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访六星街

(2022-12-28 06:20:27)
标签:

探访六星街

选自

鹏鸣散文集

《牧歌伊犁》

伊宁市

分类: 散文随笔

探访六星街





探访六星街

鹏 


       伊犁州的特克斯县有一座“八卦城”,伊宁市有个“六星街”。八卦城我已经游览过了,六星街自然不能错过。
       六星街街区平面呈圆形,有6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呈米字形交叉,把街区分成6个等角扇形地区,中心为学校、商铺、清真寺等公共建筑,外围为居住区,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居住模式。如果从空中俯视,整个六星街有点像蜘蛛网的形状。因为街道的布局形状,这里被人们称之为“六星街”。六星街由纵横交错的3条主要街道形成,分别是黎光街、工人街和赛依拉木街。在每一条主街道上又分成若干小街道,如黎光街一巷、二巷等。
       2010年2月1日,六星街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历史文化名街区”。这是继伊宁市成功打造喀赞其民俗旅游区之后的又一个大型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深厚的旅游街区。在这里,有许多参观游览项目。可以观光独具特色的六星街街巷;可以参观维吾尔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民居;可以观看俄罗斯面包作坊,并参与面包的制作过程;可以参观维吾尔族清真寺和俄罗斯东正教堂;可以欣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等少数民族歌舞;可以参观俄罗斯手风琴博物馆。六星街历经80年的沉淀,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对于伊犁建筑史学、城市发展史学以及民俗学等的研究,均有着极高的价值。
       据有关文字记载,1934年,伊犁屯垦使公署从霍城惠远迁至伊宁后,伊宁便开始成为伊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内驻有政府机关和驻军营盘,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等民族杂居,人口开始逐渐增多。那时候,伪装进步的新疆军阀盛世才出于政治需要,在新疆实行反帝、亲苏、民族平等、和平、建设、清廉的“六大政策”,当时盛世才的岳父邱宗浚任伊犁屯垦使,他就依据“六大政策”这一理念,聘请德国工程师瓦斯里规划设计建造了六星街。
       据介绍,18世纪中期和19世纪末至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先后有两批俄罗斯人因经商或躲避战乱而大规模迁入中国新疆伊犁等地,他们成为定居在伊犁的俄罗斯族人中较早的一批。伊宁市俄罗斯族人最多时上万,目前人数不多,但他们依然保持着本民族的生活习俗。
       据考证,六星街区布局与20世纪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现代城市规划先驱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有着极其相似之处。根据建筑史学家的研究,此种街道风格目前只有英国、德国等少数几个欧洲国家尚存,在我国实属罕见。历经沧桑,六星街依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民族文化特征,民俗与居民生活至今也保留得原始而古朴。
       六星街占地面积有47公顷,街内有明显的大杂居、小聚居的特色。这里生活着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等七八个民族,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哈萨克族聚居区、维吾尔族聚居区和俄罗斯族聚居区。他们虽然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风俗习惯,但是却能够彼此信任,互通有无,和谐相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规律的平常的日子使他们感到满意和快乐。在这里,可以领略到维吾尔人的幽默,俄罗斯人的爽直,塔塔尔人的睿智,回族人的勤勉,大家彼此渗透,互相吸纳,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六星街的街区中心,别具特色的红绿灯集中分布在向六个方向辐射的道路口旁边,十分引人注目。每条街道的两旁,各种店面林立,商业颇为兴旺。临街的庭院差不多都会在自家庭院门口摆个摊儿做小生意,有的还会开个小铺子。这里的居民觉得,在自家门口做点小生意挺好的,自家的房子,自家的东西,每天在自己家劳动就能养活自己的老婆和孩子,而且还可以边工作边照顾家。这样,整个街区在宁静之中增添了几分活力和韵味。
       走在六星街的街巷中,民俗文化极其浓厚的各族居民的庭院时时透露出他们的勤劳与质朴,贤惠的女主人把庭院收拾得干净、整洁,小院里种着各种果树、花卉和蔬菜,似乎有着一种自给自足的古老风情。这些居民的房屋很有特色,大都有着鲜艳的色彩。周围的闹市有着纷繁的快节奏生活,而这里却有如此安宁恬静的“城市田园”。
       沿着六星街别致的巷子信步而行,从各家庭院门廊那古老斑驳、褪色开裂的木雕护板以及布满铁艺的窗棂上,处处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年轮留下的轨迹。各式民族庭院和民居,沿着放射形的街道在环形扩展模式下井然有序。这里展示着各类浓缩的特色街景建筑,有欧式风格的尖顶小阁楼,有浓郁伊斯兰风格的半弓形窗棂,有俄罗斯风格的铁皮尖顶木屋门廊,有维吾尔风格的木雕、石雕浮板及各式铁艺门廊等。最常见的是大面积湛蓝色墙面围起的小院,有着橘红色大门,门廊是同色系雕花铁艺。进入院内,仍然是湛蓝色的屋墙,沿着院内屋檐的一圈,用橘红色廊柱搭起凉棚。整个街区没有高于三层的建筑。
       怡情漫步中,我在一条小巷子里遇到一位留着雪白胡子的和蔼的维吾尔族老人,他在湛蓝色的院墙外坐着晒太阳,橘红色的大门开着,可以看到院中葡萄架挂满了绿珍珠般的葡萄,院子的一角栅栏中圈养着几只羊。我和他聊了几句,他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告诉我,他和他的父辈一直在这里生活,现在儿子买了新的楼房,但是他不愿去住,他觉得住在这里最好了。我问他家的院落是什么建筑风格,他摇摇头说,他不知道自己的院子是什么风格,反正祖辈们都这么盖房子建院子,他觉得这样子挺好,用手指着湛蓝色的院墙说,我就是喜欢这样的颜色。
       六星街原来曾经有座东正教堂,但是在“文革”时期被损坏了。2000年,应俄罗斯族群众的要求,伊宁市政府在六星街内俄罗斯族人的坟地一角重新建立了一座占地667平方米的东正教堂。每个星期天,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族群众都会来到这里念诵经文进行祈祷。另外,这里还有1949年建成的清真寺。
       六星街的亚历山大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修理手风琴为生。修理琴、弹奏琴、收集琴,是这位高鼻子、蓝眼睛的俄罗斯族男人用40年左右的时间所做的事情。亚历山大只上过两年小学,却创作出20多首手风琴乐曲。他于2012年参加了深圳卫视《 年代秀 》节目录制,他对手风琴的热爱感动了很多人。亚历山大靠微薄的修琴收入过日子,却倾其所有收藏手风琴。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现在,他收藏的手风琴已达到1000架。他的手风琴来自20多个国家,样式都不同,19世纪到21世纪的都有,其中不乏古董级精品,随便拿出一架,亚历山大都能用他的巧手拉出优美的曲子。他的这些收藏品都是在给人修手风琴时碰到的,经过与琴的主人协商,最后花钱买过来。他的手风琴,大的有半个人高,小的只有两个巴掌大。家里最大的手风琴是托人从澳大利亚买来的,16公斤重,花了2万元。最小的有1公斤,是从俄罗斯用一架大琴换回来的。
       亚历山大一直梦想建一个手风琴博物馆。伊宁市人民政府得知后,投资10万元为亚历山大建造了一座手风琴博物馆。亚历山大高兴地说,政府出资帮我圆梦,我很开心,这样就有更多的朋友可以参观手风琴展览并了解手风琴文化了。
       走出六星街,我在想,对于某个历史人物,应该如何全面评价?就说盛世才的岳父邱宗浚吧,我对此人并不了解,仅仅知道他曾经主持建造了一座八卦城和一片六星街。他一个小小的“伊犁屯垦使”,竟然为后人留下了两处如此珍贵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历史遗产,应该说是很了不起的贡献。我想,应该肯定的就得肯定,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


                                  选自鹏鸣散文集《牧歌伊犁》一书




探访六星街



探访六星街



探访六星街



探访六星街

作 者鹏 


   鹏 鸣(英文名:彼特peter1956年生,陕西白水北京从事专业创作与文学研究。已出版有选集、文集、文艺理论、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等专著多部。部分作品被译成多语种版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