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先进 -- 陆赟 0112

(2013-12-10 18:55:12)
标签:

先进

特例

于海

政治家

休闲

分类: 课程同步

一、焦点问题

1.孔子“吾与点也”的感叹有何深意?

2.如何求得个体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

 3.如何用简练的笔墨获得传神的艺术效果?

二、《论语》其人其书

1.政治家——孔子

 孔子家世  十五而有志于学;施政鲁国; 夹谷之盟;强公室、弱私门;周游列国十四  年; 著书授徒

2. 先秦语录体:

   篇幅简短,平朴自然

  多为只言片语,少神态、动作、场景及性格的描写

   片断性较强而整体感较弱

3.本文文体特征
 本文在《论语》中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特例:

  出现了虽极简略却颇为传神的神态、动作和场景的描写。

      谈话的过程首尾完具,内在的节奏跌宕有致。

 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况味。

三、文本详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一个蔼然长者的形象

揭开了文章的中心话题。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三位弟子做了各具特色的回答。

 

   子路以勇武见称

   冉有的回答,既申其襟抱,又多了一分谦虚和谨慎

 公西华的回答,就更为谦逊

简短中又见人物语言微妙变化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 全文最精彩的地方,却在曾晳一段。

2.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由动作、声音构成的场景,延缓叙述节奏,预示变化。

3. 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雨临风、一路酣歌的动人景象。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本文何以成为传世名篇?

艺术上:
自然而完整的结构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简练而传神的笔墨

内涵上:
涉及的人生志向的话题

四、孔子的两难之境

    问题:以孔子积极入世的一贯精神,何以会如此赞赏曾点的回答? 
 
答:入世情怀与隐逸之思

      孔子的理想与现实:

      理想之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理想之二: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浴乎沂,风乎舞雩

      入世情怀与隐逸之思

      孔子的理想与现实:

      现实方式: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

      终其一生,奋斗不息。这是孔子精神中最可宝贵的一面。

五、思考与讨论

1.在写到曾点的时候,出现了一段关于弹瑟的声音和人物动作的描写,这样写的意图和效果是什么?
2.
将本文与《韩诗外传》各赋所愿相比较,谈谈它们在写作的笔法上有什么不同。
3
.假如你想在社会事务或政治领域有所作为,而这一理想却屡遭挫折,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为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