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闲阶级论》电子书_pdf_epub_azw3_mobi_下载

(2019-11-07 16:31:32)
标签:

azw3

epub

mobi

pdf

有闲阶级论

分类: 书籍
《有闲阶级论》电子书_pdf_epub_azw3_mobi_下载

有闲阶级论》是【美】托斯丹·邦德·凡勃伦所著的经济学理论类书籍。

有闲阶级论简介: 索尔斯坦·凡勃伦的破空之作《有闲阶级论》问世于100多年前。他通过研究制度的起源,观察社会上的经济现象,尤其是上层阶层的有闲特权与消费特征,探讨制度与经济现象之间的奥妙关系。更具体地说,书中对社会现象、消费行为、人类心理的剖析入木三分,阐明了习惯、文化和制度如何塑造人类行为,以及人类行为的变化怎样影响经济。他从有闲阶级的角度出发,阐明了这样一个主旨:什么是经济人的本质,社会为什么会产生有闲阶级,“有闲”本身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有闲阶级论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金钱竞赛
第三章  明显有闲
第四章  明显消费
第五章  生活的金钱水准
第六章  爱好的金钱准则
第七章  服装作为金钱文化的一种表现
第八章  工业脱离与保守主义
第九章  古代特征的保存
第十章  现代的尚武遗风
第十一章  相信运气
第十二章  宗教礼仪
第十三章  非嫉妒性利益的遗存
第十四章  高级学识作为金钱文化的一种表现
译后记
有闲阶级论试读:   在文化演进的过程中,有闲阶级的出现与所有制的开始是并行的。情况必然如此,因为这两种制度是同一套经济力量的产物。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它们不过是社会结构中同样的一般事实的不同方面。
    正是作为社会结构的要素,即惯常的事实,有闲阶级和所有权成为这里关注的问题。一贯忽视生产工作这一事实不会造就有闲阶级;使用和消费这一机械事实也不会构成所有权。因此,这项研究与懒散习性的起源无关,也同占有个人消费物品的起源无关。这里研究的要点一方面是传统有闲阶级的起源和本质,另一方面是作为传统权利或公平要求的个人所有权的发端。
    有闲阶级和劳动阶级之间的区别产生于初期的分化,即低级野蛮阶段发生的男女之间的分工。同样,所有权的最初形态是社会中健壮男人对女人的所有权。这些事实可以用更简略的词语来表述,如果说那就是女人为男人所有,更切合野蛮社会生活理论的含义。
    在占有女人的习俗出现之前,无疑有某些占有有用物品的现象。现存的古老社会里没有占有女人的习俗,就是这一观点的证据。在所有的社会里,社会成员,不论男女,都经常占有各种有用物品供个人使用,但是占有和消费这些物品的人,并不认为这些物品是为自己所有的。他们习惯性地占有和消费某些琐碎的个人物品,并没有引起所有权问题,也就是说,没有引起有关外在物品的传统公平权利的问题。
    在较低级的野蛮文化阶段,对女人的所有权显然是随着掠夺女性俘虏而出现的。掠夺并占有妇女的最初原因似乎在于以妇女作为战利品的实用性。这种从敌人处掠夺妇女作为战利品的做法,造成了一种“所有制婚姻”,产生了以男性为首的家庭。此后,奴役的范围逐渐扩大,除了妇女之外还包括其他俘虏和下等人,而且所有制婚姻也逐渐扩展到从敌方掠夺的妇女之外的其他妇女。因此,在掠夺生活的情况下进行竞争的结果,一方面是造成了一种基于强迫的婚姻形式,另一方面是造成了所有权的习俗。这两种制度在最初的发展阶段是无法区别的,二者都起因于成功男人的欲望,也就是展示其抢占行为的某种持久成果,从而证明他们的威力。二者也助长了一切掠夺社会里普遍存在的统治欲望。所有权概念从对妇女的占有扩展到对妇女劳动成果的占有,于是也就出现了占有人和物的所有权。
    一种系统的财产所有权制度就这样建立起来。在文化发展的最近阶段,尽管消费品的适用性已成为其价值中最突出的要素,但是财富仍然是所有者的优越力量的有力证明,这一功用绝对没有丧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