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文与易学——上海金城文物学院

(2016-04-28 17:17:33)
标签:

教育

历史

收藏

文化

财经

【课程名称】《天文与易学》


【课程综述】

探究真实的中国文化之源;探究古人的知识之源;探究天人关系之源;探究易学思想之源;探究古代制度之源;探究传统哲学思辩之源;

探讨前文字时代中国文化,考古学是唯一的途径;探讨中国的早期文明,将考古资料、古文字学、民族学材料彼此结合,相互阐发,探究中华文明悠悠八千年的历史。

中国文化深永绵长,博大精深。这个文化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只有正本清源,才能认识其流变是非。利用考古资料探求其本源是重要的,它是我们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不仅构成了传统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中国文化来源于古人对天地人关系的理解,这决定了诸如时间、空间、天文、数学、风水、气的知识,政治、宗教、祭祀、典章等制度,阴阳、儒家、道家哲学的行成和发展。因此,从天文学这一新的视角探讨中国文化,将为您揭示传统文明的真相。

跳出传统的书本文献,结合考古、天文、古文字学探求中国文化,这是崭新的国学课程,相信会给您带来全新的知识与全新的感受。


【导师】冯时

http://www.jcart88.com/Public/Js/editor/attached/image/20151204/20151204162101_93752.jpg

【导师简介】

    冯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考古学报》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等职。

    主要从事古文字和天文考古学研究,并著有《中国天文考古学》、《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出土古代天文学文献研究》、《古文字与古史新论》等专著以及学术论文70余种。入载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世界名人录》及美国传记协会《世界五百名人录》。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以考古学甲骨金文学,古代文献和民族学等史料为基础,运用了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天文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自新石器时代以降的天文考古学的诸多重要问题,初步构建了天文考古学体系,为该分支学科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并在文物考古学界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卓越贡献。

   在天文考古方面将中国天文考古学有确证可考的历史自过去的公元前1000年提前至公元前4500年。所撰《中国天文考古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初步建立了中国天文考古学体系。为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主要代表作:《中国天文考古学》、《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出土古代天文学文献研究》、《古文字与古史新论》、主编《金文文献集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