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听朱坤芳的《哭头》唱段,依然令人叫绝(上)


标签:
豫剧赵匡胤哭头朱坤芳唱段赏析 |
分类: 戏曲杂谈 |
http://pic9.997788.com/pic_auction/00/09/55/62/au9556251.jpg
第一段:豫剧 《赵匡胤哭头》 朱坤芳 “有为王酒醉桃花宫”
【参考唱词】
赵匡胤;(唱)
【评论】此段唱腔是包括京剧在内的许多剧种都有的唱段,可以找出好几个。豫剧名家唱这一段唱词多少不一,但都交代了韩龙兄妹的来历,封妹妹韩美荣为皇后,哥哥自然就是国舅了。文武大臣奏本国舅是奸佞,赵匡胤却唱出了“只要他赤心把君奉,哪管他奸不奸来忠不忠。”此语道出了他不辩忠奸,终于引出来误杀郑子明的结果。朱坤芳此段唱腔比较稳重,一板一眼都工整,都能把字立于腔中,但他的唱腔并不显得呆板,于行腔之中也很乖巧,用腔弯“修饰”声音。他的用气、吐字非常规范,“气”送的远,“字”咬的清,同时又继承了豫东红脸似唱非唱,似说非说,说唱结合的演唱功力,表现出他的唱腔既大气,又洒脱,帝王之气十足。
第二段:豫剧《赵匡胤哭头》 朱坤芳 演唱“听说一言吓煞俺”
【参考唱词】
赵匡胤;(唱)
【评论】当赵匡胤妹夫高怀德前来报告郑子明被杀后,他先是惊愕,而后又不敢信以为真。当韩龙执行命令,掂着人头上殿交差时,他才如梦初醒,经过几次证实,才不得不承认现实。朱坤芳这段唱处理的层次分明,唱出了情感,唱出了味道,把人物此时此地、悔恨交加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演唱,不仅是嗓音纯净古朴,高、中、低音转化流畅,衔接自然,而且唱得韵味醇厚,富于弹性。急缓强弱,对比鲜明,起伏通达,刚柔并济,可谓达到了较高境界,依然令人叫绝。
第三段:豫剧 《赵匡胤哭头》 朱坤芳
演唱“我哭声三御弟”
【参考唱词】
赵匡胤;
(唱)我哭啊哭了声我的三御弟,我再叫了声我的三御弟,
(欲说高行周,高怀德拔出剑,此时赵接着唱)我的高伯父。
【评论】先不说唱词啰嗦不啰嗦,单说这段戏铺垫了很多内容。从赵匡胤出生,一直到他32岁做皇帝的前半生经历。包括了《下燕京》《二下高平》及《烧柴王》等戏的内容。这段戏是核心唱段,基本属于哭段子。我原来不太喜欢哭段子,但听朱坤芳的哭段子,似乎不同于当今流行的“十三年”、“十六年”及“十九年”等哭段子,单靠演员挑拨观众的神经来制造悲情。他演唱这些哭段子,悲而不凄,感情饱满,决不是为了吸引观众而流几滴眼泪,而是让观众从哀怨中感受真情,给人一种激励的力量,让人多一些思考。
第四段:豫剧 《赵匡胤哭头》 “九龙口内我大放悲声” 朱坤芳
【参考唱词】
赵匡胤;
(唱)九龙口内王大放悲声!我哭啊哭了声我的三御弟,
【评论】这一段仍旧是哭,但重点放在“自责”上。他在演唱时,会用嗓子,更会做戏,除了擅长运用偷字、嵌字、闪板等技巧外,他的哀韵(即寒颤)唱法极为巧妙,有时看似零碎,又很流畅,刚柔相济,既浑厚朴实,又粗犷豪放,着实耐人寻味,又别具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