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 • 博那罗蒂作品:《大卫像》
《大卫雕像》作者:(意)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
创作年代:1501年-1504年
收藏地: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
创作年代:1501年-1504年 云石雕像 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 |
|
|
大卫的造型极其简洁,青年那种健康俊美的英姿,不可一世的胆识和体魄,一扫一千年来教会的沉重的“悲恸”主题和对肉体的耻辱,使肉身高贵而庄严地重新诞生。米开朗基罗为男性肉体的阳刚之美建立了典范。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生活在意大利动荡的年代,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对所生活的时代产生了怀疑。痛苦失望之余,他在艺术创作中倾注着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在寻找着自己的理想,并创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体格雄伟、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大卫雕像》就是这种思想最杰出的代表。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曾经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亚,保卫了祖国的城市和人民,挽救了整个民族。米开朗基罗创作这尊雕像时,还不到30岁,可见他的艺术风格已趋于成熟。
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在这件作品中,大卫是一个肌肉发达,体格匀称的青年壮士形象。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英姿飒爽,左手拿石块,右手下垂,头向左侧转动着,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线的远处搜索着敌人,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大卫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 坚强,身体、脸部和肌肉紧张而饱满,体现着外在的和内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视着前方,表情中充满了全神贯注的紧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 身体中积蓄的伟大力量似乎随时可以爆发出来。与前人表现战斗结束后情景的习惯不同,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塑造的是人物产生激情之前的瞬间,使作品在艺术上显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态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躯体姿态表现出某种紧张的情绪,使人有强烈的“静中有动”的感觉。雕像是用整块的石料雕刻而成,为使雕像在基座上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艺术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使的大卫在观众的视角中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巨人感。 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不仅如此,《大卫雕像》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 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雕像》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为了艺术品的保护,《大卫雕像》原作被放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中,同时在市政厅门前还矗立有一座复制品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欣赏。云石雕像,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01-1504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
1975年2月27日,前苏联发行了一组6枚×2+小型张1枚的“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诞生500周年”的纪念绘画邮票,其中第一枚就是《大卫雕像》,见第一页上部原雕像图与原雕像图右上角同题材邮票图案,邮票的图案是雕像与雕像头部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