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器鉴赏:中国古代玉器艺术

(2014-11-27 10:16:53)
标签:

玉器

玉器鉴赏

古代玉器

分类: 知识百科

/Public/Js/editor/php/../attached/image/20141127/20141127100055_24627.jpg

“古物存,可令国增文明。古物存,可知民敬贤英。古物存,能令民心感兴。”

——康有为

古玉之祭祀与权威  

商代甲骨文“礼”字(上图所示),包括两个象形的部分,下边的“豆”表示盛放祭品的容器,上边的“曲”表示在器皿中有两串玉器。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神权巫术主宰社会,这个字形象地说明了“礼”事神致福的原意以及玉器用于祭祀天地神鬼的礼仪功能。

玉的硬度远高于一般岩石,加工费力耗时,只有拥有权威的人才能够支配大量人力为他们制作数量众多、精美贵重的玉器,因此,玉器也是权力、地位和财富的标志。

妇好墓出土玉器

妇好是商第23王武丁的配偶,拥有较高军权,主持祭祀活动。其墓出土随葬器物近2000件,其中玉器达755件。这些玉器除祭祀、仪仗用器外,主要是供玩赏的小型动物玉雕和装饰品,多为和田玉,也有少许岫岩玉和独山玉。

/Public/Js/editor/php/../attached/image/20141127/20141127100056_13278.jpg

兽面纹刀

古玉之以玉比德

周代从神治走向德治,玉器亦成为礼制和最高伦理的载体。璧、圭、琮、璜、璋谓之“五瑞”;苍璧、黄琮、青圭、赤璋、白琥、玄璜作为“六器”以礼天地四方。玉的纹理、色泽、声音、硬度、质感所表现出的莹泽、舒扬,坚而韧、温而润的自然属性还被象征君子应该具备的仁、义、智、勇、洁等美德,所以讲究人格修养使君子“于玉比德”、“无故玉不去身”,追求“佩玉之度”、“佩环之声”的和谐举止和华美声貌。佩玉纳入生前死后礼的行为规范。

/Public/Js/editor/php/../attached/image/20141127/20141127100056_27991.jpg

龙首纹璜

《尔雅·释器》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这里的“肉”与“好”分别指代玉器的实体与中心孔。

/Public/Js/editor/php/../attached/image/20141127/20141127100056_27683.jpg

古玉之辟邪与吉祥

商代甲骨文中的“宝”字写法如上图,意味室内藏贝藏玉。随着周王室日趋衰落,西周传统礼制亦告崩溃,用于祭祀、象征权威的礼玉因之式微。秦汉以后,饰玉作为俗世的珍宝越来越多地用于寻常生活。古人认为玉有祥瑞之征,能远祸近福辟邪除祟,所以玉常被制成衣冠发饰或其他随身物件。“吉祥”是饰玉一贯的母题。仙神瑞兽琼花,这些造型往往以含蓄或谐音的手法组成一定的装饰纹样,寓意着福寿绵长、富贵康宁、好德高洁以及夫妇和合、子孙繁盛等内容。

鱼莲巾环

/Public/Js/editor/php/../attached/image/20141127/20141127100056_97046.jpg

孔雀形簪首

古玉之春水秋山

辽、金时期,北方契丹、女真民族的帝王都有不同季节游牧渔猎的习俗,以这种春、秋捕猎为题材的玉器被称作春水、秋山玉。春水玉主要表现用猎鹰捕捉天鹅的情景;秋山玉则多以虎、鹿、熊和柞树象征山林间的狩猎活动。元代蒙古族的狩猎活动在社会生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亦不乏此类题材的创作。


 

/Public/Js/editor/php/../attached/image/20141127/20141127100057_86517.jpg

鹘啄鹅饰件

/Public/Js/editor/php/../attached/image/20141127/20141127100057_70681.jpg

立鹿饰件

古玉之陈设珍玩

从隋唐至清,出现了许多玉制文房、器皿等器物。这些玉器造型或高古或新颖,雕琢精美;可实用亦可赏玩,但材质主要表明其华丽贵重,和使用本身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多用于富贵人家的居室陈设。

/Public/Js/editor/php/../attached/image/20141127/20141127100055_11229.jpg

螭衔灵芝双耳洗

/Public/Js/editor/php/../attached/image/20141127/20141127100057_95878.jpg

玛瑙花瓣盏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