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平安研究 |
首先申明:定向为东财老股民释疑解惑。所用通俗易懂语言解释会计专业术语,一定不准确。基于毛估估,能理解就行。
本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浮盈浮亏。会计政策变更额=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以前年度净资产余额中的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
老股民研究中国平安,自己发明了毛估估计算净资产的“土八路”公式:
“今年的净资产=去年净资产+今年利润+今年募集资金+其他综合性损益-今年分红。”
http://s3/mw690/8219d5b3gddbe63e80852&690
“账面净资产1596.17亿元-理论净资产1754.24亿元-其他综合收益123.68亿元(本博注:2012年当年数据)=负281.75亿元,假如我们相信平安历年利润是真实可信的,那么意味着中国平安281.75亿元的净资产不翼而飞。”
——这就是老股民的疑问。
对照“股东权益变动表”,“不翼而飞的净资产”是两部分:
具体数据:
05-11年浮盈浮亏分别是6.26+74.57+117.51-239.97+76.47-29.57-124.99;05年06年为07年重述数。加09年会计政策调整资本公积4.11亿。05年至11年累计为浮亏115.61亿。
另外,老股民附表一05之前的累计差异-24.05,不知其具体项目(没有查阅),估计应算在“其他综合收益”中。
2011年及以前其他综合收益影响额-115.61-24.05=-139.66亿。
————————————————
Mario2013-05-29
22:52:47
今年净资产=开办净资产+历年利润+历年其他综合收益+历年募集资金-历年分红
(注意:“今年”是举例,季报时应是本季)
今年其他综合收益核算内容=今年当年发生的浮盈浮亏增减变动额=年末持有资产价格变动(年末市值-年初市值)-今年出售资产结转浮盈浮亏到利润,影响净资产变动的金额(就是Mario说的反向操作)
正确的毛估估理论净资产公式是:
今年净资产=开办净资产+历年净利润+历年其他综合收益+历年募集资金-历年分红
或:
“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里的资产价格变动首先体现在当期的“资本公积”中,同时在当期利润表中记入“其他综合性损益”。在浮盈或浮亏达到一定条件后(报表有披露什么条件),需转入当期损益,同时在“其他综合性损益”中作反向操作,对“资本公积”也做反向操作。”
2. 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就是月底,年底)都要计算持有“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简称资产,下同)的浮盈浮亏,增减“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是净资产的组成部分,也就是增减净资产。
会计准则规定:
资产计提了浮盈浮亏的,在出售资产时必须把该资产计提的浮盈浮亏,从净资产(资本公积)结转到投资收益中,也就是结转到利润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持有资产严重缩水,市值回升无望,达到一定条件,资产负债表日要计提减值准备,这时也需要视同资产出售,结转已经计提的浮盈浮亏到当期损益。(这就是反向操作)
举例①:
中国平安2012年6月5元买入民生银行10亿股,成本50亿。2012年12月31日持有,市值100亿。2013年12元卖出6亿股,2013年12月31日持有4亿股股价15元。
会计核算如下:
1.
2012资产负债表净资产中包括浮盈浮亏为50;利润表上其他综合收益为50
2.
同时结转浮盈浮亏,增加投资收益(10-5)x6=30,减少净资产(资本公积)30。
3.
2013利润表上其他综合收益为20-30=-10
假如没有其他业务,2013年年报上其他综合收益为20-30=-10;而持有资产的历年累计其他综合收益=2012年浮盈浮亏余额50+2013年浮盈浮亏发生额(-10)=40
验证一下持有4亿股民生在2013年年底浮盈浮亏:(市价15-成本5)x4=40。
也就是说“历年累计其他综合收益”才是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资产的浮盈浮亏金额。
利润表其他综合收益(是当期发生额,也就是当期发生的浮盈浮亏增减变动额)=股东权益变动表上其他综合收益变动额=资产负债表上资本公积增减变动(扣除募资、分配)
(注意:看合并财务报表要扣除少数股东权益部分)
5.
金融资产在会计准则中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出售金融资产等。企业对可出售金融资产等,要及时反映浮盈浮亏,通过成年累月连续不断的计提(持有资产)和结转(出售资产)净资产,使净资产余额(期初+发生额),充分反映企业的真实家底。在资产负债表日及时报告给投资人。
当年企业综合收益总额=当年净利润+当年其他综合收益
1)举例①中2013利润计算:12+30=42
2013年出手6亿股时,投资收益增加(12-10)x6=12;
同时结转浮盈浮亏,增加投资收益(10-5)x6=30亿,减少净资产(资本公积)30亿。
2)2013利润表上其他综合收益为计提20-结转30=-10
3)企业综合收益总额=利润+其他综合收益=42+(-10)=32。
可见,企业综合收益总额就是=出手资产当年的市值增加12+持有资产当年市值增加20。较好的全面反映了当年资产增值保值情况。
而不是利润42+年底计提20=62,62中重复计算了结转的30。这30是以前的浮盈浮亏,以前已经计算过。
6.其他综合收益和净利润一样,是所得税税后金额。会计核算都已经考虑。
举例:2009年主要是针对“保险混合合同分拆、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和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进行规范。一次性处理浮亏198.21亿,其中留抵上交所得税51.95亿,调减以前年度损益(净资产)146.26亿。所以,我们说2009年中国平安直接在净资产中处理掉浮亏146.25亿,说的是所得税后净损失。
会计政策变更额包括
据核对,2012年账面净资产其他项目含有外币差异收益1亿,少数股东交易等损失3.75亿。
是的。我们自己计算投资浮盈浮亏也是这样计算的。比如5年前买的7元民生银行,2012年年底涨到11元,没有出手,我们就算浮盈4元。
可是,会计核算不是这样的。会计核算是连续进行的。2012年之前计算民生银行浮亏了7-5.5=1.5元。2012年这一年又计算民生银行浮盈了11-5.5=5.5元。累计数额才是我们习惯说的浮盈浮亏。
会计报表告诉投资者:2011年之前浮亏1.5;2012年发生浮盈5.5。
我们不能把2012年的浮盈5.5元理解成这笔持有的民生银行总浮盈。其实只有5.5-1.5=4元,是历年累计金额。所以,我们经常从习惯思维出发,把会计核算最近一期提供的当期浮盈浮亏金额算作浮盈浮亏总额。
这就是说“历年累计其他综合收益”才是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资产的浮盈浮亏金额。所以,附表一理论净资产单独加计最后一年“2012年其他综合收益”计算净资产是不正确的。
2)“这个综合收益不可能一直挂在账目上的嘛。按道理,以前的综合收益现在早就成为了实现收益,那为什么我们没看见呢?”
会计准则规定:在计提了浮盈浮亏的资产出售时
可见,资产负债表日净资产中只反映持有资产的浮盈浮亏。已经出售计提了浮盈浮亏的资产,在出售当期,已经把该资产计提的浮盈浮亏,统统结转到了利润或亏损(投资收益科目)。所以,不存在挂账问题。因为随着资产出售,不断结转,浮盈浮亏转成了实盈实亏。
当期的其他综合收益=期末持有资产当期市值变化-出售资产浮盈浮亏结转
“出售资产时将计提的浮盈浮亏结转至利润”就是其他综合收益与利润的连通器。也就是Marion说的“反向操作”。
3)“按你的计算,历年来的其他综合收益已经基本平了,那么多出来净资产是哪里来的呢?”
“历年来的其他综合收益已经基本平了”说明这几年股市变动不大,按照“先进先出”原则,中国平安的可出售金融资产都已经换手,会计核算已经将浮盈浮亏结转成了真实的损益;或者持有的工商银行等虽然没有换手,也与成本基本一致。
因为浮盈浮亏每个月都要计算,出一次报表,计算一次浮盈浮亏变动额。出手的是随时结转浮盈浮亏。当期的浮盈浮亏变动额包括持有资产报告期变动额和出手资产的浮盈浮亏结转。所以,像中国平安的浮盈浮亏每个月都会变动。持有资产数量在变,市价在变。
一季度平安属于母公司的浮盈浮亏发生额是浮盈14.22亿,净资产就多了14.22亿。
假如今年9月,股市涨到3000点,那么可以预见,净资产因为浮盈账面净资产比附表一的理论净资产要高出几百亿;反之,如果今年9月,股市下跌到1500点,因为浮亏账面净资产要比附表一理论净资产少几百亿。
只要存在市价波段和持有资产数量变化,中国平安就一定会发生浮盈浮亏。一次也不会少,只是金额大小而已。
4)什么情况下没有浮盈浮亏或基本持平?
如果中国平安清仓资产(“可出售金融资产”等),此时,股市不论是在3000点还是在1500点,累计浮盈浮亏为0,附表一理论净资产与账面净资产就一模一样了。
因为随着出售资产,逐笔从净资产中把浮盈浮亏结转到了当期利润,账面历年累计浮盈浮亏为0。
②市值与成本一致
因为“历年累计其他综合收益”是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资产的浮盈浮亏金额=市值-成本,所以当市值与成本一致时,也就是没有了浮盈浮亏。此时,历年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为0。
请注意:当市值与成本一样时,累计浮盈浮亏为0。但当期浮盈浮亏不为0,与以前累计的浮盈浮亏额,正好相反,一负一正。
举例:
2012年11月买入100亿工商银行,12月底市值120亿;2013年3月底市值110亿,6月底市值100亿。
会计核算:
12月浮盈20亿;3月浮亏10亿;6月浮亏10亿。
我们看12月年报,发现年度报告浮盈20亿。(推算累计浮盈20亿)
我们看3月季报,发现一季度报告浮亏10亿。(推算累计浮盈20-10=10亿)
我们看6月半年报,发现报告(1-6月累计)浮亏20亿。
我们推算账面累计浮盈浮亏为10-10=0。这说明持有的工商银行市值与成本一样了。
但我们不能因为市值与成本一样了,就认为2013半年报的上半年浮盈浮亏变动额为0。
(2013上半年财务报告其他综合收益数据为-20亿)
同理,2012年中国平安年报累计浮盈浮亏基本持平,说明了持有资产成本与市值基本一致。
但不能因为2012年年底成本与市值基本一致就认为2012年当年浮盈浮亏为0。
实质是,经过2012年120亿及以前年份累计-140亿,浮盈浮亏的不断计提结转,加上市价相向而行,才趋于一致。
平衡是暂时的,变动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