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作家、批评家、翻译家科·伊·楚科夫斯基

苏联作家、批评家、翻译家科·伊·楚科夫斯基
|
科尔涅伊·伊凡诺维奇·楚科夫斯基(Корней·Иванович·Чуковский1882~1969),苏联作家、批评家、翻译家,1882年3月31日生于圣彼得堡,原名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科尔涅伊楚科夫。他是来自乌克兰波尔塔瓦河流域的农家女凯瑟琳·奥西波夫娜·科尔涅伊楚科娃和贵族子弟索洛莫洛维奇·列文森的私生子。1885年楚科夫斯基和母亲一起移居敖德萨,虽然列文森有时会接济他们,楚科夫斯基的童年仍然在贫困中度过。他曾在敖德萨语法学校就读,但不久因出身低微被逐出语法学校,后来通过函授获得了高中和大学文凭。
童年家境贫寒。靠自学成名。1905年末创办《信号》讽刺周刊,出版数期后即被取缔。后来参加《田地》、《俄罗斯思想》等自由派刊物的工作。由于受革命影响,十月革命前的著作有《从契诃夫至今日》(1908)、《批评的故事》(1911)、《面孔与假面具》(1914)、《当代作家论》(1914)等。
他的《蟑螂怪兽》、《鳄鱼》、《电话》等儿童文学作品为几代俄国儿童熟知,研究者们常将其与美国的苏斯博士相提并论。他还曾将《杜立德医生》的故事改编成俄语诗歌,还把《鹅妈妈童谣》中的很大一部分翻译成俄语。
1901年,他开始用楚科夫斯基的笔名在《敖德萨报》杂志上发表作品,不久,他爱上了玛丽·哥德菲尔德,尽管女方家人反对,他们还是在1903年结婚了。婚后不久,他作为《敖德萨报》的记者驻英国伦敦。虽然不久,楚科夫斯基因生活费用紧张,让已经怀孕的妻子回到敖德萨和母亲居住,自己仍留在伦敦用大量时间自学英语,研究英美文学,阅读了狄更斯和萨克雷等人的作品。1904年底,楚科夫斯基自己也被生活所困,回到敖德萨。
回国之后的楚科夫斯基曾应勃留索夫的邀请参加过《天秤》杂志工作。在1905年革命中,他亲眼目睹了波将金号的起义,两次参观了这一战舰,还帮水兵传递过信件。不久,他创办了讽刺周刊《信号》,亚历山大·库普林、索洛古勃和塔菲均在上面发表过文章。《信号》出版四期后,楚科夫斯基因“攻击当局”被捕。凭借律师的成功辩护,楚科夫斯基不久后就获释。1906年,楚科夫斯基前往芬兰城镇库卡拉居住,后来参与《田地》、《俄罗斯思想》等自由派刊物的编辑工作。这一段时间,他翻译了沃尔特·惠特曼的诗歌,并通过文学评论分析未来主义等文学倾向,介绍了当时的一些新锐作家,这让他和亚历山大·勃洛克与马雅可夫斯基成了朋友。楚科夫斯基在十月革命前的著作还有《从契诃夫至今日》和《批评的故事》等。他对作家的写照尖锐、激越,有时甚至带有主观、离奇的成分。1916年应高尔基的邀请,主持“帆”出版社的儿童文学部的工作,写有诗体童话《鳄鱼》(1916)。
|
1952年楚科夫斯基发表了《涅克拉索夫的艺术技巧》,此书再版多次,并获得了1962年的列宁奖金。楚科夫斯基对被批判的作家报以同情。按照他在日记中写的,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帮助了一些被迫害的作家,比如阿赫玛托娃、左琴科、和索尔仁尼琴,他也是唯一公开祝贺帕斯捷尔纳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他晚年写有回忆录《回忆片断》(1959)、《同时代人》(1962)等作品,生动地再现了列宾、柯罗连科、安德列耶夫、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等作家、艺术家的形象。1962年他获得了牛津大学荣誉博士的称号。1966年2月,楚科夫斯基和帕乌斯托夫斯基等人在内的25位苏联科学家与艺术家给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三大写信,反对重新赞颂斯大林的思潮。他的女儿利季娅·楚科夫斯卡娅(1907-1996)曾长期担任阿赫玛托娃的秘书,也是一位杰出的作家。
1901年开始发表作品。1903至1904年居住英国,研究英美文学。回国后应勃留索夫邀请参加《天秤》杂志工作。由于受革命影响,1905年末创办《信号》讽刺周刊,出版数期后即被取缔。后来参加《田地》、《俄罗斯思想》等自由派刊物的工作。十月革命前的著作有《从契诃夫至今日》(1908)、《批评的故事》(1911)、《面孔与假面具》(1914)、《当代作家论》(1914)等。他对作家的写照尖、激越,有时甚至带有主观、离奇的成分(包括他对高尔基的述评)。1916年应高尔基的邀请,主持“帆”出版社儿童文学部的工作;十月革命后参加世界文学出版社的工作。此后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写有诗体童话《鳄鱼》(1916)、《苍蝇的婚礼》(1924)等,以游戏的形式(谜语、笑话等)帮助儿童了解人类的美好品德。
1982年3月31日,前苏联邮政发行了一套一枚的“苏联作家、批评家、翻译家科尔涅伊·伊凡诺维奇·楚科夫斯基诞生100周年”纪念邮票。见第三页右上角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