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莎士比亚戏剧《驯悍记》

威廉·莎士比亚戏剧《驯悍记》
《驯悍记》是英国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剧本。《驯悍记》讲述了富家女凯瑟丽娜接受彼特鲁乔的改造,凯瑟丽娜的服从是为了躲避彼特鲁乔的折磨,彼特鲁乔成功地让凯瑟琳娜成为一位“失去自我”的温柔妻子的故事。
在该剧本中,以凯瑟琳娜为代表的女性们,笼罩在以男性统治和权威的绝对控制下,对自我个性的追求和社会现实的理想化,使得女性在夹缝中难以生存,不得不上演一出震撼人心的悲剧。《驯悍记》探讨了女主人公凯瑟琳娜从“悍女”到“贤妻”,从“语”到“失语”这一转型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及其“失语”成因。
![]() |
因此,父母们不惜花费高昂的学费送女儿去学习舞蹈、交际礼节、精美的针线活,以及厨艺和家务等技能。女人为了突出细长的腰身,将木片、鲸骨或者金属制成的撑架紧紧地绑缚在自己的身上。由于撑架的束缚,许多女人在交际场合呼吸急促,脸部发红,这些“娇嗔嫩喘”的状态,正是刺激男人的因素。丈夫是妻子要绝对服从的主人,女性作为“第二性”或“他者”,被排斥在男性中心社会之外。男人们在外喝酒狂欢,追逐名利和女人,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社交时尚。女人却只能“嫁鸡随鸡,夫唱妇随”,不允许有点“出格”、“出轨”。
《驯悍记》取材于古代苏格兰民谣《一张马皮裹悍妻》,继承了宣扬大男子主义的历史背景及驯悍文学传统,“男尊女卑”的历史现实,使作者不自觉地从男性视角维护自己的话语权。莎士比亚对残暴虐待女性的故事进行了大改动,嬉笑怒骂取代了极端场面。
《驯悍记》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喜剧作品,其用滑稽、诙谐、荒诞的文学语言对文艺复兴时期两对男女的婚恋关系进行生动、形象的表现,并以此为基础对当时英国社会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揭示和讽刺,使该部戏剧作品具有极为典型的写实主义艺术特征。同时,在《驯悍记》进行创作活动过程中,莎士比亚还灵活地运用了诗歌的创作手法、艺术表达方式,使该剧作在对现实英国进行反映的同时还具有显著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塞拉里昂邮政1989年5月30日发行的莎翁剧作小全张(第一组)8枚全其中8-6《驯悍记》、在彼得鲁乔乡间住宅的厅堂内的场景,见第一页左上角所示;
塞拉里昂邮政同日发行的小全张(第二组)8枚全。附票斯特拉福镇莎士比亚出生地与其中8-5《驯悍记》中彼得鲁乔和新婚妻子,见第二页右上角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