,百年后,一抷土,一缕烟,靠儿殓,靠儿奠,

    葺儿披麻送长远,牛儿执辕送长棺;

    却不料,春早逝,花早蔫,儿早走,牛早蠲,

    宁教白发悼红颜,老眼青泪流不干!

    悲生云、云生雾、云雾漫卷,思如水、水成浪、浪涛成川。

    山鼓琴、风吹号、瀑布挂挽,惊天雷、滂沱雨、为儿洗幡!


【结语】我费了一些时间来欣赏这出戏,只能说对老子思想有所了解,但似懂非懂,并没有领会其真谛。特别是本文中又涉及到“河图洛书”这个命题,有些深奥玄乎,让我解释不清楚,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本文只能作朋友们参考。我在大学是学数学的,也绝不能作为写不好此类文章的理由。但我认为,越调《老子》一剧,本身缺乏吸引人的戏曲矛盾,又缺乏群众基础。樊粹庭先生曾说过:“我的观众就是推车的、担担的、箍漏锅的卖蒜的。下层人民、劳动人民,我就是为他们写戏的。”我想,普通人是不太爱看这出戏的。但此剧仍是戏曲题材的一个突破,也为哲学、历史学者提供了一个观摩机会,仍有它存在的理由与价值。
    最后,请欣赏越调《老子》比较新的舞台演出视频。全剧已有了电影,以后有机会也看一看。
视频: 越调《老子》

                                                              (2015年10月5日唐小宝初稿于洛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