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阿克塔斯洞窟彩绘岩画(散文)
标签:
神秘的阿克塔斯洞窟彩绘岩画该文选自鹏鸣散文集《人间仙境喀拉峻》 |
分类: 散文随笔 |
神秘的阿克塔斯洞窟彩绘岩画(散文)
鹏
阿克塔斯姑娘峰有一处原始人类的彩绘岩画,洞窟位于阿克塔斯盘山道附近半山腰的一个岩洞内外,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洞窟彩绘岩画。据专家考证系原始社会(旧日石器晚期或新石器早期)产物,这是伊犁河谷发现的第一处原始人类的彩绘岩画。
沿着盘山道往上走,半山腰的岩壁上藏着个不起眼的洞口。向导说这是“草原的日记本”,里面记着几千年的故事。洞口被藤蔓半掩着,拨开叶子钻进去,一股潮湿的凉气扑面而来,岩壁上的赭红色图案在手电筒光下清晰可见。
阿克塔斯洞窟的岩壁是远古先民的天然画布。褚红色矿物颜料泼洒出生命的图腾:大角羊昂首对峙,马蹄踏碎荒原的寂静,猎犬追逐鹿影没入丛林,猎人拉满的弓弦凝结了时空的张力。这些形象以粗犷的线条凿刻,形体高度凝练——羊角如盘曲的星河,马鬃似飞扬的火焰,肢体动态在夸张中迸发野性生命力。岩画构图无透视法则却充满韵律:三颗太阳悬于洞顶,新月与盘羊并置,狩猎场景以漩涡式排布,形成原始而神圣的视觉仪式。
颜料历经五千年风霜,深浅不一的褚红在石灰岩上晕染出斑驳层次。考古学者发现,这些色彩取自赤铁矿与动物油脂的混合,暗夜火光的照耀下,岩壁仿佛跳动的血脉。
洞窟面积48平方米,洞高
“看这儿,”向导指着洞口右侧的岩壁,“三个太阳,一个月亮,古人把日子记在石头上呢。”最大的太阳画成了同心圆,直径28厘米,外圆22厘米,红色晕染开来,远看光芒四射,像真的在发光。专家说这是新石器时代的画,用矿物颜料调了动物血,所以能存几千年。向导赞叹说:“那是大头羊,盘着角,多威风。”
最让人震撼的是洞窟正中的图案——一个醒目的女性生殖器,用浓重的赭红色涂成,边缘还画着几道短线,像在强调生命的力量。这表明妇女在当时地位突出,原始人已经朦胧地认识到人类的繁衍离不开妇女。向导说,这是母系氏族的印记。那时候女人是天,大家都跟着母亲过日子,所以把最神圣的符号画在最中间。他指着旁边的“工”形印记说:“这是氏族的标志,就像现在的族徽。”
岩画是游牧民族“万物有灵”信仰的镜像。阿克塔斯岩洞中,太阳纹与星月符号环绕兽群,暗喻自然崇拜的宇宙观;狩猎图中人与兽的对抗与依存,揭示生命循环的原始辩证法 。
这些图像超越了生活记录,成为精神图腾。汤惠生教授指出:“岩画是原始人类的‘元宇宙’,太阳象征永恒权力,盘羊代表丰饶祈愿,马匹暗指灵魂渡者。”在特克斯岩画群中,生殖符号与牧场景观交织,表达对生命繁衍与草原轮回的敬畏,构成“天人交感”的东方哲学雏形 。
我们看见的哈萨克毡房纹饰中的盘羊角曲线,冬不拉琴柄的狩猎纹镶嵌,皆是岩画美学的血脉延续。有诗人写道:
那些岩石在风中诉说
五千年前凿刻月光的手
正穿过时间抚摸我的眼睛
把手贴在冰凉的岩壁上,想象几千年前,穴居人举着松明火把,用手指蘸着矿物颜料,一笔笔在石头上画下他们的世界:太阳升起时去打猎,月亮出来后围着篝火跳舞,女人孕育生命,男人追逐猎物。那些模糊的线条里,藏着人类最原始的渴望——活着,爱着,被记住。
相传,乌孙山阿克塔斯洞窟岩画的创作与一位古老的部落首领有关。在远古时期,乌孙部落的首领在一场战争中身负重伤,被一只白色雌天鹅救助。天鹅滴下几滴口涎,治愈了他的伤口,并引领他来到河边喝水。后来,这只天鹅化作一位美丽少女,与首领结为夫妻,生下了哈萨克民族的祖先。洞窟中的岩画,或许就是他们对这段传奇的记录,象征着生命的起源与延续。
“逝去的人们已经沉默,然而岩石还会说话。”
这些洞窟彩绘岩画年代久远,艺术价值很高。它反映了生活在特克斯的古代原始人的经济生活、审美情趣和朴素的世界观,对研究人种学、民族学、原始宗教、美术、艺术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阿克塔斯洞窟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一处充满诗意的地方。它所在的阿克塔斯草原,被称为“小喀拉峻”,这里有原始森林、泉水溪流、天然草原,还有民间流传的美丽爱情故事。在这里,你可以漫步于草原,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也可以在毡房中品尝哈萨克族美食,聆听古老的传说。
走出洞窟,眼前是无边的草原。绿草如茵,山花烂漫,雪岭云杉交相辉映,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卷。远处,洁白的毡房升起袅袅炊烟,牧人的歌声在草原上回荡,让人不禁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画卷。而那漫山遍野的紫色报春花,如同织女洒落的彩锦,将草原装点得如梦如幻。
阿克塔斯洞窟,是时光深处的远古回响,是历史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它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等待着每一位探寻者,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去感受那跨越千年的文化与情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