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雕刻—佛罗伦萨圣罗伦佐教堂图书馆阶梯》
作者:(意)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
创作年代:1523-1559年
 《教堂雕刻——佛罗伦萨圣罗伦佐教堂图书馆阶梯》作者: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
创作年代:1523-1559年
|
 Su4432-4437【1975.2.27】“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诞生500周年”6全6-5《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教堂雕刻——佛罗伦萨圣罗伦佐教堂图书馆阶梯》
|
佛罗伦萨是一座充满文化和艺术气息的城市,是欧洲文艺复兴最主要的发源地。1861年意大利统一后就定都于此,它是当时意大利政治、文化中心,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化中心。它有着欧洲最古老、最著名的图书馆。
米开朗琪罗•博那罗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伟大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在他的雕刻和绘画中,充满着激越的热情,强大的力量和夸张的动态。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专搞建筑。他的作品雄壮宏伟,他倾向于把建筑当雕刻看待,喜好雄伟的巨柱式,多用圆雕作装饰,强调的是体积感,不严格地遵守建筑的结构逻辑。代表作品: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美狄奇
代表作品: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美狄奇
家庙、劳仑齐阿纳图书馆、罗马卡比多山市政广场
家庙、劳仑齐阿纳图书馆、意大利佛罗伦萨圣罗伦佐教堂图书馆阶梯。
意大利佛罗伦萨圣罗伦佐图书馆最初作为改建圣洛伦佐教堂的增设部分,以后几十年里,因经营费等原因不断地修改,一直到1555年时米开朗琪罗还在为该图书馆设计楼梯。
罗伦佐殿下在米开朗琪罗的心目中一直占据着一个神圣的地位,连同那些梅迪契王宫里的书房、雕像和柏拉图学院的著名学者,共同构成一个象征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文化摇篮。
米开朗琪罗设计时也不免带着一种虔诚信徒的心情,把罗伦佐图书馆建成一个长方形大厅,这是传统基督教堂的模式。
每位前来阅读者都会不由想起面朝东对着祭坛作弥撒的情景,手中捧着的书也似乎成了圣经。
图书馆里两边长墙上的装饰花纹都是有规律对称的,由壁柱分隔成同样大小的面积,上下都形成整齐的窗格。
天顶则形成三个纵向长列,然后横向分割成各自独立的花纹方格。这种形式很像西斯廷小教堂天顶壁画的分割。
图书馆的纵向空间里形成一个无形的中轴线,严格地区分着整齐划一的各自独立空间,构成了严谨的比例尺寸、和谐的对称之美和庄重的堂皇气派。
图书馆的纵向空间里形成一个无形的中轴线,严格地区分着整齐划一的各自独立空间,构成了严谨的比例尺寸、和谐的对称之美和庄重的堂皇气派。
这种建筑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相似于梅迪契王宫,显然这是米开朗琪罗构思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当时的建筑师面对的建筑模式大致有两种:哥特式建筑体系和复兴的古代建筑。哥特式建筑拥有尖端耸立的怪异、尖弓形穹窿的变化、窗户与支柱相互结构的奇妙,还有“火舌式”的细巧繁琐的装饰,这些给米开朗琪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过按照他的审美爱好,仍然喜欢古罗马建筑的宁静、雄壮和高雅的风格,这与他的雕刻、绘画有着共同之处。
1975年2月27日,前苏联发行了一组6枚×2+小型张1枚的“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诞生500周年”的纪念绘画邮票,其中第五枚就是《教堂雕刻——佛罗伦萨圣罗伦佐教堂图书馆阶梯》,见第一页上部原图与第二页右上角同题材邮票图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