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是中唐名将,在平息安史之乱等战事中,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唐代宗封为汾阳王,并把公主许配他的儿子郭暧为妻。因郭子仪寿诞时,公主不去拜寿,郭暧回来后怒打了公主,引出来一出戏叫《打金枝》。那次郭暧打金枝之后,唐代宗和国母非但不加罪于郭暧,反而官升三级,并给他许多权利。郭暧知恩感恩,小两口从此和和睦睦,郭暧勤奋练功,要对得起唐王与国母,报效朝廷。
谁知“苍天不随人的愿”,郭暧又接着两次打了公主,于是引起剧作家的创作灵感,编写出叫《三打金枝》的戏来。这一回比不得上一回,后来郭子仪和唐代宗先后去世,太子登基掌握了生杀大权,郭暧被斩首了,成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http://img.b5m.com/image/T1aALXByxg1RCvBVdK
豫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刘派创始人刘忠河先生,在成功创排《打金枝》之后,又经过杨兰春先生的推荐,打造了由武汉市豫剧团首演的《三打金枝》,成为他的另一部拿手好戏。他已七十多岁了,至今带团巡回演出,还经常贴演这出戏。《三打金枝》从剧本创作上讲,比不上《打金枝》的水平,但其中包含了几段抒情性极强的唱腔,如“哭了声我的老皇兄”、“手拉着我的儿”等唱段。这两个核心唱段,将在我的后两篇博文中赏析,本文请先欣赏他的三个如下唱段。
(一)豫剧《三打金枝》剧情简介
郭暧在御花园练剑,公主、东宫太子前来与郭暧对诗,对诗中,太子不满郭的自恃功傲,而郭暧不畏太子的权势,两人发生争执,越吵越怒,竟大打出手。公主上前拦阻,郭暧不慎失手打了公主,并骂了公主、太子,当然太子也不会饶他,命人带了对联,绑了郭暧进宫面君,此乃“二打金枝”也。
这时唐代宗正患重病,突厥来犯,郭子仪却也重病缠身,朝中无人挂帅,正为此事犯愁。这时太子绑郭暧进宫告御状,执意要父王处斩郭暧。唐王和国母力劝太子,并使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想出了一个办法,保了郭暧性命,命他戴罪挂帅,前去杀敌立功。
郭暧率领十万大军前往边关,大败突厥,得胜还朝,万岁下旨京城张灯结彩迎接郭暧凯旋,他却闻家中老父久病不治已命丧黄泉。而郭夫人知道唐王病重,就停丧未报,所以朝中唐王与国母、及文武群臣并不知晓噩耗。因郭暧得胜还朝,皇上大宴群臣为郭暧贺功。极度悲伤和气愤的郭暧身穿重孝冲撞了御宴,又砸毁太子銮驾“三打金枝”,这一打险些要了太子的命,太子于是煽动满朝文武参奏郭暧。
当唐代宗知道了老皇兄逝世的噩耗后,不顾病重前往汾阳王府吊丧。三杯祭酒祭奠老元戎,也向老元戎诉说自己身为一国之君的难处:处斩郭暧于心不忍,不加罪于郭暧又恐群臣不服。至此,唐代宗发出慨叹:“人难做,做人难,难难难难,难坏我一代国君唐代宗。”
郭暧前来灵堂见驾,唐代宗拉住他,推心置腹地批评他。最后,本来重病在身的唐代宗悲伤过度,追随着他的老皇兄,驾鹤西去。
中国历朝历代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登基,将郭家满门处斩。
戏中郭子仪死了,接着是唐代宗也死了,最后郭暧被杀,接连死了那么多人,应该列为悲剧吧!有人说这出戏是悲剧,但也有人说此剧并不具备悲剧的基本要素,不认为是悲剧。小宝只是个戏迷,论不了个孰是孰非,只是感觉上不像是悲剧。
且不论它是什么剧。如果说《打金枝》是一出家庭生活戏,从一个侧面讲述了安史之乱这个历史事件,也很好地诠释了家庭中父子、翁婿、夫妻等人间真情;而《三打金枝》中,“吊丧”一折还讲儿女亲家的情谊,及“训驸马”一折的翁婿情,则到了太子与郭暧之间就只有争斗了。到了他们那一代,亲情关系全抛脑后,就纯粹是宫廷政治的尔虞我诈、明战暗斗的厮杀了。
(二)刘忠河《三打金枝》三个唱段赏析
下面三段的唱词网上都有,不全的部分,我做了添加(例如第三个视频的后半部分),并且加上白口,做了重新排版。
1、豫剧《三打金枝》唱段 刘忠河演唱“军国重任谁承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