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派名剧《穆桂英挂帅》唱段中,可以说段段都精彩。在“接印”一场,主要唱段有两个:一个是“未开言来心如焚,尊声祖母老太君”,另一段就是紧接着的“老太君为国要尽忠,她命我挂帅去征东”了。本文欣赏其中第二个唱段。
http://bbs.lyd.com.cn/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9-11/2009112212231687683.jpg
马金凤得意弟子关美丽《穆桂英挂帅》中“接印”一场剧照
(一)马金凤“老太君为国要尽忠”唱段赏析
先看这一段唱词。马金凤舞台版与电影版唱词有不同,这里给出的是电影版唱词。
【参考唱词】
老太君为国要尽忠,她命我挂帅去征东。
穆桂英懒掌这招讨印,穆桂英懒领那大小三军。
我若是不到校场去传令,聚将钟啊,聚将钟催得我两耳轰。
穆桂英多年不听那战鼓响,穆桂英二十年不闻那号角声。
想当年,我跨马提刀威风凛凛、冲锋陷阵,
直杀得那韩昌贼丢盔弃甲、抱头鼠窜、他不敢出营。
如今安王贼子犯边境,我怎能袖手旁观不出征。
老太君她还有当年的勇,难道说我就无有了当年的威风?
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
怀抱帅印我去把衣更,到校场整军去把贼平。
【背景】前面“校场比武夺帅印”一场,写佘太君让孙辈杨文广、杨金花兄妹汴京探事,文广兄妹在校场上杀了兵部王强之子王伦,老寇准从中使劲,非但不责怪他们,反而使宋王把帅印交给了杨家。穆桂英见到帅印,开始是喜悦,继而是愤怒,狠狠地扇了文广一掌,并且给上了绑绳,准备押子赴京,请罪辞印。佘老太君坚决拦住了穆桂英,劝说应该不计前嫌,以国家大局为重。终于使穆桂英接住了帅印,此时她内心的矛盾与纠结得到缓解,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国难当头,挂帅平反,决不能再犹豫,从而振发出为国出征的凌云壮志!
【唱段赏析】这段“老太君为国要尽忠,她命我挂帅去征东”唱腔,结合戏曲中的水袖功及形体动作,做一些赏析。
从“老太君为国要尽忠”一句起腔,演员配合有力的打击乐,唱到“她命我挂帅”后,左手抓袖翻转前指,同时唱到“去征东”时,显示出五十三岁的穆桂英劲头来啦!但唱“穆桂英懒掌那招讨印,穆桂英懒领那大小三军”两句,配合翻袖、抖袖、搂袖幅度大、力度强的水袖功,好像又有些犹豫。接下来“我若是不到校场去传令”将唱腔情绪推到了高潮。特别是鼓声、号角声、战马嘶鸣声起,演员进入了紧打慢唱的【紧二八】的演唱板式,从“聚将钟催得我两耳轰”一直到“直杀得那韩昌贼丢盔弃甲抱头鼠窜他不敢出营”几句,回忆起她当年的戎马倥偬,慷慨激昂的疆场生涯,配合演员双手做跨马、提刀动作,大幅度的翻袖、搭袖、甩袖、抖袖功夫,俨然是一位昔日的威风凛凛、叱诧风云的巾帼元帅又回来了!
“老太君她还有当年的勇,难道说我就无有了当年的威风?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四句,唱得豪情满怀、斗志昂扬,把穆桂英重焕当年的英姿,下定决心挂帅出征的形象,立于舞台中央。
最后,“怀抱帅印我去把衣更”句,演员一手托起帅印,一手在上面轻轻地抚摸,并把帅印紧紧地贴在脸上,接着唱“到校场整军去把贼平”收腔句,在紧锣密鼓的【紧急风】中下场,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这一整段唱腔及表演,都能充分反映演员汲取“生角”表演的幅度、力度与气度,无论是水袖还是台步都大开大合,开合有度,最能展示“帅旦”的表演精髓与风采。
(二)马金凤及其传人演唱“接印”唱段
下面所选唱段有的长一些,包括了上述两个唱段,就不再截取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