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心灵品质
开发心灵宝藏
---《道德经》第十七章浅析
一、
经典解读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焉,安有不信。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以经解经
道德经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与“太上”,”悠兮其贵言“。意思相近。都主张无为而治。圣人用“无为”态度处理世事,实行“正己”、“正人”的“不言”教化。任凭万事万物自作自愿而不起主宰;万物生成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但不因此而自恃;成就大事而不居功自傲,其功就永恒不灭。学习本章,我对第五章认识加深。“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tuoyue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作自息。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大风箱吗?静止的时候,它只是一个空虚的世界,一旦运动起来,就会运转不息,永远不会枯竭。政令多反而会行不通,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
三、经史合参
道德经第十七章,讲的是管理层的四个层次1.太上,下知有之,好的高明的领导者像空气一样需要他但不能感受到他的存在,与员工的链接形成无形的力量。2.其次,亲而誉之。3.其次,畏之4.其次,辱之。四个层次形成的原因,就是《道德经》讲的“信不足焉,有信焉。”信任不足的话,就会产生不信任。在一个单位,领导与下属基本的信任没有往往意味着灾难。因为“信不足焉”会导致“有不信焉”这是事物的一体两面,互为因果,相互影响。领导者不必事必躬亲,要学会调动管理层的动力,提高下属心灵品质,形成良性的循环推动力。好的领导者首先管理好自己的那颗心,明心净心,成就伟大,顺应天理,无为而为,自然而然,功成身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本质修炼自己的那颗心。建设心灵品质从而开发心灵宝藏主宰行为作用,是成就幸福自在乃至圆满觉悟人生的根本途径。心灵品质由低到高大体上有五个入流层面(士人、能人、君子、贤人、圣人),有怎样的心,就呈现怎样的道,就拥有怎样的德,就成就怎样的事。
无为市挂职两年,离开监狱,跳出大墙思维,看到很多优秀领导者。无为市司法局范彪局长善于调动党组班子积极性,成就他人,发挥司法人聪明才智,在后台与下属建立心与心的链接,推动下属成长。两年中,刘青草、叶圣国等六人提拔。同时,范局长善于学习,与圣贤智慧链接是个巨大的能量。在此之前,两任局长出现问题,团队信任缺失,管理成本增加,风险增加。范局长受命于为危难之际,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汇演,一场大戏凝聚人心。2019年,全员练兵比武。范局长的“太上”层次管理产生伟大的力量。同时,范局长首先管理好自己,明心见性,成就伟大。他发挥无为市司法局微信群作用,为20个司法所点赞。范局长无为而为,顺道而行,逍遥自在。他把功夫用在“法制办”这一块,敬畏规则,修炼自己心灵品质。在我个人成长经历中,虽然当监区领导20多年,在“畏之”、“侮之”层次,学习《道德经》,按“心、道、德、事”四部曲在建设心灵品质上下功夫。(张业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