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品牌营销

标签:
咖啡星巴克品牌体验文化 |
分类: 品牌力量 |
http://s6/mw690/003foW0Rty6EltmFPh3a5&690
星巴克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
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
http://s8/mw690/003foW0Rty6EltMSUf577&690
此外,公司通过与合资伙伴生产和销售瓶装星冰乐咖啡饮料、冰摇双份浓缩咖啡和冰淇淋,通过营销和分销协议在零售店以外的便利场所生产和销售星巴克咖啡和奶油利口酒,并不断拓展泰舒茶、星巴克音乐光盘等新的产品和品牌。
http://s12/mw690/003foW0Rty6EltvvNwf2b&690
http://s15/mw690/003foW0Rty6EltvElJAae&690
长期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
星巴克的故事,完全可以浓缩为一句话:“不可思议”。到2010年11月底为止,星巴克总共在全世界的21个国家成立了分店,在西雅图,每9400人就有一家星巴克,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拥有超过10500家连锁店。一个很短历史的小企业的传统产品零售品牌,创下如此佳绩实属奇迹。
http://s16/mw690/003foW0Rty6EltT4MID7f&690
星巴克在中国的发展一直以一种稳健的步调前进着。星巴克在大中华地区拥有
成功一定有道理。我们在此分析星巴克案例,试图勾勒出一幅结构性的战略地图——展现当代品牌创建和管理的系统解决方案,对服务业尤其具有标杆和典范意义。
故事的开始
1971
1982年,星巴克现任总裁霍华德·舒尔茨毛遂自荐后被任命为零售运营与市场营销部主管,开始与星巴克结下不解之缘。1987年,霍华德·舒尔茨筹资400万美元,买下星巴克,推动了星巴克向意式咖啡馆的转型,舒尔茨终于可以以自己的意志来经营星巴克,为公司注入了长足发展的根本动力。
http://s6/mw690/003foW0Rty6Elu2dvV385&690
作为一家传统的咖啡连锁店,1992年6月26日,在施洛德(Wertheim
有了资本后盾的星巴克发展神速,以每天新开一家分店的速度不知疲倦地冲刺。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国家都成了星巴克信马驰骋的疆场。
http://s15/mw690/003foW0Rty6Eluc2UNgfe&690
1996年,星巴克和百事可乐公司共同研发罐装“法布基诺”咖啡,改写了星巴克只卖咖啡豆和现制咖啡的历史,并且从此走上多元化之路,开发出系列咖啡冰淇淋,并且挤下有名的哈根达斯冰淇淋,荣登美国咖啡冰淇淋销量冠军宝座。
1996年8月,为了寻求更广阔的海外发展,霍华德·舒尔茨亲自飞到日本东京,为在银座开的第一家店督阵。之后,星巴克大力开拓亚洲市场,进入中国台湾和大陆。
http://s16/mw690/003foW0Rty6Elu8mLFR2f&690
至今星巴克已经发展成全球连锁、国际最著名的咖啡零售品牌,2002年被《商业周刊》列入全球100个最知名的品牌。
星巴克对业界的最大贡献和启示在于:老掉牙的商品通过营销创新,可以衍生无限商机。凭借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和咖啡哲学建立品牌价值,当仁不让地成为服务业品牌的标杆范例。
星巴克品牌攻略
“品牌本位论”认为:品牌斯不仅是产品的标识,而且有自己的内容,是其基本内容的标识,品牌是代表特定文化意义的符号。星巴克的“品牌人物谱”就是将星巴克文化从多个角度进行特定注释的“符号元素”集合。
http://s10/mw690/003foW0Rty6ElujkA1X19&690
1.品牌定位
“星巴克”这个名字来自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一位处事极其冷静,极具性格魅力的大副。他的嗜好就是喝咖啡。麦尔维尔在美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很
http://s5/mw690/003foW0Rty6EluwCOX264&690
2.品牌识别
星巴克的绿色徽标是一个貌似美人鱼的双尾海神形象,这个徽标是1971年由西雅图年轻设计师泰瑞·赫克勒从中世纪木刻的海神像中得到灵感而设计的。标识上的美人鱼像也传达了原始与现代的双重含义:她的脸很朴实,却用了现代抽象形式的包装,中间是黑白的,只在外面用一圈彩色包围。二十年前星巴克创建这个徽标时,只有一家咖啡店。如今,优美的“绿色美人鱼”,竟然与麦当劳的“M”一道成了美国文化的象征。
http://s3/mw690/003foW0Rty6EluAa6Eq52&690
3.品牌诉求
顾客体验是星巴克品牌资产核心诉求。就像麦当劳一
http://s13/mw690/003foW0Rty6EluDiI2Mbc&690
星巴克人认为:他们的产品不单是咖啡,咖啡只是一种载体。而正是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送给顾客。咖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性的文化层次上的消费,文化的沟通需要的就是咖啡店所营造的环境文化能够感染顾客,并形成良好的互动体验。
4.品牌传播
星巴克的品牌传播并不是简单的模仿传统意义上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巨额促销,而是独辟蹊径,采用了一种卓尔不群的传播策略——口碑营销,以消费者口头传播的方式来推动星巴克目标顾客群的成长。
舒尔茨对此的解释是:星巴克的成功证明了一个耗资数百万元的广告不是创立一个全国性品牌的先决条件,充足的财力并非创造名牌产品的唯一条件。你可以循序渐进,一次一个顾客,一次一家商店或一次一个市场来做。实际上,这或许是赢得顾客信任的最好方法,也是星巴克的独到之处。
http://s15/mw690/003foW0Rty6EluTNSSW8e&690
http://s9/small/003foW0Rty6EluRcu2A88&690
http://s13/mw690/003foW0Rty6EluRg1ukac&690
星巴克通过一系列事件来塑造良好口碑。例如在顾客发现东西丢失之前就把原物归还;门店的经理赢了彩票把奖金分给员工,照常上班;南加州的一位店长聘请了一位有听力障碍的人教会他如何点单并以此赢得了有听力障碍的人群,让他们感受到友好的气氛等。
5.品牌联盟
星巴克提升品牌的另一个战略是采用品牌联盟迅速扩大品牌优势,在发展的过程中寻找能够提升自己品牌资产的战略伙伴,拓展销售渠道,与强势伙伴结盟,扩充营销网络。
Barnes&Nobile
http://s10/mw690/003foW0Rty6Elv70vzPf9&690
1996年,星巴克和百事可乐公司结盟为“北美咖啡伙伴”,致力于开发咖啡新饮品,行销各地。星巴克借用了百事可乐100多万个零售网点,而百事可乐则利用了星巴克在咖啡界的商誉,提高了产品形象。
6.品牌扩张
星巴克:改良直营
坚持走公司直营店,在全世界都不要加盟店。
品牌背后是人在经营,星巴克严格要求自己的经营者认同公司的理念,认同品牌,强调动作、纪律、品质的一致性。
而加盟者都是投资客,他们只把加盟品牌看作赚钱的途径,可以说,他们惟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非经营品牌。
星巴克之所以不开放加盟,是因为星巴克要在品质上做最好的控制。比如,星巴克决不会吝啬报废物料,而只为了提供顾客最好的咖啡。
http://s2/mw690/003foW0Rty6Elvk04i511&690
星巴克连锁式的扩张,得益于星巴克给自己的品牌注入了价值观,并把企业文化变成消费者能够感受到的内容和形式。星巴克品牌扩张,
一直坚持直营路线:由星巴克总部进行直接管理,统一领导,目的是控制品质标准。这样每家店都由总部统筹管理和训练员工,保证每家海外商店都是百分之百的
美
星巴克经营之道
星巴克崛起之谜在于添加在咖啡豆中的一种特殊的配料:人情味儿。
http://s16/mw690/003foW0Rty6ElwfZKyj4f&690
星巴克自始至终都贯彻着这一核心价值。这种核心价值观起源并围绕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构建,以此来积累品牌资产。
霍华德·舒尔茨相信,最强大最持久的品牌是在顾客和合伙人心中建立的。品牌说到底是一种公司内外(合伙人之间,合伙人与顾客之间)形成的一种精神联盟和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益共同体。
星巴克负责饮品的副总裁米歇尔·加斯说:“我们的文化以情感关系为导向,以信任为基础,我们所说的伙伴关系涵盖了这个词所有的层面。这种情感关系非常有价值,应该被视为一个公司的核心资产即公司的客户、供货商、联盟伙伴和员工网络的价值。”
http://s13/mw690/003foW0Rty6Elvnvvl26c&690
从咖啡馆到咖啡王国,星巴克证明了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和看得见的资产一样重要。
客户资产:星巴克一个主要的竞争战略就是在咖啡店中同客户进行交流,特别重要的是咖啡生同客户之间的沟通。每一个咖啡生都要接受24小时培训——客户服务、基本销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识、咖啡的制作技巧。咖啡生需能够预感客户的需求,在耐心解释咖啡的不同口感、香味的时候,大胆地进行眼神接触。星巴克也通过征求客户的意见,加强客户关系。每个星期总部的项目领导人都当众宣读客户意见反馈卡。
http://s4/mw690/003foW0Rty6ElwbPK5d53&690
员工资产:星巴克要打造的不仅是一家为顾客创造新体验的公司,更是一家高度重视员工情感与员工价值的公司。霍华德·舒尔茨将公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伙伴关系”。他说:“如果说有一种令我在星巴克感到最自豪的成就,那就是我们在公司工作的员工中间建立起的这种信任和自信的关系。”
在星巴克,员工不叫“合伙人”。1991年,星巴克开始实施“咖啡豆股票”,这是面向全体员工的股票期权方案。其思路是:使每个员工都持股,都成为公司的合伙人,这样就把每个员工与公司的总体业绩联系起来,无论是CEO,还是任何一位合伙人,都采取同样的工作态度。
http://s11/mw690/003foW0Rty6ElvqOjlU0a&690
供货商资产:星巴克的关系模式也往供应链上游延伸到供货商们,包括咖啡种植园的农场、面包厂、纸杯加工厂等。星巴克对供应商的挑选、评估等程序相当严格,星巴克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开发供应商,能够力保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关系,这样一可节约转换成本,二可避免供应商调整给业务带来的冲击。副总裁
品牌成功不在咖啡
星巴克不愿花费庞大的资金做广告与促销,但坚持每一位员工都拥有最专业的知识与服务热忱。“我们的员工犹如咖啡迷一般,可以对顾客详细解说每一种咖啡产品的特性。只有透过一对一的方式,赢得信任与口碑。这是既经济又实惠的做法,也是星巴克的独到之处!”
另外,星巴克的创始人霍华·舒尔茨意识到员工在品牌传播中的重要性,他另辟蹊径开创了自己的品牌管理方法,将本来用于广告的支出用于员工的福利和培训,使员工的流动性很小。这对星巴克“口口相传”的品牌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
http://s14/mw690/003foW0Rty6ElvDh2oZ5d&690
二、出售体验文化
“以顾客为本”:“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一次只烹调顾客那一杯咖啡。”这句取材自意大利老咖啡馆工艺精神的企业理念,贯穿了星巴克快速崛起的秘诀。注重“one
星巴克更擅长咖啡之外的“体验”,如气氛管理、个性化的店内设计、暖色灯光、柔和音乐等。就像麦当劳一直倡导售卖欢乐一样,星巴克把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东西。
http://s11/mw690/003foW0Rty6ElvNFqyKfa&690
星巴克还极力强调美国式的消费文化,顾客可以随意谈笑,甚至挪动桌椅,随意组合。这样的体验也是星巴克营销风格的一部分。
三、打品牌不靠广告
“我们的店就是最好的广告”,星巴克从未在大众媒体上花过一分钱的广告费。但是,他们仍然非常善于营销。
在星巴克的美国总部,有一个专门的设计室,拥有一批专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专门设计全世界所开出来的星巴克店铺。他们在设计每个门市的时候,都会依据当地的那个商圈的特色,然后去思考如何把星巴克融入其中。
http://s3/mw690/003foW0Rty6ElvPB63U72&690
星巴克的每一家店,在品牌统一的基础上,又尽量发挥了个性特色。星巴克在上海的每一家店面的设计都是由美国方面完成的。
例如上海星巴克设定以年轻消费者为主,因此在拓展新店时,他们费尽心思去找寻具有特色的店址,并结合当地景观进行设计。例如,位于城隍庙商场的星巴克,外观就像座现代化的庙;而濒临黄埔江的滨江分店,则表现花园玻璃帷幕和宫殿般的华丽,夜晚时分,可以悠闲地坐在江边,边欣赏外滩夜景,边品尝香浓的咖啡。
http://s14/bmiddle/003foW0Rty6ElvYTmON0d&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