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伦勃朗作品:《浪子回头》

(2013-04-18 06:22:52)

《浪子回头》作者:(荷兰)伦勃朗   创作年代:1669

油彩画布【规格】262× 205 cm

收藏地:俄罗斯 圣彼得堡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伦勃朗作品:《浪子回头》
《浪子回头》作者:(荷兰)伦勃朗  创作年代:1669  油彩画布【规格】262×205 cm

收藏地:俄罗斯 圣彼得堡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伦勃朗作品:《浪子回头》
Su3956-39621970.12.25

“苏联博物馆馆藏欧洲绘画()77-4《伦勃朗:浪子回头》

浪子的比喻是《圣经》中出现的一段文字,十七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以这段文字为蓝本创作了一幅题为《浪子回家》的油画作品。画面表现的是老人的小儿子,索求家产,远走他乡,放浪形骸,迷途知返,最终回到家中,父子相遇的一刻。伦勃朗以世俗的场景演绎了神述的比喻。

以世俗生活体现圣经文本四分之三,这是伦勃朗独特的艺术情怀,出于他笔下的圣经题材作品往往是一幅世俗化的生活观照,而出于他笔下的世俗画面往往又是一幅圣事化的隐秘事件。个体的认信之道与集体的教化之理保持双向的维度,翻开西方艺术史,这是一条清晰的脉络,艺术家在此错综复杂的脉络之中留下了自己认证的指纹。

伦勃朗的这幅《浪子回家》以一个大家门户的前厅为背景,画中的老人已是风烛残年,疲弱的视力已不能帮助他更好地辨认面前的情景,他伸出双手接受失而复得的儿子,那双颤动的手在儿子的背上抚摸着,生命的源流在那儿奔涌着。

衣衫褴褛的浪子身上留下了流浪的印记:他挥霍尽了向父亲索要的资材,时逢歉年,受雇为人放猪,食不果腹,饲料充饥尚求之不得,遂念及家中无尽的好处,回家跪在老人的面前,说道: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作你的儿子。(路加福音1521)源远流长的微波细水汇入生命的活体,一脉相承的最初时日又回到身边。

伤感的焦点胜过选择喜出望外的瞬间,虽然接下来似乎可以耳闻目睹老人的吩咐和高兴的场面: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的指头上,把鞋子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路加福音152223)但是,眼前我们只能从背景中辨认出四位坐立不一冷漠旁观的其他人物,根据圣经上的文字,人们认定前面的一位肯定是老人的大儿子,双手交叉胸前,面色犹疑,态度暧昧不明。其他三位人物的身份,人们各有猜测,定论不一。坐下的一位应该是一位管家,后面的两位是雇佣的仆人,近乎无动于衷的神情寓意复杂的心情难以揣度,但那木讷的表情影射困惑的心理却暗示我们事情还没有结束,大儿子对老人说:我服事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路加福音1529-30)

艺术从而敞开生活的观点,不作为生活的道理,而是作为生活的启示,走过形式、主题、生命的空洞进入另一维空间。

伦勃朗依据圣经文本创作的这幅作品,与他一系列这类的创作没有根本的不同,既有主题文本,也不完全是被动地摄取,既有艺术家的心情写照,但也不完全是艺术家人生的告白或是经历的觉悟。画面本身包含游走的艰辛,回家的安慰,接纳的胸怀,利益相关的言论,麻木冷漠的旁观。

伦勃朗似乎从圣经文本中抓住了忏悔的意象,并以他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出来。耶稣在讲述这段经文之前有言在先:上帝的使者为之欢喜的是一个罪人的悔改。这也正是经上以老人之口回答大儿子的责问: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加福音1531-32)

伦勃朗与1631年前后从故乡莱顿移居到繁华的都市阿姆斯特丹,适逢得意,随后时运多舛,家道中衰,晚年凄凉。伦勃朗一生留下了一百多幅自画像,画家以自己的面像和内心揣摩人类按上帝的形象塑身造体。《浪子回家》作于1669年,原作由凯瑟琳大帝1766年购得,现存于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这是画家最后的创作,在此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伦勃朗已经没有了定件委托人,就在创作这幅作品的前一年,1668年,他唯一的儿子在成年之际过早的离开了人世,凝聚的光源终于被黑暗彻底吞噬,拖长的阴影作为曾经被照耀过的记录继续蔓延。

拱型门柱托起沉重窒息的后壁让出金色衬红的亮丽前景,不知从哪条路上回转身来的泥土带着生命原始的印记,不知以怎样无颜以对的心情安慰黄昏垂暮的时辰,恪遵守望的人儿组成身后隐匿的视线,同根同体的兄弟结成前台的路人,或许温暖的色调可以舒缓卑微崩溃的神经,阳光织体的射线可以修补千疮百孔的伤痕。懂得忏悔的人才会知道这不是艺术家的此岸感慨,这是艺术家的生命祈求;懂得祈求的人才会知道这不是艺术家的彼岸企盼,这只是艺术家的最后祷词。

19701225,前苏联发行了一套七枚+小型张一枚的“苏联博物馆馆藏欧洲名画(一)”绘画邮票,其中第四枚选用了收藏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伦勃朗名画《浪子回家》,见第一页原画与第二页右上角同题材绘画邮票图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