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贺州日报: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

(2022-10-12 20:03:46)
标签:

摄影

分类: 贺州日报
贺州日报: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
1884,广西贺县步头乡平景大队芳洞桥
贺州日报: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
1985年12月17日,广西贺县步头乡步头村贺江渡口东岸
贺州日报: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
2022年9月13日,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步头镇步头村贺江公路大桥
贺州日报: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
《贺州日报》2022年10月4日
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

       八步区步头镇的上下程,包括上程的大塘、榕木、高洞和下程的坪景、永和、保和六个行政村,人们习惯称为“双程”,这里有汉、瑶人口万余人。这片土地的不少称谓都与“山”有关,如“八山”“程家八洞”等。
  过去,“程家八洞”是贺州最边远偏僻的山区之一,交通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上下程的交通条件很特殊,一条贺江将其与镇政府所在地分隔在两岸。山区群众赶圩,得走几十里山路,还得乘坐渡轮渡河。20世纪70年代,合面狮水电站建成后,步头乡(1989年改为步头镇)政府从步头村迁移至梅花村。位于步头村的渡口河面从50米增宽至300米,人工摆渡往返一个来回得半个多小时。有时候船在对岸,喊破嗓子才叫来渡船,这一等差不多要大半个小时。20世纪8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工作第一站被分配到步头上班。有时因工作原因,我不止一次半夜两三点出发,步行几个小时走到山冲口(滦水村的一个地名)渡口,再搭乘一个小时的渡船到步头村,又步行大半个小时才到达乡政府所在地梅花,那时我已是饥肠辘辘、精疲力尽。而赶圩的山区群众在完成农副产品交易,购买了需要的生产生活用品后,中午时分就得挑起担子往回赶,回到家早已天黑,真正是起早摸黑赶圩,披星戴月回家。
  交通不便,尤其是大河隔阻,严重影响了上下程群众的生产生活。1984年,步头乡被列为广西155个老少边山穷乡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步头开始逐渐建设双程公路。1984年,当时的贺县(今八步区)林业部门投资167万元建设步头至高洞林区四级公路。1985年,自治区以工代赈项目投资93万元修建了高洞至永和道路,不久,公路延伸至最远的保和村,初步改变了山区群众出行完全靠步行的历史。
  由于贺江步头段没有桥梁,直至上世纪末,上下程群众赶圩依然得水陆兼程,行路难的问题一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贺州建市以来,在党的政策有力支持下,贺州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09年底,投资1433万元的步头贺江大桥动工建设。2015年7月,步头贺江大桥竣工通车。步头渡口的渡轮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双程上万山区群众告别出入需要过渡的历史,从此天堑变通途,山区与市区不再遥远。如今,水泥公路直通到双程的村村寨寨,不少山区群众有了自己的小汽车。有的村民在贺州市区开起了土特产销售店,他们早上把山区鲜活的土禽运往市区,一个小时即可轻松抵达。
  双程交通条件的变化,是贺州建市二十年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改变群众生活的一个缩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