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佑庙感悟

(2023-10-04 11:29:46)
标签:

圣佑庙感悟

昭苏县

选自

鹏鸣散文集

《牧歌伊犁》

分类: 散文随笔

圣佑庙感悟






圣佑庙感悟

鹏  


        去“天马之乡”昭苏县,圣佑庙是必须要去的。
        我到任何地方去,但凡遇到有名的寺庙,总要进去静心参拜游览一番。这次来到新疆昭苏县,听说有一座圣佑庙,是目前新疆保存最完整的喇嘛教四大庙宇之一,当然不能错过。深秋时节,在昭苏宣传部朋友陪同下,我们由县城向西北步行近两公里,就到了圣佑庙。
        碰巧,有一个十多人的旅游团在一位女导游的带领下正进入庙内,我赶紧凑上去随团“蹭听”。
        刚一进入山门,能说会道的女导游就尽职尽心地开始讲解了。
        女导游嘴对着电喇叭说,圣佑庙也叫“喇嘛昭”,它始建于1889年,蒙古族左翼厄鲁特部在组建之后经过多次选址,几经周折,最终选定在紫气普照的昭苏洪那海河沟口这个地方建寺。据说,为了建这所寺庙,厄鲁特营上三旗蒙古族民众曾经捐7000匹马,并于1894年从数千里之遥的北京请来著名建筑师李照福等80名能工巧匠在此新建寺院,历时四年,耗银十万两,才建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这座金碧辉煌的庙宇。
        圣佑庙四周有围墙环绕,寺内古木参天,清幽肃穆,宏伟壮观,现存建筑8座,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占地数百亩之多。圣佑庙蒙古语称为“博格达夏格松”,藏语称为“吉金玲”。1984年8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西藏活佛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来昭苏视察工作时,专门到圣佑庙参拜,举行宗教仪式,慰问蒙古族群众,为蒙古族信教群众摸顶讲经。时至今日,这里已经成为当地蒙古族群众求神祈祷祭祀的场所。2001年6月25日,圣佑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了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目前,该寺庙每年有四次大的活动,其中以正月十五最为隆重。
        女导游特别对喇嘛教做了一番讲解,她说,喇嘛教又称藏传佛教,流行于我国西藏、内蒙古一带。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以后,融入了本地固有的宗教成分,为了区别于一般的佛教,就称为喇嘛教。藏传佛教一是指在藏族地区形成和经藏族地区传播并影响其他地区的佛教;二是指用藏文、藏语传播的佛教,而蒙古、纳西、裕固、土族等民族即使有自己的语言或文字,但讲授、念诵和写作仍用藏语和藏文,所以又称“藏语系佛教”。
藏语系佛教始于7世纪中叶,当时的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时,两位公主分别带去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和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以及大量佛经。松赞干布在两位公主影响下皈依佛教,建大昭寺和小昭寺。到8世纪中叶,佛教又直接从印度传入西藏地区。10世纪后半期藏传佛教正式形成。到13世纪中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
        从外表看,圣佑庙整个建筑具备汉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相融合的特色。圣佑庙坐北朝南,前殿、大雄宝殿、后殿等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有硬山顶配殿和六角形平面的双层双檐的钟楼、鼓楼,飞檐翘角,整体布局对称。东西配殿为喇嘛休息的禅房。
        大家首先看到的是照壁。女导游解释说,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过去,人们害怕自家的宅院中会有鬼进来,就修上一堵墙,以阻断鬼的来路。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照壁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影壁”或“屏风墙”。风水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利。避免气冲的方法,就是在房屋大门前面筑一堵墙。为了保持“气畅”,这堵墙不能封闭,于是就形成了照壁这种建筑形式。照壁具有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墙面一般都有装饰,这是我国经典建筑形式四合院必不可少的一种处理手段。
        再往里走就是山门,也是寺院正面的楼门。女导游说,过去,寺院为了避开市井尘俗而建在山林之间,因此以山门作为寺院门的别名。山门一般有三个门,所以又称“三门”,象征“三解脱门”,也就是“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有的寺院或者只有一门,也可称之为三门。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或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寺院内古木繁荫,鸟鸣雀舞,显得古朴而又庄严肃穆。
        圣佑庙的前殿绘有蒙古族英雄江格尔的画像,前殿两侧各开一个小门,里面是喇嘛休息的地方。前殿后面的庭院里有六棵建庙初期栽种的参天大树,树上挂有许多“风马”。“风马”也叫“经幡”,是藏传佛教的一种表现形式。“风马”有五种颜色,白色象征纯洁善良,红色象征兴旺刚猛,黄色象征仁慈持才,绿色象征阴柔平和,蓝色象征勇敢机智。“风马”的意义就在于祈求上天的恩赐,是神灵保佑的象征物。
        圣佑庙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高17米,为七开间的正方形建筑,大出檐,高举折,陡屋顶,四角飞檐呈龙头探海之势,气势恢宏。斗拱精细,为多层挑枋肩之。大殿脊檩有“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吉日建修”字样。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就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就是慑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巨柱擎起的殿廊上绘有珍禽异兽、猛虎雄狮、金鹿麒麟、凤凰猕猴、奇花异卉,画面千姿百态,色彩绚丽,线条流畅。
        大殿正壁上绘有《 二龙戏珠 》《 凤凰比翼 》《 子牙钓鱼 》《 苏武牧羊 》等具有我国传统风格的画。殿顶正中有银色金属法器装饰。大殿前,高悬汉文书写的“敕建圣佑庙”匾额。
        殿内陈设着数百尊佛像,张挂着来自西藏和青海的帐幔、旗幅,绣工极其精美,具有浓厚的喇嘛教色彩。一楼供奉着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和成吉思汗的画像,香炉内香烟缭绕,一盏盏酥油灯常年点燃着,弥漫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神秘气息。柜橱里供奉着历代喇嘛圆寂后留下的遗物,墙上悬挂着从布达拉宫请来的佛像、佛脚像,供人们参拜。
        殿内陈列着许多唐卡,其中有绿度母、白度母的画像,有一幅据说还印着如来佛的脚印。这些唐卡都来自西藏和青海。唐卡也叫唐嘎,唐喀,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唐卡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
        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作品,多画于布上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物和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
        大殿内东西两侧有木楼梯可上二楼,二楼中间有一顶白色蒙古包,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和宗喀巴大师的雕像,法器、经卷、各种金银祖鲁杯满设祭坛。宗喀巴大师是佛教格鲁派的创建者,也是佛教理论家。
        圣佑庙刚建成的时候,曾经有三四百喇嘛,最兴盛的时候有500个喇嘛。文化大革命时期,圣佑庙曾经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圣佑庙重新对外开放,开始接待各地的信徒和游客。如今,圣佑庙的大殿内又开始香火不断,酥油灯长明,每到正月十五和四月十五,各地的黄教信徒为了参加祭祀活动,都会来到圣佑庙,焚香秉烛,捐珍宝,施金银,拜佛诵经,以示虔诚。
        尽职尽责女导游最后说,参观了圣佑庙,不知道各位有什么感想,有什么参悟啊?在这里,我把六祖惠能大师的四句偈赠送给各位:“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另外还有,人只要舍得下眷恋,舍得下世俗凡尘,那就是一种大彻大悟啊!
        这位年轻的女导游,她不仅让游客尽量多了解一些与圣佑庙有关的内容和知识,还能让游客在参观之后有所感悟。我感觉,她真是一位好导游。


鹏鸣散文集《牧歌伊犁》一书。






圣佑庙感悟





圣佑庙感悟





圣佑庙感悟

作 者鹏 


    鹏 鸣(英文名:彼特peter1956年生,陕西白水北京从事专业创作与文学研究。已出版有选集、文集、文艺理论、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等专著多部。部分作品被译成多语种版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