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鹏鸣《绝妙诗语》华语版在马来西亚出版发行

(2020-10-27 12:05:23)
标签:

鹏鸣《绝妙诗语》

华语版

马来西亚

出版发行

分类: 其他

鹏鸣《绝妙诗语》华语版在马来西亚出版发行







鹏鸣《绝妙诗语》华语版
在马来西亚出版发行









鹏鸣《绝妙诗语》华语版在马来西亚出版发行



华语诗歌经典珍藏版






       《绝妙诗语》内容简介:

   《绝妙诗语》一书是从作者发表出版的三万余首诗歌中精选出的经典珍藏之杰作。它不但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刻的创作思想与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且更加展示了作者把人类的善爱升华至纯真情感的极高境界。诗虽然是哲学的、道德的、社会的,它充满思想、表达意识、洋溢感情,但是,诗歌毕竟是审美的,它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它有自己的形式、艺术技巧、写作手法、结构和语言。几千年的诗歌史积累了数不清的艺术传统和技法,前人的艺术经验丰富了后人的诗歌创作。但是要在诗坛上占一席之地,诗人得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性。鹏鸣的诗歌是亟具个性的艺术。他的诗,短小精粹,言简意赅。短短几句,就构成一种诗的意象组合和寥廓深邃的意境,常常诗中有画中有诗,让人联想不已。诗行和诗句之间,跳跃出空间,留给读者去用想象补充。正像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等人所说的:“意象是直觉对象激起的一刹那的思想感情的复合体,他能造成无穷的韵味,让人去品尝。” 鹏鸣不愧为学诗人彻悟了整个理性和感情世界的结构。他的诗歌吐露的是诗人自己的心声,但它盈溢出的是整个一代人的共同感情。这就保证了他诗歌的流行和受广大读者热烈的欢迎。







自序:诗与思 

 

鹏  

 

 

         写诗,是召唤人类对于爱的珍惜与渴望。换句话说,就是让我们找回感动。我的诗歌有阅历的人读来似乎更有味道一些,她们是与大地和人类对话的。世界的本质性的情绪,包括孤独、无助、绝望,当然,还有爱恋,这是我的诗歌生涯的主题与主体。让诗歌成为诗歌,让诗意的合法性得到合理的呈现,让诗走向喜欢她的人,这是一个好诗人的责任。诗歌不是写给自己的,而是写给需要之人。

 

         我从六岁开始写诗,数十年如一日,迄今为止,已经发表过三万多首作品,出版了近百种诗歌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集,其中,三十二卷之巨的《鹏鸣文集》、《鹏鸣抒情诗选》、《鹏鸣情诗选》、《鹏鸣乡土诗选》、《鹏鸣长诗选》、《鹏鸣情诗经典》、《致情人365》、《秋夜听风》等在读者中影响较大,反响很是强烈。我开初写诗,因为年龄尚小,理论指引的根底比较浅,因此,主要依靠自己的天赋和悟性,在不断探索中实现嬗变。但无论怎么变化,我都在努力尝试写出人类深沉的绝望和人生深邃的情感,这是一种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自觉。后来,当我阅读过荷尔德林、尼采、聂鲁达、博尔赫斯等大师们的诗歌之后,我惊异地发现,我自己的作品也无师自通的有着人类共通的属性,有着“普世伦理”的垂注,有着神启的成份。比如在不断暗示、不断消解中,也不断地同人类的大我作深切地倾诉与交谈。

 

         在我的各类诗歌作品中,《致情人365》是我自己比较偏爱的一部。在这部作品的写作过程中,我几乎保持了对于任何一个女性的美好想象。事实上,女性一开始就是与艺术与真与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就使我的诗歌一定会有一种圣洁纯粹的东西。你说肉欲也好,神圣的爱也好,还是绝望也好,人类濒临的死亡也罢。总之,我试图依凭自我的直觉来写出现代性带来的焦虑与忧伤。我的一些学生和众多的读者朋友,  说他们在读了这部作品后,难以自制的流了很多感动与痛彻的泪水,曾有一个博友更是夸张地说,自己几乎是用一生的泪水来阅读这部对于美丽女性的向往与切肤之痛的著作。我相信,这样的泪水,在对作者极大鼓舞的同时,也会深深地感染着同样热爱诗歌的人们。当然,现实不会接受这样的爱情,注定唯美的气质和超功利的现实人生催生了诗人积极向上也略带伤感的情怀,他们注定在现代性合法性的体制中渐渐逃离,最终只留下往事与青春的印痕而已。

 

         但是诗人也是快乐的。诗人写出了可能的生活,想象的生活,  一开始与世界的接触就是从语言进入的,正如海德格尔所说,“语言是危险的财富”,诗人永远是在火中跳舞。诗歌写作,让诗人找到了合法化的情感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讲,诗人的写作已经不再是诗人自身的写作,而是走向人类的走向普适的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与沟通。在包括了《致情人365》,以及现在即将出版的这本《绝妙诗语》的集子在内的我的一些作品中,我写了肉欲,也写了自然与人性之爱。写出了与肉体相关的自然之爱、人性之爱,尘世之爱,人类之爱。营构了欲望与诗歌(文学),与艺术,与人性,与世界的终极之间的关系。但它也是圣洁的,独立的,兼容的,谦卑的,向善的,抵达世界本质的爱。这不仅成就了创作,也成就了诗人自我生命探寻的过程。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中写道:“诗人的欢乐事实上乃是歌者的忧心,歌者的歌唱守护着作为隐匿者的极乐,并且使梦寐以求的东西在有所隐匿的切近中变得近在咫尺。”

 

         时常,会遇到—些写诗或关心诗歌的朋友,以及一些媒体的朋友,希望我能谈谈自己的诗歌观。事实上,我是个敏于行而不善于阐述诗的人,我也不是很重视一些具体到琐碎的操作层面的诗歌理论,我以为,一个诗人,对诗歌有个比较宏观的认识就足够了,重心还是案上功课。这个“宏观”的认识是:诗歌需要抒情。即依存直觉。直觉即发现,直觉即生命,直觉即真理的可能。诗歌需要抒情。即是再生活化平民化的日常化的语言,都会包含着诗人对于历史、人生、世界呈现的思考。从本真意义上讲,这是自我情感投射的表象与确证,也是对于诗歌所有表现维度情感的深层的文化认同。诗歌的根是想象。对于语言的想象,对于历史的想象,对于文化的想象,对于一种生活的想象,对于人类命运终极可能的想象。没有想象,我们可能会让诗歌越来越抽象,越来越苍白,越来越趋于道德家与政治家说教的“传声筒”。诗人要学会“隐匿”存在,在暗处召唤读者相应的情绪共鸣。诗人还必须学会关怀所有熟悉与不熟悉的个体,把你或深或浅的人生经验与世界本质的体悟,传达给读者。回到前面的话题,诗人已经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生命、时代、人类,以及那些伟大的沉潜于诗与思的人们。

 

         诗歌写作,是一个过程。一种试图与人类进行心灵对话、医疗人们灵魂的钥匙,一扇积极构建生命意图与人生理想的可能之门,它用文本召唤在洞悉人类秘密的精神通道里沉潜的心灵。诗歌是寂静,诗歌是疼痛,诗歌是孤独。选择做诗人,在某种意义上是走了一条不归之路。当然,这条路,我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我的—生,选择与诗歌一起生活,用诗的形式探讨人生的诗意。

 

 

                                                                                                                                      2011年5月20日于北京卧心斋。





鹏鸣《绝妙诗语》华语版在马来西亚出版发行





鹏鸣《绝妙诗语》华语版在马来西亚出版发行

作 者鹏 鸣
 
 


   鹏 鸣(英文名:彼特peter1956年生,祖籍:陕西白水北京从事专业创作与文学研究。已出版有选集、文集、文艺理论、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等专著多部。部分作品被译成多语种版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