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小画派画家扬 • 斯丁

荷兰小画派画家扬·斯丁
作者:卡菜尔·迪加丁(约1622-1678) |
1656-1660年扬·斯丁随岳父移居海牙,在海牙时扬·斯丁去过德尔夫特小镇,据说迷上了那里的啤酒和维米尔的作品。
扬·斯丁的画无论在素描还是色彩,都显示出画家熟练的造型艺术技巧,尤以色彩和笔触,均凝练、浑厚、沉稳,有的风俗场面,造型类似勃鲁盖尔的朴实无华,有的热情响亮,更重要的是画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与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密切相关。
1670年画家44岁时重返莱登居住,在那里不能靠画笔谋生,他开了一个小酒馆,他很喜欢这个副业,因为经营的酒店给了他一个观
察人们喝酒狂欢的机会,给他增加了喜剧人物形象的储存。他的风俗画之所以让人感到亲切,正是画家亲身经历所致,他将自己真诚的感受传达给了观赏者。
有三个方面影响了他的审美取向:一个是来自乌德勒支莱茵河上游的哥德风格的影响;再一个就是来自哈勒姆的奥斯塔德的影响;第三就是他的性格和个性:扬·斯丁是一个非常活泼、乐观、好动并懂得幽默的人这一点使他的人格魅力和他的画一样有名。
这时期重要的风俗画家有扬·斯丁和阿德里安·勃鲁威尔、阿德里安·凡·奥斯塔德等人,他们也属于荷兰小画派。却主要面向下层人民的生活,有许多农民风俗画传世。
扬·斯丁作品很多,共800多幅油画,其中一部分选取了宗教与神话题材,但大部分是风俗画。早期作品多为室外景色,描绘了一些诙谐的人物,热闹的场面;后期作品多为农民风俗画,1668年创作的《快乐家庭》是其代表作。画面上不同年龄的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尽情嬉笑,并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充满了真诚的 喜悦,构成十分活跃而热烈的场面。其他如《圣尼古拉节》、《病妇》也是传世名作。1670年以后的晚期作品体现了细腻平整的画风,在一些高贵典雅的形象中,流露出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宫廷艺术的影响。在以上三位画家的作品中包容了较多社会内容,如医生诊治病人、乡村教师上课以及令人同情的流浪汉,还揭露了酗酒、打架、赌 博这些丑恶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下层人民生活困顿苦闷的状况。但这种描写似乎只针对现象本身,并不揭示社会原因,因此不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