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国连环画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而最早定名为“连环图画”的出版物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三国志》《水浒》《西游记》《封神榜》《岳传》等五部长篇连环画。在数以万计的连环画作品中,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连环画品种丰富、风格多样、佳作迭出、流传甚广。
http://s13/large/003f3ilRty6NdckHzDS5c
明朝时期的《水浒传》刻本,大都在章回中有插图,多达百幅以上。有的则为上图下文的连环画,如《水浒志传评林》(全题《京本增补校正全相忠义水浒志传评林》),明万历二十二年刻,全书二十五卷,页页有图,共计一千二百三十六幅,可说是史上最早的一部《水浒》连环画。
一九二八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李树丞绘的《连环图画水浒》,这是近代连环画兴起后首先问世的一部水浒故事连环画,画册分两卷,共二十册。一九三零年周云舫绘的《水浒传》连环画,由上海协成书店、惜阴书店先后出版。一九四二年赵宏本绘的《水浒传》连环画,由上海文华书店出版,全书共一千九百四十二幅,是当时影响较大的一部连环画,也是赵宏本的代表作之一。
近代选取《水浒》中某一故事或某一人物编绘的连环画,也屡见不鲜。表现武松的较多,如陈广生绘的《武松出世》,共二十四册,一九三零年在上海出版;陈丹旭绘的《武松》,赵宏本绘的《武松与潘金莲》,相继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在上海出版。而张光宇画的《林冲》(共七十一幅),则是一部既吸收了连环画的传统手法,又从中国画人物画和木版书籍插图如陈老莲的《水浒叶子》中寻求借鉴的成功之作,别开生面,对连环画艺术的创新有所启发。这部作品曾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问世,一九七九年又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
http://s7/large/003f3ilRty6Ndcp3VmS26
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年画都是受到党和政府重点扶植的画种。一九五零年文化部组建了大众图画出版社,由蔡若虹负责。这家专业出版社于一九五零至一九五一年除出版了刘继卣画的《鸡毛信》、《王秀鸾》等具有重大影响的现代题材连环画外,还出版了颇受读者好评的《三打祝家庄》。这部根据《水浒传》编绘的连环画由中国画人物画家徐燕荪绘,共二百五十四幅,分上、下册分别于一九五零年、一九五一年出版。不久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简称人美社)以朝花美术出版社名义合成一集出版。
为了加强连环画编辑出版工作,一九五一年成立的人民美术出版社于一九五三年三月组建了连环画册编辑室。姜维朴为该室第一副主任(后为室主任,直到“文革”前),武耀强任副主任。组建该室的任务十分明确:大力编辑出版新的连环画册,尽快以新连环画代替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图书,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所谓新连环画,首要的是思想内容健康,富有教育意义,有益于青少年德、智、体的健康发展;它的艺术形式又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而富于审美价值的。当时新中国正值百废待兴之时,编辑室的同仁们都深知作为连环画编辑肩负的任务何等重要。在制定一九五三年的选题计划时,除了要组织好反映革命历史和表现现实生活的题材,还要抓好古典题材,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要,这样才能“挤掉”那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有害图书。于是,《水浒》便成为人美社的重要选题之一。
http://s13/large/003f3ilRty6NdcqppbC4c
创作新的《水浒》连环画,是人美社首次将古典文学名著移植为长篇连环画的重要尝试。一九五三年第二季度拟定了第一步总体规划,即根据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七十一回本《水浒》改编,到梁山泊英雄排定座次便告一段落。当时确定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在脚本编写上力求保留原著的基本情节与人物,剔除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章节和血腥、色情描写的内容。参加脚本编写的作者有:姜维朴、瞿昙(原名朱丹)、子聪(原名武耀强)、徐淦、高梅仪、卢光照、石红、万枚子(原名陈允豪)、郭烽明、新平(原名赵建明)、傅扬。
http://s15/large/003f3ilRty6Ndcsz52C9e
文学脚本的编写经过反复斟酌,数易其稿,基本上达到预期水平,为连环画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参加《水浒》连环画创作的六位画家是中国画工笔人物画北方画派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也可以称得上是连环画界的一代宗师,他们是:徐燕荪、卜孝怀、墨浪(原名王肃达)、陈缘督、任率英、吴光宇。这套画册在绘画艺术上凸显中国画人物绘画的深厚功力,用线遒劲有力,构图富于变化而又有连续衔接的特点。细微处则刻意追求,令人细品而回味无穷,这是通俗读物最能引人入胜之处;又在通俗中见高雅,成为美术爱好者学习和临摹的范本。惜因创作时间较匆促,有的画幅还略嫌粗糙,个别人物形象还欠生动。但就总体而言,这套画册仍不失为连环画移植古典文学的一部成功之作,也是在新中国建立后率先问世的一部连环画巨作。
http://s8/large/003f3ilRty6NdctOZ27f7
http://s15/large/003f3ilRty6NdcunEESee
这部连环画从一九五五年二月出版第一集《九纹龙史进》,到一九六二年八月出版第二十五集《两破童贯》全部出齐,全套书共二十六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连环画事业再度出现繁荣,一大批根据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连环画相继问世,《水浒》也一度成了连环画的热门题材。人美社重新策划出版了三十集《水浒》连环画套书,其他出版社也相继出版了多种“水浒”题材的连环画本。遗憾的是,没有一个版本能够将《水浒》原著的全貌呈现给读者。
进入新世纪后,尽管连环画已经难现昔日辉煌,但还是有一批有识之士不离不弃,视振兴连环画为己任,致力于保护与传承连环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连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继二零零六年完成《三国演义连环画选》(又名《三国补》)、二零零八年完成《兴唐后传》等大型连环画套书出版项目后,又于二零零九年将《中国传统相声连环画》系列、《水浒故事选》(又名《结水浒》)列入出版计划。经过长达四年的运作,《水浒故事选》连环画终于付梓出版。
http://s15/large/003f3ilRty6NdcxrZZs4e
http://s7/large/003f3ilRty6NdcxSgh806
《水浒故事选》根据《水浒》原著七十一回后内容改编,并补上以前任何版本的《水浒》连环画均未涉及的“洪太尉误走妖魔”这段故事,全书共十五册,这样就补全了人美社二十六册《水浒》连环画未曾编入的内容,将《水浒》原著的本来面目完整地呈现给读者。诚如本书序言所述,《水浒故事选》的编创十分严谨认真,在风格上尽量向人美版二十六册《水浒》靠近。虽然与前辈画家相比,还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对于广大爱好古典文学名著的读者特别是爱好“水浒”题材连环画的连友而言,此书弥补了他们心中的遗憾,也给连环画原创园地增添了一缕生机。
http://s8/large/003f3ilRty6NdcyZSDRf7
http://s5/large/003f3ilRty6NdczFKGE34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大部分内容引自连坛前辈姜维朴先生撰写的《忆人美老版“水浒”连环画库的编绘与出版》一文,谨此向姜老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