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尤金·奥尼尔

美国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尤金·奥尼尔
|
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1888年10月16日-1953年11月27日)美国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琼斯皇》、《毛猿》、《天边外》、《悲悼》等。
1888年10月16日尤金·奥尼尔出生于纽约。一个演员家庭,父亲是爱尔兰人。奥尼尔出身于演员家庭,其父因收入所迫,一生专演《基督山伯爵》,虚耗了才华。奥尼尔少年时期随父亲到各地演出,走遍了全国的大城市。
1906年考入普林斯顿大学,一年后因犯校规即被开除。此后到各处去自谋生路。
1909年至1911年期间,奥尼尔曾至南美、非洲各地流浪,淘过金,当过水手、小职员、无业游民。1910年,他去商船上当海员,一年的海上生活给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1911年回国后在父亲的剧团里当临时演员。父亲不满意他的演出,他却不满意剧团的传统剧目。后因患病住院,疗养期间阅读了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斯特林堡等众多名家的剧作,开始习作戏剧。
1914年进入的哈佛大学“第47号戏剧研习班”,并开始创作,在乔治·贝克博士指导下,剧作水平大有提高。
|
1920年,奥尼尔的《天边外》在百老汇上演,并获普利策奖,由此奠定了他在美国戏剧界的地位。奥尼尔创作的鼎盛期(1920-1938年)不仅题材和主题丰富多样,而且形式上也从早期的以自然主义为主,发展成一种糅合着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意识流手法等现代艺术意识和技巧的新型风格。
1929年耶鲁大学授予他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居住在美国佐治亚州一个远离海岸的岛上专心写作。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46年他晚年的作品《送冰的人来了》发表,他还亲自参与了彩排。
晚年,奥尼尔患上帕金森氏症,并与妻子卡罗塔爆发矛盾。
1953年11月27日,奥尼尔逝世于波斯顿。从20世纪30年代起,奥尼尔就想构思一部包括11个剧本的连续剧,描述家庭悲剧的自传式剧本《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原本是交托给他的独家出版社兰登书屋务必于他死后二十五年才可发表,但奥尼尔逝世后,卡罗塔接手此稿交由耶鲁大学出版社立即出版。
奥尼尔经历了美国现代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 战。其作品中所描写的客观环境也都是人们在社会的牢笼里挣扎喘气,他试图以物质繁荣与精神荒原的对比催醒人们反思。
尤金·奥尼尔的创作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奥尼尔的试笔阶段,写出了一系列以大海为背景或素材的现实主义航海剧,如《渴》《雾》《画十字的地方》《东航卡迪夫》等。这些早期戏剧体现出了当时流行的情节剧的影响,人物刻画比较粗糙,作品内容深度不够,没有表现出一个优秀的剧作家的创作水平。
在奥尼尔最初的几部以海洋为主要题材的戏剧中,许多题材都是描写人与大自然的冲突,表现人与海的搏斗。这实际上是在描述人与命运的搏斗。在奥尼尔的剧作中,主人公却是无时不刻不在与海进行抗争,不论是否成功,他们都是义无反顾的勇往直前。剧中主人公如同古希腊悲剧模式,无论怎样拼死抗争,却始终摆脱不了受大海捉弄的命运,最终成为大海的牺牲品。但这种与命运大无畏的斗争的品质,这种悲壮的崇高感便是奥尼尔早期悲剧力图所体现出来的。
在19世纪20到30年代也就是他创作的中期,奥尼尔的创作逐渐成熟起来,他开始发挥出了一个天才剧作家的创造力,创作出了诸如《天边外》《安娜·克里斯蒂》《榆树下的欲望》《悲悼》等一系列伟大的写实主义作品,这些作品在人物、刻画、情节设置、戏剧冲突、主题反映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天边外》和《安娜·克里斯蒂》先后获得美国普利策奖。
奥尼尔第一次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品《天边外》集中了他中前期戏剧作品的主题思想,即梦想对人的重要性,亲人之间的或激烈或暗涌的冲突,追求理想的诗人和追名逐利的商人之间对立价值观的矛盾,人面临不可知的命运时的被动,以及大海所象征变化无常却干净纯洁与陆地所象征的安稳踏实却浑浊混乱之间的对比等等。奥尼尔在这出戏里想要说明人们都希望获得自由和幸福,有个美好的前途,但是却往往事与愿违,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难以实现。作品中的这些主题思想是奥尼尔结合社会背景和他的人生经历的自然流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美国经济战时的繁荣都对奥尼尔的创作思想产生了影响,他曾写过一首抨击资本主义的诗,题名为《谋杀兄
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奥尼尔着手于戏剧实验的时期,由此创作出了《毛猿》《琼斯皇》《大神布朗》《奇异的插曲》《拉萨路笑了》《无穷的岁月》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等不同风格的现代主义戏剧作品,其中《奇异的插曲》第三次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奖,
奥尼尔创作的后期(1939-1953年)也是其创作风格返璞归真的时期。较之中期,他的写实的倾向明显强化了,但不是对早期的简单重复,而是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融为一体,在非常生活化的场面和言行中,蕴含着深沉的悲剧性冲突。如使他第4次获得普利策奖的自传性作品《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1941年),描写泰伦一家4个成员从早到晚的日常生活,他们抱怨、挖苦、争吵、倾诉又和解,似乎没有多少戏剧性,但其内蕴的张力使观众会产生一种紧张的窒息感,因为庸俗的生活对人性中美好东西的腐蚀力,在这里被自然平易而又惊心动魄地表现出来了。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庭的不幸遭遇为素材,毫不留情地把自己家里的痛苦、最不可告人的真情实事公诸于众。在他的笔下,父亲吝啬,母亲吸毒,哥哥是酒鬼,自己患肺病,心爱的儿子早死等等家里的丑事和不幸,都在剧中表露出来,表现了惊人的大胆与坦荡。
作为曾是表现主义戏剧家的尤金·奥尼尔,在他的许多剧中都大量运用了意识流手法来刻画人物内心的活动,通过剧中人物的意识流,表现隐藏于人物内心深处的变态的潜意识。《琼斯皇》和《奇异的插曲》是典型的使用意识流手法刻画人物灵魂的中期剧作。《琼斯皇》一剧共八场,其中有六场就是用意识流构成。晚期剧作虽然表面上是现实主义的大剧,但中期表现主义戏剧中通过人物内心独白来挖掘其潜意识的手法,没有被抛弃,反而更显得娴熟。
尤金·奥尼尔,在他创作的晚期,又给全世界读者带来了五部现实主义戏剧。但是由于他在中期创作阶段借用了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等一系列欧洲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在这一阶段,不可避免的也受到了他在中期使用过的现代主义的影响。中期剧作中所要表达的现代主义者所着力描写的精神危机主题,在这一阶段更加强化,通过更为成熟隐含的笔法描绘了现代人的信仰危机以及人与外部世界关系和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
奥尼尔对美国戏剧的发展有划时代的影响。在19世纪,美国戏剧远远不能同美国小说和诗歌相提并论。直到1916年普罗文斯敦剧社上演奥尼尔的独幕剧《东航加迪夫》以后,美国戏剧才逐步取得了不比小说和诗歌逊色的成绩,并赢得了国际性的声誉。他首次把现实主义乃至自然主义的传统手法运用于美国戏剧的创作中,把戏剧从19世纪华而不实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之在现实生活中扎根、成长。
1973年11月27日,美国邮政发行了一套一枚的“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逝世20周年”纪念邮票。见第二页右上角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