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恰西揽胜

(2022-12-14 00:57:14)
标签:

恰西揽胜

选自

鹏鸣散文集

《牧歌伊犁》

巩留

分类: 散文随笔

恰西揽胜


 



恰西揽胜

鹏  


 

       伊犁的人有个说法:“塞外江南在伊犁,伊犁最秀是恰西。”我在伊犁已经游览了多处著名景点,唯独还没有去过恰西。恰西真的那么好吗?我是得去看看,免得离开伊犁以后会后悔。

      “恰西”是蒙古语“小庙”的意思。据说,当年蒙古人在这里建有一座小庙,作为喇嘛消夏诵经的地方,恰西因此而得名。

       恰西位于巩留东南部山区吉尔尕郎河上游,距县城72公里。我和朋友由县城东上,途经特克斯河山口水利枢纽工程,穿过喀普其海峡谷和吉尔尕郎谷地,出吉尔尕郎乡向东,沿山路盘旋东行,到达被称为沙尕的恰西谷口。这里有东西两条路在此交汇,西路通往著名景区塔里木森林公园。过恰西沙尕大桥,前行7公里,钻出天工斧削的峡谷,一条宽敞清秀的山谷豁然开朗。东侧山峦芳草绿茵,西侧山峦苍松凝翠,正南是势如屏障的高山,山顶角峰林立,苍岩露红,冰山隐约,齐齐的林线以下,青杉如浪,蜿蜒东西。朋友说,看,这里就是颇具盛名的恰西了!恰西风景区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避暑、疗养和草原民俗旅游胜地,更是绘画和摄影艺术家的乐园。

       恰西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巩留县旅游局长对我讲了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蒙古公主名叫恰西,被父王视若掌上明珠。一次,恰西公主随父一起出巡牧地来到一个风景特别秀美的地方,她与贴身使女遍游这里,被仙境般的美景深深吸引和感染,以致迷恋至深,流连忘返。回到王宫后,公主整日沉醉于对那处美景的追忆与遐想中,神情恍惚,茶饭不思,日渐憔悴。父王惊问其故,公主就对父亲说,她游历名山大川无数,唯独上次游览的胜景令她深深迷恋,久久不能忘怀。恳请父王体察女儿爱恋那处山水的深情,将那块牧地赐于女儿,女儿将住在那里,终老而不悔。父亲被爱女迷恋山水的深情打动,于是就将那块牧地及牧帐一起赐给公主,作为公主及其后人的世袭领地,并将那块牧地赐名为恰西。这个传说无非是告诉旅游者,恰西是一位美女的化身,因为它太美了,所以就说恰西像美丽的公主一样令人惊艳。

       据介绍,恰西阔谷呈南北走向,长约13公里,宽500至1000米,海拨1500米,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恰西群山环抱,古树参天,果林遍布,碧草如毯,绿水环绕,草原与森林相伴,雄奇中透着秀丽,既有江南水乡的妩媚,又有西北边陲的险峻,这里的山水美如巍峨多姿、色彩绚丽的画卷,有不少文人墨客曾经为恰西吟咏泼墨作画。恰西河水素有消食健胃、抗病祛邪的说法,堪称优质矿泉水。据说,用恰西河水洗脸,连洗7天,可以除皱、养颜。这种说法没有经过实际验证,也就当做传说吧。 

       恰西的山中,生长着白桦、山杨、野苹果、野山杏等阔叶树,到处都有山柳、柽柳、野蔷薇、树莓等灌木丛,另外还生长着上百种草药。在密林深处,有棕熊、雪豹、狍鹿等三百多种野生动物和各类昆虫繁衍生息。

我们继续沿路前行500米,便到了“一线天”景点。一线天位于高约150米的山体上部,呈直立状,高约30米,南窄北宽,窄处仅2米左右。令人称奇的是,南面最窄之处,上下几乎等宽,在这里仰首上望,天空成了一条细线,因此就叫一线天。我在内地的好几个著名景点都看到过叫“一线天”的景点,相比之下,恰西的“一线天”似乎更胜一筹。

      “燕子桥”到了。这是恰西民俗旅游点和避暑山庄之间的一座单孔水泥拱桥,长20米,宽10米,恰西河水自南向北从桥下穿过。燕子桥原名恰西大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山燕看中了这个地方,纷纷在桥的两侧和桥拱底下衔泥筑巢,产卵育雏,年年如此。人们后来便把恰西大桥称为燕子桥了。人站在桥上观景,或坐桥下垂钓,看燕子在桥上桥下穿飞,一幅人燕和谐共处的景象,真是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日暮时分,夕阳西下,雪山挂红,晚霞浮动,层林尽染,此情此景,美妙绝伦。

       恰西民俗旅游点2号毡房式建筑东侧,有一棵呈南北向倒地的腐朽巨杉,朽树之上,并排生长着12棵云杉树,这就是令人称奇的“十二同胞树”。朽树如母亲,小树如一母所生的十二同胞。十二同胞树虽然高低粗细大小不一,但它们的根都生长在母亲树上,靠吸收母亲的营养而成长。十二同胞树紧紧依偎在母亲身边,团结和睦,茁壮成长。这实在令人感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观看之余,无疑会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在她们的陪同下,我从恰西民俗旅游点出发,顺东峡南行约6公里,在峡谷的西侧,簇拥密布着攀山而上、挺拔耸立绵延不绝的苍翠云杉,峡谷东侧是绿草如茵、鲜花织绵、牛羊点缀的高山草原。接近山顶处,有一块酷似青蛙的巨石,好象在仰头观望远处的天山,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好名,叫“巨蛙望天山”。

       我们从“巨蛙望天山”景点沿峡谷上行,山势渐趋陡峭,峡谷越来越窄。行约3公里,一道汹涌奔腾的河水挡住了去路。前面10余米处,两侧山体几乎撞在一起,东西两面都是悬崖峭壁,中间有一道上宽不足10米,下宽仅3--4米的一道石门,悬崖上云杉耸立,柳枝低垂,峭壁下,河水飞泄而去,这便是恰西著名的景观“石门垂柳”。

       从“一线天”东行一公里左右,河水北面有临水耸立的悬崖峭壁,就是“老鹰崖”。老鹰崖东西长约500米,高约100多米,下临河水,上接大山,崖壁陡直如削,上面布满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形态各异的无数孔洞和岩缝,有数不清的野鸽子飞进飞出。据上年纪的人说,几十年以前,这里是各种老鹰的乐园,有无数老鹰在此筑巢产卵、繁殖育雏。路人经过此地,老鹰群集头顶,鸣叫飞旋,令人毛骨悚然。后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人们的大肆捕杀,老鹰崖已无老鹰。听到到这里,不免令人扼腕叹息!

       过了喀普其海大桥,沿峡谷南行约5公里,便到了“千层壁”景点。这里是喀普其海峡谷最窄处,东面是凿山而筑的盘山公路,谷底是低于路面10余米,宽不足10米的峡窄河道,奔腾咆哮的特克期河由南向北飞泄而去。西面景观奇特的山体,就是是“千层壁”。千层壁高数百米,南北宽约200米。仰观千层壁,陡直挺拔,俊峭秀丽,壁立千仞,直指苍穹。整个岩壁仿佛被技艺高超的神刀手自上而下一刀刀纵切一般,一层层,一片片上下贯通,条条垂直,刀缝清晰,厚薄相宜,宽处可容身,窄处难插笔。千层壁景观之美令人赞叹!

       我们进入吉尔尕郎谷地不远,路东的小吉尔尕郎上有座桥,桥西岸边有一泓清泉从地下汩汩涌出,这就是吉尔尕郎神泉。泉不怎么大,有碗口粗细,夏天泉水不见增加,冬天泉水不见减少。水明如镜,清澈见底,夏饮冰凉咋舌,冬饮温婉甘甜。据说,吉尔尕郎神泉的泉水有消肿除胀、退热祛风、强身健体、养颜助孕之功效。游客来到这里,大都要喝一些神泉水。知情的人则是有备而来,喝够之后还要将事先备好的塑料桶装满,带回去馈送亲友或让家人品尝。我想,这里的泉水不管是不是有神效,作为一般的矿泉水解渴还是不错的,于是也就随着大家喝了好几大口,的确沁人肺腑,凉甜解渴。

       吉尔尕郎乡政府西南2·5公里的高台地上有“奥尔塔克尔古墓群”,共有200余座塞人和乌孙人的古墓。墓群呈南北向排列,间或有零散分布。墓地选点独特,多在可以观看到吉尔尕郎谷地全景的地方,这大概是生者为逝者着想而选择吉地的结果吧。大的古墓周围长200余米,高6—7米。不少墓体用卵石堆砌或卵石封顶,许多墓堆四周有卵石并列排成的石圈,多为两圈,其外圈又由10块卵石组成的小环连续圈成。石圈内有用卵石铺就的宽1米的“十”用字形路径,不知道是什么含义。这样的古墓群在伊犁好几个地方都有,其存在形式也基本一样。

       恰西是著名的林区,这里的山坡上生长着连绵不断的云杉,面积有42万亩之多。云杉苍翠挺立,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一般的都在30米高左右,高的可达50至70米。这里有“云杉王”遗留下的巨大树桩。云杉王采伐于1974年,据说,7名工人伐了整整一天才将此树伐倒。树桩上可站立20人,直径达224厘米,年轮达365年,其截样至今还陈列在国家农业展览馆。这是迄今为止人们所发现和采伐的最大一棵云杉,“云杉王”之名由此而来。在云杉王西北侧有一株耸立的巨型云杉,是特意留下来供人们欣赏的,此树高约50米,直径达1.85米,堪称云杉第二,被人戏称为“二大王”。云杉林中盛产羊肚菌,是著名的食用菌,据说每公斤高达上千元,每年五六月间是采摘的旺季。

     来到恰西一游,我觉得的确不虚此行。它与其他景点比较,在于能找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景点,给它以恰当的定位,再起一个形象的名字,这就显得与众不同了。

 

 

                                                                                               选自鹏鸣散文集《牧歌伊犁》一书。

 

 


恰西揽胜


 


恰西揽胜

 

 


恰西揽胜




恰西揽胜

作 者鹏 


   鹏 鸣(英文名:彼特peter1956年生,陕西白水北京从事专业创作与文学研究。已出版有选集、文集、文艺理论、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等专著多部。部分作品被译成多语种版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野核桃沟记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