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妾负君兮万不疑”—从镜铭“妾之语”看西汉女性婚姻观

(2014-11-30 14:28:53)
标签:

情感

“妾负君兮万不疑”—从镜铭“妾之语”看西汉女性婚姻观

 

自文景时期开始,西汉的经济不断恢复,社会逐渐安定。尤其是汉武帝以其雄才大略,彻底解决了匈奴之患以后,使得昭、宣、元、成几代的西汉社会走向了文化繁荣、百姓安居的太平盛世。

正是这个时期,在西汉中晚期的镜铭中,出现了若干以相思文化为基调,以女性口吻表述、类似于私房话的文字,笔者姑且称之为妾之语。两千多年过去了,岁月湮沉,并不曾遮掩它耀眼的光彩。我们将这些被保存下来的实物文档归纳在一起(详见一览表),从中得以窥探汉代女性的婚姻观,这的确是件颇有意义又充满情趣的事情。

由一览表之12图铭文内容可知,西汉镜铭妾之语包含着诸多委婉凄慼的相思之苦,镜铭中想念(图12“想见君)、怀旧(图3“侍前稀)、叮咛(图9“愿君强饭)、担忧(图9“妾有忧)、哀愁(图9“仰天叹息)、自潮(图6“久游何伤)、 训诫(图12“时心不端行不政,妾亦为之,君能何治)的心态处处可见,引人注目,本文选出3例作剖析,从中观察西汉妇女的婚姻观(包括爱情观、家庭观、贞洁观)。

1. 8(比对)

    行有日兮反无时,夫君远行有时日,何时返家难猜测。
   
结中带兮长相思,系我内衣在眼前,长久相思心挂牵。
   
妾负君兮万不疑,若说我会负夫君,千万不要乱猜疑。
   
君负妾兮天知之。如是夫君有负我,上天知情难相容。
   
中带是古代妇女的内衣带。《仪礼·既夕礼》:设明衣,妇人则设中带。
   
即背弃;辜负。《战国策·秦策五》:负秦之日,太子为粪矣!《汉书·田儋传》:榮以负项梁,不肯助楚攻秦,故不得王。
   
《盘中诗》:君负妾,天知之。妾负君,罪当治。此铭与之相比十分贴切。

    2. 10

    毋弃故而娶新,  夫君不能弃原配,另娶新人作准备。
   
亦成亲,心与心    咱们早已成了家,心心相印有感情。
   
长毋相忘,你我同屋长相处,不能忘记存亲近。
   
俱死葬何伤。只求同年同日死,葬在一起永不离。
   
《后汉书·卷四十三》:“……孔甲有盘盂之诫。《太公阴谋》曰,武王衣之铭曰:桑蚕苦,女工难,得新捐故后必寒。

    3. 12

    君行有日反毋时, 夫君远行有时日,何时返家难猜测。
   
端政心行如妾在, 在外务必心行正,好比妾身在君侧。
   
时心不端行不政, 有朝一日心不端,行为出格缺承担。
   
妾亦为之,君能何治我也学你这个样,看你把我怎么办?
   
即惩处。《书·胤征》:歼厥渠魁,脅从罔治。《史记·李斯列传》:趙高治斯,榜掠千余。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生活的写照。汉镜铭文是附属于制镜工艺的实用文字,作为草根艺术,它与起于民间、传于民众,更接近普通百姓的生活,因此就更有代表性和广泛性。可以说,镜铭妾之语最为直接真实地表现了汉代普通人普遍的婚恋观念。汉镜铭与诗歌、辞赋、谣谚等韵文体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受到乐府、楚辞的浸润、熏陶和影响。因此,我们选取汉乐府中反映妇女爱情题材的一些诗作与汉镜铭妾之语同时进行探讨,互为佐证,亦颇有意义。

那么,我们从镜铭妾之语,可以观察到汉代女性怎样的婚姻观呢?

一、自主而不放纵

上述三款文字,女主人公都深情地向丈夫表白,你放心地(出远门)去吧,我当坚守我们的爱情,即便死也如此!这种明志式的语言大胆、热烈、奔放,可以说明,汉代女子具有追求爱情的自主意识,男女在情感方面,地位尚不至于悬殊,女子在情感的心理层面上有自觉的意识,在行动上有选择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并不是意识的放任,行动的放纵。与妾负君兮万不疑相似,在《乐府· 何尝行》里,各各相自爱,道远归还难。 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的诗句明确表达了:看镜依楼,独守空房,洁身自好,不愧不怍。即使是时心不端行不政,妾亦为之,君能何治的训诫语,也只是夫妻间的浅笑薄嗔,戏谑调侃,绝非红杏出墙的托词,移情别恋的借口。

二、专情而不拘忌

结中带兮长相思长毋相忘,俱死葬何伤等镜铭透射出的缠绵之意,专一之情,何等真切深刻!汉代女子这种对爱情的专一,在《乐府》中亦不乏其例: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乐府·上邪》)汉朝女子追求相知相爱的情感深挚而强烈。这种对男女相爱尊严的重视,对两情相悦纯洁的珍爱,是女性合理情感心声的表露。当然,一旦丈夫移情别恋时,也表现出难得的清醒和理智:君负妾兮天知之毋弃故而娶新,警戒在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乐府·白头吟》),行动在后。专注的爱和果决的分,同样令人感动钦佩。

三、自律而不自卑

结中带兮长相思端政心行如妾在,这些妾之语镜铭,还透露出另一种信息:汉代女子认为,道德节操,需要夫妻共同坚守,感情纯洁,得凭双方自约自律。妾负君兮万不疑是宣示严格自律的誓言,君负妾兮天知之是提醒对方自律的警语。这完全是对等的,平等的。然而,一但对方背弃,汉代女子并非愁花病酒、自怨自艾。君负妾兮天知之妾亦为之,君能何治,就透着一种傲然四视的高贵气概,一种不苟且忍辱的自立精神。《乐府·有所思》一诗,把汉代女子这种气概和精神推到了极致: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听闻男人变心之后,便抽刀断水,优雅转身。汉代女子真个率性果决,气势万千。

一般认为,在专制的封建社会里,由于父权和夫权的双重压迫,古代女性丧失了婚姻自主权。事实上,汉代女性在婚姻中拥有高于后代妇女的权力和自由。汉代女子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贞洁观并不愚昧落后,颇有现代之风。观念是社会的产物。汉代女子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爱情观,应与当时社会密切相关。

汉时,妇女在婚姻上虽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印记,但尚可以自选婚姻对象。平阳公主钟情卫青,屈身下嫁;富家女卓文君违拗父命,与穷才子司马相如月夜私奔;东汉时孟光羡梁鸿之贤,父母遂从其愿,三十岁始嫁。同时,女子也有解除婚姻关系的主动权。如朱买臣的妻子因买臣家贫,在他四十岁时请求离异;淮南太子迁妃以太子长期不跟自己同床而求去。 还有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社会不轻贱再醮之妇,寡女改嫁一如处子初婚,人们视若寻常。卓文君结识司马相如之前就寡居在家。宰相陈平之妻嫁给他前已有五婚经历。就连皇族也不嫌弃已嫁之女,如高祖的薄姬原是魏豹之妾;景帝王皇后先嫁金氏,已生一女而又入太子宫;平阳公主先嫁曹寿再嫁卫青。可见,汉代社会对于妇女再嫁表现了出了相当程度的认可。

汉代是儒家礼教形成的重要时代,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政治制度以及社会风习均发生变化。但是以化民乃至风习约之,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汉代是封建婚姻的确立时期,礼教也处在逐渐下移和渗透的阶段,婚姻制度和习俗远没有后代严密。汉代统治者和儒生虽然也提倡贞节观念,但不过将之作为一种品德来宣传,还没有形成强大的舆论约束。加之诸子百家的学说影响余绪尚存,思想的混杂,观念的差异,不同风习的相互影响,势必造成宽泛的氛围。且少数民族和汉民族的杂居混合,异域风习和观念的影响,开放的社会导致开放的情怀。因而。妇女在许多方面享有较高的权利和自由,当在情理之中。、

妾之语 镜铭之所以珍贵,在于透过它洗练而多彩的文字,我们真真切切地感触到:两千年前中国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有那样一群值得尊敬的女性,封建礼教未能压抑她们合理的天性,她们追逐着爱情的理想,把握着离合的自由,抒发着真情的呼喊,展示着高雅的风姿。——这便是两千多年前骨傲心高、自尊自立、敢爱敢恨的大汉帝国女子们!

(金城文物教育摘编·中国文物信息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