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中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在当今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

(2019-07-27 15:36:37)
标签:

论语

父母在不远游

文化

杂谈

问答

分类: 文化传播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乃中华孝道文化。其实,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论语》中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在当今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方:在这里是指方向、地方、处所。译义“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在这里,孔子所着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尽孝尽责。

孔子在文中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方"指"一定的去处",这是不让父母担心的去处。

《论语》中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在当今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

古代交通不发达,更没有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远游必然不能随时见到父母。父母在世时,子女一定要小心谨慎,随着父母年老体衰多病,随时需要人侍奉。远游和侍奉之间必定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如果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将是子女的最大悲哀。春秋孔子《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提出:“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论语》中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在当今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

道家《庄子·天运》孝的观念:“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之《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从保持自己身体完整开始到当官光宗耀祖结束。

《论语》中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在当今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

可是当今社会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是否适用?我们是否应该为了父母而放弃了自己在外奋斗的机会呢?远游也许是我们非常好的机会,也许是人生的重大改变,那么我们到底该不该远游为了自己的美好未来,又或者固守在父母身边践行孝道呢?


《论语》中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在当今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

答曰:“不是这样的。”父母在不出远门,要出远门也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理性妥善安置好父母才是最重要的。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当前无论交通工具还是信息工具都是比较发达,子女和父母随时沟通也比较方便,QQ、微信等聊天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总之,我们在人生事业打拼的同时,既要肩负起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要常回家看看,敢于担当,这才是“孝”。

中华美德“以孝治天下”。“忠孝”与“孝廉”作为中国政治范畴的重要内涵一直发展之今仍在传承着,这也是推行孝文化、和谐稳定社会的政治意义。

部分文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