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查德·斯特劳斯和他创造的歌剧《玫瑰骑士》

(2019-01-14 11:00:50)

理查德·斯特劳斯和他创造的歌剧《玫瑰骑士》

 

理查德·斯特劳斯和他创造的歌剧《玫瑰骑士》

歌剧《玫瑰骑士》宣传广告

歌剧《玫瑰骑士》剧情讲述的是一段发生在19世纪维也纳的爱情故事。元帅夫人趁元帅外出打猎的夜晚与一位贵族在家中幽会,次日清晨,夫人的表兄突然造访,为掩盖恋情,元帅夫人让情人男扮女装,却阴差阳错地被表兄选定为替自己送达求婚信物的使者。可命运弄人,在送达代表着求爱之意的银制玫瑰时,年轻的富家女却看中了这位作为信使的贵族,两人一见钟情。最终,美人迟暮的元帅夫人退出了这场争夺的爱情。在当时的贵族社会中,表达爱情的象征就是一枝银制的玫瑰,而传递这枝爱情信物的人则被称为“玫瑰骑士”。

这个剧情并不伟大,所描写的爱情也不崇高,但是剧情背后与当时的时代有关。当时的贵族认识到过去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而对于未来既向往又恐惧,剧情所表达的其实是对于一个时代逝去的忧心。乐评人刘雪枫说。

这部歌剧最成功的地方在于音乐。由于作曲家理查德·斯特劳斯本人对于女高音这种形式的偏爱,《玫瑰骑士》中的男主角也由一位女高音演员扮演,这也成为了这部歌剧日后被人津津乐道的亮点之一。乐评人陈立也认同其中女高音的特殊之处,这部歌剧对于女高音的要求非常高,人物是整体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歌剧是以音乐为主导的,精彩的部分也是整体音乐而不是某一个人的演唱。

 三幕歌剧《玫瑰骑士》是德国著名浪漫主义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909年,其文学本由奥地利作家、诗人霍夫曼斯塔尔特意为此创作。1911126日在德累斯顿宫廷剧院首演。

理查德·斯特劳斯和他创造的歌剧《玫瑰骑士》
歌剧《玫瑰骑士》剧照

这部歌剧是理查·施特劳斯最出名也是最好看的作品,讲述的是一段18世纪维也纳贵族之间发生的爱情故事。它将当时的浪漫主义与激情的怀旧气氛结合得天衣无缝,剧中元帅夫人、奥克塔文、苏菲三位主角的爱情细腻而又真实。更有人认为《玫瑰骑士》是现代版《费加罗的婚礼》。整部歌剧以精致奥妙的手法表现出气氛感与色彩感,洋溢着维也纳圆舞曲的气氛,被称作是歌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必须承认,歌剧《玫瑰骑士》是伟大的剧作家霍夫曼斯塔尔和伟大的音乐家理查·施特劳斯共同创作的作品。也就是说,该剧一个重要特点是戏剧文本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它被视为歌剧史上音乐与脚本的黄金组合。以霍夫曼斯塔尔作为天才诗人的才华与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洞见力,《玫瑰骑士》的剧本,即使没有音乐,也富有充分的吸引力。他成功地创造出一种戏剧语言,让剧中每个人物使用的德语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体现了18世纪维也纳社会各民族纷繁汇集的历史风貌。戏剧节奏非常紧凑、环环相扣、不容间隙。在有些段落,歌剧演员在完成唱段的同时还要兼顾大量的戏剧表演。

而很多歌剧的剧词,如果缺少了作曲家们的音乐,就像失去翅翼的鸟儿一样,再难振翅飞翔。英国18世纪著名的随笔作家约瑟夫·艾迪生当年在《旁观者》上撰文讥讽:一条至今为人信守的规则是:只有毫无意义的胡言乱语才适合配上音乐。

理查德·斯特劳斯和他创造的歌剧《玫瑰骑士》

歌剧《玫瑰骑士》剧照

而法国音乐史家雷翁·吉沙尔在他的《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与文学》一书中宣称:把歌剧或喜歌剧的脚本说成某种文学体裁显然勉强;把歌剧剧作者作为诗人来评论也有些不真实。有的歌剧脚本作者为作曲家所指使,在创作过程中随着作曲家的心愿无休止地修改,哀叹自己从事的是奴隶性的文字工作。霍夫曼斯塔尔大大提升了脚本作者这一行业。例如,剧末三位女演员的优美三重唱极富音乐表现力,就是台词文本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歌剧中还有很多被奉为经典的优美唱段:你以前怎样,你如今怎样唱段:第一幕中,女高音饰演的元帅夫人与次女高音饰演的奥克塔文彼此交换对爱情的观点并互诉衷肠,既展现了二人的唱腔相辅相成,又展现了理查·施特劳斯引以为傲的精妙配器技巧;

我内心严阵以待唱段:这段小夜曲大致表达了一位因担心在爱情中受伤而让自己内心严阵以待的人最终在真爱中打开心扉的情节,该唱段由一位纯粹的配角、在剧中仅亮相一次的意大利歌手唱出一段著名咏叹调,这样的处理在歌剧作品中并不常见,似乎经典唱段更多都是主角的专利;

我三生有幸唱段:第二幕中,伴随着合唱团的演唱,乐队奏响宽广磅礴而又华贵雍容的玫瑰骑士主题,一身银色装扮的奥克塔文带着银玫瑰闪亮而至,这几乎是全剧最震撼人心的场面。双簧管吹奏出引子,之后奥克塔文以细腻的音色开启了这段精彩的音乐对话,理查·施特劳斯令木管声部与两位主角之间进行了颇具想象力的和声对应,圆号对苏菲的旋律进行了重复并与双簧管起到对照效果;

理查德·斯特劳斯和他创造的歌剧《玫瑰骑士》

AUS6901SH

1969.5.23】“奥地利国家歌剧院建成100周年,歌剧剧目表演”小版张88-6《理查德·斯特劳斯歌剧:玫瑰骑士》

 没有我,没有我,你日日在思虑唱段:戏剧气氛变得诙谐,而恰如其时响起的音乐便是著名的玫瑰骑士圆舞曲,对单簧管引领的奥克斯唱段的旋律和独奏小提琴引领的安妮娜唱段的旋律,这样的配对儿和其差异所产生的戏剧感几乎是任何语言或表演都难以替代的;

告诉我,这是梦还是真的唱段:第三幕中,奥克塔文与苏菲的对白,与歌剧华丽、灿烂的开头反差强烈,但这恰恰印衬出了主角从一开始游戏人生到最后归于真爱的转变

该剧的另一个特点是喜剧色彩。作曲家施特劳斯与剧作家霍夫曼施塔尔在合作完成了残酷阴郁的歌剧题材《莎乐美》《埃莱克特拉》之后,他们希望在《玫瑰骑士》里营造出莫扎特喜歌剧般的轻松质感。剧中的奥克塔文像是《费加罗的婚礼》里的凯鲁比诺,元帅夫人则像是伯爵夫人,还有许多角色则受到了莫里哀喜剧以及意大利假面喜剧的影响,但同时,他又巧妙地将元帅夫人对于时光流逝爱情无常的哀怨感伤穿插其中, 使得《玫瑰骑士》喜而不闹。

理查·施特劳斯作为德奥浪漫派最后一位重要的大师,他创作的《玫瑰骑士》无疑是德语歌剧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量级作品。这部作品打破了由理查·瓦格纳已经固化了的德国歌剧形象,区别于瓦格纳取材自北欧神话、日耳曼与凯尔特的民间传说而诞生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尼伯龙根的指环》等作品,也有别于这些作品中饱含的凝重、丰厚与煽动性,《玫瑰骑士》所展现的灵动、善变与犀利的情感让我们体悟到了德语歌剧在叙事题材、传统声乐技巧、艺术美学以及戏剧表演等方面的另一种魅力。

1969年5月19日是奥地利国家歌剧院建成100周年,奥地利邮政发行了一套八枚的“奥地利歌剧院成立百年《卡门》、《天鹅湖》等剧目表演小版张”纪念邮票。其中第六枚是理查德斯特劳斯创作的歌剧《玫瑰骑士》,见第四页左上角所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