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mw690/003fnEd6zy6K28UTAOA18&690
题陕国公碑铭后
刘三吾 翰林院学士,奉议大夫兼左春坊左赞善
宣武神祠奉旨铭,
青山迢迢欎佳城。
英灵气夺秋空影,
夜月光涵古树茔。
盖世功勋声赫亦,
回天力量海澄清。
孤忠耿耿登青史,
仍有诸郎答圣明。
翻译成现代的白话文:宣武公郭兴的神道碑是遵照圣旨写的,远远的青山遮掩着美好的城市。英雄灵魂的气息被夺走了秋天的影子也空了,夜间的月光涵盖着坟茔的古树。巨大的功勋声名也大啊,只有回天的力量才能使大海变清。忠心耿耿的孤魂名垂青史,仍然还有儿郎应答皇帝的召唤。
(从刘三吾的简介可知,三吾与郭兴公为同时代的人,且比郭兴公年长。但洪武十八年73岁才入朝为官,其时兴公已去世一年,二者并无交情,此诗纯粹出自其公平之心。“盖世功勋声赫亦,回天力量海澄清。”此两句提示郭兴公蒙冤巨大,需要回天力量才能澄清。结合刘三吾的陕国公碑铭只记录到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其后14年仅数语带过,并且洪武三年郭兴公本该进封公爵,因不守纪律止封侯爵,似乎郭兴公蒙冤也是当时人们知道但不能说的事情。“英灵气夺秋空影,夜月光涵古树茔。”提示刘三吾曾在夜晚探访郭兴墓。郭兴公去世后不足一年,长子郭景仪与汤和长子汤鼎随明楚王征吴勉又战死于贵州五开,即今天的黎平,可以理解2年后刘三吾写此诗的心情。)
刘三吾,明初大臣。元延佑五年(1319)戊午正月十八亥时生,建文二年(1400)庚辰八月十七日巳时殁,葬茶陵石陂大塘坪盆形,陵墓现存。又名如孙,以字行,自号坦坦翁,系出宋楚国公之裔,茶陵(今湖南省
茶陵县)人。
三吾之父平野曾任翰林学士,有《平野先生集》行世。三吾之兄
刘耕孙、
刘焘孙均在
元朝为官,后遇寇乱被杀。三吾避寇广西,授靖江教授,后迁靖江儒学副提举。明洪武元年(1368),明兵攻克广西,于是归隐故里,潜心著述。明洪武十八年(1385),73岁的刘三吾由
茹瑺举荐,“以文学应聘”入朝,授左春坊左赞誉,后迁翰林学士。因其“博览善记,应对详敏,屡承顾问,悉多称旨”,
朱元璋常向他请教治国安民之道、选贤任能之策,并委以刊定典章礼制及三场取士之法的重任。其间,主纂的《存心灵》、《省躬录》、《礼制集要》、《寰宇通志》等御用典籍,深受
朱元璋的赞扬。当时,朝廷征召了一批称之为“经明行修,练达时务之士”的
元朝遗臣和宿儒,“以备顾问”,其中被并尊为“
三老”的刘三吾、汪睿、
朱善所受礼遇最优厚。
《明史·刘三吾列传》称刘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至临大节,迄乎不可夺”。正因为如此,他得罪了不少权贵甚至皇上,险送性命。明洪武二十三年,授世子晋王经,吏部劾其“怠职”,一度由
翰林学士降为国子监助教,不久官复原职。明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死后,
朱元璋召群臣于东阁门议立太子,说:“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当时皇室诸
王多拥有重兵,尤其是燕王朱棣“节制沿边士马……威名大振”,凯觎皇位已久。对此立储大事,百官谁都不敢多言。此时刘三吾却挺身而出劝谏“皇孙
年富,世嫡之子,子殁孙承,适统礼也。即立燕王,置
秦晋二王何地?”
朱元璋听后不答,大哭而入。后立懿王太子之子允炆为
皇太孙。刘三吾因此“忤旨”,再次由
翰林学士降为国子监博士。后来,他的女婿
赵勉“坐赃”处死,他即以避嫌为由奏请引退。途经长沙时他写了《得告致仕过长沙》一诗:老夫今日到长沙,风送归舟日未斜。两岸青山如走马,一林红叶似飞霞。买鱼沽酒寻常事,抚掌长歌喜到家。八十还乡能有几,当时画锦亦堪夸。但回家不久又被召还朝廷,官复原职。
洪武三十年(1398年),翰林学士
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后发榜,
宋琮为第一,是为春榜,上榜者竟无一人出自北方。为历科所不见。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因此联名上疏,告考官刘三吾为南方人,照顾其乡亲。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命侍读
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
王俊华、司直郎
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王府长史
黄章、纪善
周衡和萧揖等人阅卷。增录北方人入仕。后张信说刘三吾判卷无错属实。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
刘三吾、白信蹈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
朱元璋大怒,对考试官严加治罪。有人上告说刘三吾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知道后更怒,将张信与白信蹈等二十余人
凌迟处死,命刘三吾戍边。刘谔、宋琮等人也遭遣戍,仅戴彝、尹昌隆免罪。后明太祖亲自主持殿试,取录任伯安等61名,是为夏榜。因所录
61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再选六十一名进士,都为北方人。当时所谓“南北榜”或“春夏榜”。此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后遂成定制。
这年秋季,
朱元璋亲自主考重新会试,另行擢选的61名进士都是“北士”。后人称之为“南北榜”,又谓“春秋榜”,称此案为“南北榜糊涂案”。
明惠帝
朱允炆登基后,刘三吾再度被征召还京,复原职,主修《春秋大成》,明建文二年(1400)卒,死时年逾90。其诗作《自题画像》反映他在朝为官十余年的心境:“莫怪三吾不起身,差将两足踏红尘;亲朋相顾毋相问,年老无声懒应人。”
三吾工诗,往往迅笔疾书,不暇锤炼,粗豪中甚有真气。成化(1465—1487)中,桐江俞荩知茶陵,将其遗作合刊为《坦斋集》。万历(1573—1619)间,茶陵知州韩城贾重刊。《沅湘耆旧集》收入其诗51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